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处理系统用无臭运输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垃圾处理运输装置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垃圾处理系统用无臭运输装置。
技术介绍
据统计,我国仅城市生活垃圾的年产量就近1.5亿吨,这些城市生活垃圾绝大部分被各城市的环卫部门进行收集及统一处理;大多都是将各区的垃圾,通过垃圾车运输并统一堆积到垃圾池,而后再从垃圾池分批输送至处理设备;但垃圾堆积在垃圾池或在输送过程中,均会产生、散发着大量的臭味,但是目前处理站,未有有效的处理方式,大量的臭味扩散,污染工作环境,导致工人工作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垃圾处理系统用无臭运输装置,其结构新颖,可对垃圾堆积及运输过程中散发的气味进行收集净化,防止臭味的扩散,为工人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且在垃圾堆积时、可将废液过滤析出,实现固液分离,方便后续的分类处理。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垃圾处理系统用无臭运输装置,包括中转仓,设于所述中转仓一侧顶部的投放仓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垃圾处理系统用无臭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n包括中转仓(100),设于所述中转仓(100)一侧顶部的投放仓(200),所述投放仓(200)与所述中转仓(100)连通,所述投放仓(200)远离所述中转仓(100)的开口处设有第一电动门(310),所述投放仓(200)与所述中转仓(100)的连通处设有第二电动门(320);所述中转仓(100)的内部固定设有过滤板(110),所述过滤板(110)倾斜设置、且将所述中转仓(100)分隔成第一腔室(120)及第二腔室(130),所述第一腔室(120)位于所述第二腔室(130)的上方,所述第一腔室(120)用于放置固体废物垃圾,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处理系统用无臭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中转仓(100),设于所述中转仓(100)一侧顶部的投放仓(200),所述投放仓(200)与所述中转仓(100)连通,所述投放仓(200)远离所述中转仓(100)的开口处设有第一电动门(310),所述投放仓(200)与所述中转仓(100)的连通处设有第二电动门(320);所述中转仓(100)的内部固定设有过滤板(110),所述过滤板(110)倾斜设置、且将所述中转仓(100)分隔成第一腔室(120)及第二腔室(130),所述第一腔室(120)位于所述第二腔室(130)的上方,所述第一腔室(120)用于放置固体废物垃圾,所述第二腔室(130)用于存放垃圾中析出的废液;所述中转仓(100)远离所述投放仓(200)的一侧设有上料机构(400),所述第一腔室(120)的侧壁连通设有出料管(140),所述出料管(140)设于所述过滤板(110)倾斜较低一侧,所述出料管(140)的底端与所述上料机构(400)的进料口连通;所述第二腔室(130)的底部连通设有抽液管(510),所述抽液管(510)的另一端与抽水泵(520)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抽水泵(520)的出水口连通有排液管(530),所述排液管(530)上设有开关阀;
所述第一腔室(120)的顶部连通设有第一气管(610),所述投放仓(200)的顶部连通设有第二气管(620),所述上料机构(400)的出料口顶部连通设有第三气管(630),所述第一气管(610)、所述第二气管(620)及所述第三气管(630)均与第一气泵(710)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气泵(710)的出气口连通有除臭净化器(730),所述除臭净化器(730)的出气口与第二气泵(720)的进气口通过第四气管(640)连通;所述第二气管(620)上设有第一电磁阀(681);
所述投放仓(200)的顶部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出气管(330)及第二出气管(340),所述第一出气管(330)位于所述第一电动门(310)靠近所述投放仓(200)中心的一侧,所述第二出气管(340)位于所述第二电动门(320)靠近所述投放仓(200)中心的一侧,所述第一出气管(330)经第五气管(650)与所述第二气泵(720)的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气管(340)经第六气管(660)与所述第二气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金芳,潘尚鹏,蔡岳玮,
申请(专利权)人:清远市德晟嘉恒能源环保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