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肢体牵引治疗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设备设计
,尤其涉及一种肢体牵引治疗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四肢骨折的患者来说,由于多种原因不能及时手术需临时复位制动固定治疗,或者是在通过手术治疗后仍继续固定制动治疗,若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极易导致骨折、关节脱位再次移位产生二次损伤等不良后果。对于多种原因所致肢体肿胀、疼痛等慢性疾病需要抬高制动肢体进行有效促进血液循环达到消肿、止痛等治疗。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通常直接在患者肢体下方放一个简易的布朗氏架,或者直接将患者肢体放置在一个枕头等软垫上。但是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点,具体的:1、现有布朗氏抬高架操作复杂,牵引力调整起来不方便,从而治疗功能较差,且患者使用时的舒适度也较差;2、现有的用于抬高四肢的枕头或者抬高架不能够根据具体需要来调节高度;3、现有的布朗氏抬高架不符合人体肢体放置结构,且放置稳定性较差,肢体骨折易于移位,牵引操作繁琐、准确性较差,增加医患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肢体牵引治疗装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肢体牵引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部和牵引组件;/n所述支撑部包括底板、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高度调节组件;/n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一端与所述底板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第二端转动连接;所述高度调节组件滑动连接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且所述高度调节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表面相连;/n所述牵引组件包括电动驱动部、手动驱动部、传动件、牵引部;/n所述牵引部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表面上,所述牵引部的滑动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转动轴,且所述牵引部的第一端伸出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二端;所述传动件与所述牵引部相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肢体牵引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部和牵引组件;
所述支撑部包括底板、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高度调节组件;
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一端与所述底板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第二端转动连接;所述高度调节组件滑动连接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且所述高度调节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表面相连;
所述牵引组件包括电动驱动部、手动驱动部、传动件、牵引部;
所述牵引部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表面上,所述牵引部的滑动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转动轴,且所述牵引部的第一端伸出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二端;所述传动件与所述牵引部相连;所述电动驱动部和所述手动驱动部均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表面上,所述电动驱动部的输出端与所述传动件的输入端相连,所述手动驱动部的输出端与所述传动件的输入端相连,均用于带动所述传动件移动,并进一步带动所述牵引部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肢体牵引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为齿条;所述电动驱动部包括电机和与所述齿条相对应的第一齿轮;
所述齿条设于所述牵引部上;
所述电机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表面上,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齿轮相连,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肢体牵引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驱动部包括第一把手、传动轴、第二齿轮;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表面上凸设有一凸块,所述传动轴穿设并转动连接于所述凸块,且所述传动轴的第一端伸出于所述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把手与所述传动轴的第一端相连,用于带动所述传动轴转动;所述传动轴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齿轮相连;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肢体牵引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部包括横向板和竖向板,所述横向板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表面上,且所述横向板的第一端伸出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二端;所述竖向板与所述横向板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竖向板绕与所述横向板连接处转动至与所述横向板垂直或与所述横向板同一平面...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