一种电缆制造回收用缠绕装置及缠绕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24288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缆制造回收用缠绕装置及缠绕方法,采用的方案是:包括筒体、脚踏板、传动机构、转动座以及定位板,所述脚踏板安装在筒体的底部,所述脚踏板与传动机构连接,所述传动机构与转动座连接,所述脚踏板上连接有复位组件,所述转动座中安装有限位座,所述限位座通过单向轴承与转动座连接仅允许限位座向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向转动,所述转动座上设置有下限位槽,所述定位板安装在筒体的上部并且具有上定位孔,所述筒体的侧面开设有竖向走线孔,在靠近竖向走线孔的位置设置有升降驱动机构。只需利用脚踩脚踏板即可实现电缆均匀缠绕,省时省力,缠绕效果好、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制造回收用缠绕装置及缠绕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制造回收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缆制造回收用缠绕装置及缠绕方法。
技术介绍
在电缆制造和回收过程中,对电缆的收集整理能够为制造和回收带来极大的方便,收集整理主要是对电缆进行缠绕,将其整理在一块,而传统的电缆缠绕方式是人工手动转动绝缘缠绕杆,为了使电缆缠绕牢固,扶线人员需要用力扯住电缆,这就会给转动绝缘缠绕杆人员的转动带来很大的阻力,尤其是电缆比较长的情况下,使得转动人员十分吃力,并且需要至少两个人同时操作,费时费力。因此,针对上述传统手工缠绕电缆费时费力的现状,研发一种能够实现对电缆的轻松缠绕的电缆制造回收用缠绕装置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缆制造回收用缠绕装置,以解决传统手工缠绕电缆存在耗用人员多、费时费力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缆制造回收用缠绕装置,包括筒体、脚踏板、传动机构、转动座以及定位板,所述脚踏板安装在筒体的底部,所述脚踏板与传动机构连接,所述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缆制造回收用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3)、脚踏板(2)、传动机构、转动座(17)以及定位板(4),所述脚踏板(2)安装在筒体(3)的底部,所述脚踏板(2)与传动机构连接,所述传动机构与转动座(17)连接,通过踩动脚踏板(2)带动传动机构作用于转动座(17)进而实现转动座(17)的转动,所述脚踏板(2)上连接有复位组件能够使脚踏板(2)回复到踩踏前的初始位置,所述转动座(17)中安装有限位座(19),所述限位座(19)通过单向轴承(18)与转动座(17)连接仅允许限位座(19)向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向转动,所述转动座(17)上设置有开口朝上的下限位槽,所述定位板(4)安装在筒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制造回收用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3)、脚踏板(2)、传动机构、转动座(17)以及定位板(4),所述脚踏板(2)安装在筒体(3)的底部,所述脚踏板(2)与传动机构连接,所述传动机构与转动座(17)连接,通过踩动脚踏板(2)带动传动机构作用于转动座(17)进而实现转动座(17)的转动,所述脚踏板(2)上连接有复位组件能够使脚踏板(2)回复到踩踏前的初始位置,所述转动座(17)中安装有限位座(19),所述限位座(19)通过单向轴承(18)与转动座(17)连接仅允许限位座(19)向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向转动,所述转动座(17)上设置有开口朝上的下限位槽,所述定位板(4)安装在筒体(3)的上部,所述定位板(4)上设置有与下限位槽位置对应的上定位孔,所述上定位孔与下限位槽用于对绝缘缠绕杆定位,所述筒体(3)的侧面开设有竖向走线孔(5),在靠近竖向走线孔(5)的位置设置有升降驱动机构,所述升降驱动机构上连接有穿线座(6),所述穿线座(6)上设置有捋线孔;使用时,绝缘缠绕杆插入筒体(3)内部的限位座(19)上并通过下限位槽定位,电缆依次穿过捋线孔、竖向走线孔(5)后连接在绝缘缠绕杆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制造回收用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曲板(10)、齿条(11)、直齿轮(14)、复位组件以及换向传动组件,所述曲板(10)的一端铰接在筒体(3)内部的支架上,所述曲板(10)的另一端与脚踏板(2)固连,所述曲板(10)的中部与齿条(11)连接,所述齿条(11)与直齿轮(14)啮合连接,所述直齿轮(14)与换向传动组件连接,所述换向传动组件与转动座(17)连接,所述复位组件分别与曲板(10)和齿条(11)连接,所述齿条(11)的下部设置有导向座(1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制造回收用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传动组件包括小伞齿轮(15)和大伞齿轮(16),所述小伞齿轮(15)通过固定轴与直齿轮(14)连接,所述小伞齿轮(15)与大伞齿轮(16)啮合连接,所述大伞齿轮(16)与转动座(17)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乐春王青冯子刚李功文仪张婷高文龙李晓华尼泽金刘晓玮李翠玲崔涛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高密市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