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床患者手部肌力训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2365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卧床患者手部肌力训练器,包括底座、与底座折叠连接的训练架、设置于底座下方的床旁卡口、设置于训练架上的多个高度调节卡口、设置于其中一个高度调节卡口上的拉力器以及设置于底座上的垫体。在使用时,通过床旁卡口夹持在病床的一端或者一侧,将训练架展开,训练架与底座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折叠床、折叠车等类似,拉力器放置在其中一个高度调节卡口上,病人即可使用拉力器进行肢体肌肉锻炼,包括手臂和腿部,该卧床患者手部肌力训练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需求,调节所述拉力器的高度,方便长期卧床的病患使用,减轻了家属和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卧床患者手部肌力训练器
本技术涉及康复用具
,特别涉及一种卧床患者手部肌力训练器。
技术介绍
一些伤残患者由于身体原因需要长期卧床休息,长期卧床不运动导致血液循环不通畅,肢体容易出现静脉曲张、肌肉萎缩等症状,同时患者平时的锻炼需求需要依靠家属或医护人员,不仅增大了家属和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且在陪同锻炼时,如果力度掌握不好,容易对患者造成更大的伤害,影响治疗效果,严重时甚至造成手部功能委靡。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卧床患者手部肌力训练器,用于解决以上所述问题。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卧床患者手部肌力训练器,包括底座、与所述底座折叠连接的训练架、设置于所述底座下方的床旁卡口、设置于所述训练架上的多个高度调节卡口、设置于其中一个所述高度调节卡口上的拉力器以及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垫体。优选的:所述拉力器包括与所述高度调节卡口配合的固定杆以及通过牵引带与所述固定杆相连的拉环。优选的:所述牵引带为弹性牵引带。优选的:所述固定杆的两端设置有与所述高度调节卡口配合的限位槽,所述高度调节卡口包括与所述训练架相连的固定部、与所述固定部相连的连接部以及与所述连接部相连的限位部,所述固定部、所述连接部以及所述限位部之间形成所述高度调节卡口。优选的:所述限位部为柔性结构的限位部。优选的:所述牵引带的一端设置有安装扣,所述拉环上设置有与所述安装扣配合的扣口,所述牵引带和所述拉环通过相互配合的所述安装扣和所述扣口相连。优选的:所述拉环的内侧设置有塑料握持部。优选的:所述床旁卡口为夹持式卡口。优选的:所述垫体为可拆卸式垫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采用本技术方案,该卧床患者手部肌力训练器在使用时,通过所述床旁卡口夹持在病床的一端或者一侧,将所述训练架展开,所述训练架与所述底座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折叠床、折叠车等类似,将所述拉力器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高度调节卡口上,病人即可使用所述拉力器进行肢体肌肉锻炼,包括手臂和腿部,该卧床患者手部肌力训练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需求,调节所述拉力器的高度,方便长期卧床的病患使用,避免病患长期卧床造成静脉曲张、肌肉萎缩等症状,减轻了家属和医护人员的工作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卧床患者手部肌力训练器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卧床患者手部肌力训练器的左视图;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其中:底座1,训练架2,床旁卡口3,高度调节卡口4,固定部41,连接部42,限位部43,拉力器5,固定杆51,牵引带52,拉环53,塑料握持部54,限位槽55,垫体6。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限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参见图1至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卧床患者手部肌力训练器,包括底座1、与所述底座1折叠连接的训练架2、设置于所述底座1下方的床旁卡口3、设置于所述训练架2上的多个高度调节卡口4、设置于其中一个所述高度调节卡口4上的拉力器5以及设置于所述底座1上的垫体6。所述卧床患者手部肌力训练器在使用时,通过所述床旁卡口3夹持在病床的一端或者一侧,将所述训练架2展开,所述训练架2与所述底座1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折叠床、折叠车等类似,将所述拉力器5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高度调节卡口4上,病人即可使用所述拉力器进行肢体肌肉锻炼,包括手臂和腿部,该卧床患者手部肌力训练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需求,调节所述拉力器5的高度,方便长期卧床的病患使用,避免病患长期卧床造成静脉曲张、肌肉萎缩等症状,减轻了家属和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所述拉力器5包括与所述高度调节卡口4配合的固定杆51以及通过牵引带52与所述固定杆51相连的拉环53;所述牵引带52为弹性牵引带,还可以是弹簧。所述拉环53方便使用者拉持或者握持,弹性牵引带可以起到力量锻炼的作用。所述固定杆51的两端设置有与所述高度调节卡口4配合的限位槽55,所述高度调节卡口4包括与所述训练架2相连的固定部41、与所述固定部41相连的连接部42以及与所述连接部42相连的限位部43,所述固定部41、所述连接部42以及所述限位部43之间形成所述高度调节卡口4。所述限位部43为柔性结构的限位部。这样,方便施力将所述固定杆51的限位槽55按进所述高度调节卡口4中,按进后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在所述固定杆51的轴线方向发生位置偏移。所述牵引带52的一端设置有安装扣(未图示),所述拉环53上设置有与所述安装扣配合的扣口,所述牵引带52和所述拉环53通过相互配合的所述安装扣和所述扣口相连。这样,可以根据需要更换所述拉环53,适应手或者脚的使用,也适应不同病患使用,更加的卫生。所述拉环53的内侧设置有塑料握持部54。所述塑料握持部54提高了抓握时的舒适度,同时方便消毒。所述床旁卡口3为夹持式卡口。夹持式卡口开合方便。所述垫体6为可拆卸式垫体。这样,可以根据手臂和腿部的使用需要,及不同患者的使用需要,更换所述垫体。采用本技术方案,所述卧床患者手部肌力训练器在使用时,通过所述床旁卡口3夹持在病床的一端或者一侧,将所述训练架2展开,所述训练架2与所述底座1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折叠床、折叠车等类似,将所述拉力器5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高度调节卡口4上,病人即可使用所述拉力器进行肢体肌肉锻炼,包括手臂和腿部,该卧床患者手部肌力训练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需求,调节所述拉力器5的高度,方便长期卧床的病患使用,避免病患长期卧床造成静脉曲张、肌肉萎缩等症状,减轻了家属和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上述实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员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卧床患者手部肌力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与所述底座折叠连接的训练架、设置于所述底座下方的床旁卡口、设置于所述训练架上的多个高度调节卡口、设置于其中一个所述高度调节卡口上的拉力器以及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垫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床患者手部肌力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与所述底座折叠连接的训练架、设置于所述底座下方的床旁卡口、设置于所述训练架上的多个高度调节卡口、设置于其中一个所述高度调节卡口上的拉力器以及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垫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床患者手部肌力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力器包括与所述高度调节卡口配合的固定杆以及通过牵引带与所述固定杆相连的拉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床患者手部肌力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带为弹性牵引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床患者手部肌力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的两端设置有与所述高度调节卡口配合的限位槽,所述高度调节卡口包括与所述训练架相连的固定部、与所述固定部相连的连接部以及与所述连接部相连的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进平石慧胡敏敏陈晓艳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