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混合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2419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混合沉淀池,包括左右设置的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第一沉淀池的池底包括左右设置的集泥池底和滑泥池底,第一沉淀池内设有滤泥网板,滤泥网板左侧底部设有刮泥组件,右侧下方设有运泥组件,刮泥组件包括条形导轨,条形导轨底部配合安装有小车,小车的底部设有连接柱,连接柱的下端设有第一刮板,运泥组件包括从左往右向上倾斜设置的输送带,输送带的皮带外侧沿均布有第二刮板;第二沉淀池为矩形池,其内腔右侧设有斜板过滤组件。优点是:第一沉淀池采用平流式沉淀池的原理,并结合运泥组件和刮泥组件,运泥组件可将远离集泥槽的池底沉泥进行刮动运输,刮泥组件中的第一刮板通过前后往复运动,可有效去除集泥槽内的沉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混合沉淀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沉淀池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混合沉淀池。
技术介绍
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净化水质的设备。沉淀池包括平流式、竖流式和中心辐流式,目前,现有的沉淀池多采用上述的单一形式,沉淀效果一般。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混合沉淀池,采用平流式沉淀池的原理,并结合运泥组件和刮泥组件,不仅可以将远离集泥槽的池底淤泥进行刮动运输,还可以有效去除集泥槽内的污泥,提高排泥效果。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混合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设置的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所述第一沉淀池为矩形池,其池底包括左右设置的集泥池底和滑泥池底,所述集泥池底为从前往后设置的集泥槽,所述滑泥池底为从左往右向上倾斜设置的池底,所述第一沉淀池内设有水平设置的滤泥网板,所述滤泥网板为与第一沉淀池相适配的矩形网板,其左侧底部设有刮泥组件,右侧下方设有运泥组件,所述刮泥组件与集泥槽的位置相对应,包括条形导轨,所述条形导轨设置在滤泥网板的底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混合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设置的第一沉淀池(1)和第二沉淀池(2);/n所述第一沉淀池(1)为矩形池,其池底包括左右设置的集泥池底和滑泥池底,所述集泥池底为从前往后设置的集泥槽,所述滑泥池底为从左往右向上倾斜设置的池底,所述第一沉淀池(1)内设有水平设置的滤泥网板(3),所述滤泥网板(3)为与第一沉淀池(1)相适配的矩形网板,其左侧底部设有刮泥组件,右侧下方设有运泥组件,所述刮泥组件与集泥槽的位置相对应,包括条形导轨(4),所述条形导轨(4)设置在滤泥网板(3)的底部,并从前往后设置,其底部配合安装有可前后运动的小车(5),所述小车(5)的底部设有竖直设置的连接柱(6),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混合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设置的第一沉淀池(1)和第二沉淀池(2);
所述第一沉淀池(1)为矩形池,其池底包括左右设置的集泥池底和滑泥池底,所述集泥池底为从前往后设置的集泥槽,所述滑泥池底为从左往右向上倾斜设置的池底,所述第一沉淀池(1)内设有水平设置的滤泥网板(3),所述滤泥网板(3)为与第一沉淀池(1)相适配的矩形网板,其左侧底部设有刮泥组件,右侧下方设有运泥组件,所述刮泥组件与集泥槽的位置相对应,包括条形导轨(4),所述条形导轨(4)设置在滤泥网板(3)的底部,并从前往后设置,其底部配合安装有可前后运动的小车(5),所述小车(5)的底部设有竖直设置的连接柱(6),所述连接柱(6)的下端设有与集泥槽相适配的第一刮板(7),所述运泥组件包括从左往右向上倾斜设置的输送带(8),所述输送带(8)的皮带外侧沿其周向方向均布有第二刮板(9);
所述第二沉淀池(2)为矩形池,其内腔右侧设有斜板过滤组件,所述斜板过滤组件包括竖直设置在第二沉淀池(2)内腔上部的安装板(10),所述安装板(10)的前后两端分别与第二沉淀池(2)内腔的前后两侧固定连接,安装板(10)与第二沉淀池(2)的内腔右侧之间均布有倾斜板(18),所述倾斜板(18)从左往右均匀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混合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淀池(1)的左侧上部设有水平设置的进水管(11),进水管(11)的右侧设有竖直设置的挡流板(1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连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裕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