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童专利>正文

一种面部防压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2133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面部防压疮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额头贴膜;竖直设置的鼻贴膜;水平对称设置的左脸颊贴膜和右脸颊贴膜;以及对称设置的左耳贴膜和右耳贴膜;鼻贴膜的上端与额头贴膜的中部连接,鼻贴膜的下端分别与左脸颊贴膜的一端和右脸颊贴膜的一端连接,左耳贴膜和右耳贴膜分别通过连接部与左脸颊贴膜的另一端和右脸颊贴膜的另一端连接;额头贴膜、鼻贴膜、左脸颊贴膜、右脸颊贴膜、左耳贴膜和右耳贴膜上均设有多个折皱,每个折皱通过压接线予以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使用更加便捷;可以根据不同人的脸型尺寸随时调整大小,具有较强适用性;多层状结构具有良好的减压效果且有抑菌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面部防压疮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面部防压疮装置。
技术介绍
医生在给患者查体或者查房过程中都会佩戴口罩,外科大夫在做手术时更是必须佩戴口罩。而对于通过飞沫传播的疾病时,由于其传染性较强,因此则必须要求医护人员佩戴隔离效果较好的防护口罩(类似N95型口罩)、护目镜、隔离面罩等隔离防护装备。而一般人的正常毛细血管最大承受压力约为30mmHg,最长承受时间约为2小时,如果大于2小时皮肤及皮下组织将会出现皮肤损害,从而导致压疮。医护人员实际工作中常常需要佩戴防护口罩、护目镜长达6-8小时甚至12小时以上,从而造成了脸部出现不同程度的压伤。现在常用的预防措施就是医护人员根据自身经验佩戴防护口罩和护目镜之前在受压出粘贴创可贴或者医用胶带等方式,因此针对不同的医护人员需要对创可贴或者医用胶带进行不同的裁剪;不同受压部位也都需要进行一次独立粘贴操作,步骤繁琐;而且创可贴和医用胶带都比较薄,故而其防压疮效果也并不显著。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部防压疮装置。r>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面部防压疮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n水平设置的额头贴膜(1);/n竖直设置的鼻贴膜(2);/n水平对称设置的左脸颊贴膜(3)和右脸颊贴膜(4);以及/n对称设置的左耳贴膜(5)和右耳贴膜(6);/n其中,所述鼻贴膜(2)的上端与所述额头贴膜(1)的中部连接,所述鼻贴膜(2)的下端分别与所述左脸颊贴膜(3)的一端和所述右脸颊贴膜(4)的一端连接,所述左耳贴膜(5)和所述右耳贴膜(6)分别通过连接部(8)与所述左脸颊贴膜(3)的另一端和所述右脸颊贴膜(4)的另一端连接;/n所述额头贴膜(1)、所述鼻贴膜(2)、所述左脸颊贴膜(3)、所述右脸颊贴膜(4)、所述左耳贴膜(5)和所述右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部防压疮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水平设置的额头贴膜(1);
竖直设置的鼻贴膜(2);
水平对称设置的左脸颊贴膜(3)和右脸颊贴膜(4);以及
对称设置的左耳贴膜(5)和右耳贴膜(6);
其中,所述鼻贴膜(2)的上端与所述额头贴膜(1)的中部连接,所述鼻贴膜(2)的下端分别与所述左脸颊贴膜(3)的一端和所述右脸颊贴膜(4)的一端连接,所述左耳贴膜(5)和所述右耳贴膜(6)分别通过连接部(8)与所述左脸颊贴膜(3)的另一端和所述右脸颊贴膜(4)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额头贴膜(1)、所述鼻贴膜(2)、所述左脸颊贴膜(3)、所述右脸颊贴膜(4)、所述左耳贴膜(5)和所述右耳贴膜(6)上均设有多个折皱,且每个折皱均通过压接线(7)予以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部防压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额头贴膜(1)、所述左脸颊贴膜(3)和所述右脸颊贴膜(4)上的多个折皱均沿水平方向布置,所述鼻贴膜(2)、所述左耳贴膜(5)和所述右耳贴膜(6)上的多个折皱均沿竖直方向布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部防压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额头贴膜(1)的两端设有大小可调的套头装置。


4.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童刘婷赵昕
申请(专利权)人:沈童刘婷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