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磁共振检查用体位固定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2048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核磁共振检查用体位固定垫,包括固定垫本体,固定垫本体的顶部开设有与人体形体相吻合的凹槽,凹槽的头部位置开设有与之形状相配合的槽体,槽体的底部胶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顶部胶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顶部胶接有缓冲垫;凹槽的脖颈位置处胶接有气囊,气囊通过橡胶导管与位于固定垫本体外侧的血压充气球相连通;凹槽的胸部位置开设有矩形凹槽,矩形凹槽的底部胶接有第二弹簧;相比较于在患者两侧塞上棉被的方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对驼背情况不同的病人的背部进行很好的弹性支撑作用,不仅能减小老年驼背患者脊背被磨伤的情况,也能减小对病人的痛苦和不必要的伤害,还能显著提高病人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核磁共振检查用体位固定垫
本申请涉及医疗辅助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核磁共振检查用体位固定垫。
技术介绍
磁共振成像也称磁共振成像,是利用核磁共振原理,通过外加梯度磁场检测所发射出的电磁波,据此可以绘制成物体内部的结构图像。医疗上,核磁共振检查获得的图像非常清晰精细,大大提高了医生的诊断效率,避免了剖胸或剖腹探查诊断的手术。由于核磁共振成像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X射线和易引起过敏反应的造影剂,因此对人体没有损害。核磁共振成像可对人体各部位多角度、多平面成像,其分辨力高,能更客观更具体地显示人体内的解剖组织及相邻关系,对病灶能更好地进行定位定性。对全身各系统疾病的诊断,尤其是早期肿瘤的诊断有很大的价值。病人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时,大多数情况下需要仰卧在核磁共振成像设备的移动床体上,然后推送至检查室进行检查。但是对于有严重驼背的老年患者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时,往往是在患者两侧塞上棉被等,然后通过人工扶正的方式使严重驼背的老年患者仰卧,此方法过程繁琐,且不能对驼背情况不同的病人的背部进行很好的弹性支撑作用,使得其在检查时的舒适度相对较差。而且床面极易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核磁共振检查用体位固定垫,包括固定垫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垫本体(1)的顶部开设有与人体形体相吻合的凹槽(2),所述凹槽(2)的头部位置开设有与之形状相配合的槽体(3),所述槽体(3)的底部胶接有第一弹簧(4),所述第一弹簧(4)的顶部胶接有支撑板(5),所述支撑板(5)的顶部胶接有缓冲垫(6);所述凹槽(2)的脖颈位置处胶接有气囊(7),所述气囊(7)通过橡胶导管(8)与位于固定垫本体(1)外侧的血压充气球(9)相连通;所述凹槽(2)的胸部位置开设有矩形凹槽(10),所述矩形凹槽(10)的底部胶接有第二弹簧(11),所述第二弹簧(11)的顶部胶接有与之形状相配合的矩形橡胶垫...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磁共振检查用体位固定垫,包括固定垫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垫本体(1)的顶部开设有与人体形体相吻合的凹槽(2),所述凹槽(2)的头部位置开设有与之形状相配合的槽体(3),所述槽体(3)的底部胶接有第一弹簧(4),所述第一弹簧(4)的顶部胶接有支撑板(5),所述支撑板(5)的顶部胶接有缓冲垫(6);所述凹槽(2)的脖颈位置处胶接有气囊(7),所述气囊(7)通过橡胶导管(8)与位于固定垫本体(1)外侧的血压充气球(9)相连通;所述凹槽(2)的胸部位置开设有矩形凹槽(10),所述矩形凹槽(10)的底部胶接有第二弹簧(11),所述第二弹簧(11)的顶部胶接有与之形状相配合的矩形橡胶垫(12),所述矩形橡胶垫(12)的顶部胶接有海绵垫(13);所述固定垫本体(1)左右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设有束缚带(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磁共振检查用体位固定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垫本体(1)的材质为聚乙烯泡沫塑料。


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兵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市第一老年病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