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吸引泵的内窥镜主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2032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置吸引泵的内窥镜主机,设于内窥镜技术领域,其包括机箱,还包括设于机箱内且与机箱相连接的吸引泵,一端与吸引泵相连接的连接管,设于连接管自由端用于与污水盒相连接的接头。将吸引泵集成在主机内,用于野外时,比如野战医院,或者户外临时搭建的医疗场所,可通过污水盒上的接头与外接管路快速连接,吸引泵与主机形成一个整体,便于携带及快速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置吸引泵的内窥镜主机
本技术涉及医用内窥镜
,具体是指一种其内设置吸引泵的内窥镜主机。
技术介绍
医用内窥镜常用于医用等场所,在对患者进行检查的过程中,根据需要向人体内注入用于冲洗待检测部位的水,以便采集更清晰的图像,同样地,在对待检测部位进行取样后,往往会产生血水,为了不影响检测效果,需要通过吸引泵将血水吸出,目前,在医院的固定检查场所,吸引泵与内窥镜主机分开设置,可以满足内窥镜的检查需求;但如果用于野外或者其他应急抢救的场所,需要随时移动的情况下,这种分体设置的内窥镜主机、吸引泵则难以携带,在使用上存在不便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置吸引泵的内窥镜主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内置吸引泵的内窥镜主机,包括机箱,还包括设于机箱内且与机箱相连接的吸引泵,一端与吸引泵相连接的连接管,设于连接管自由端用于与污水盒相连接的接头。将吸引泵集成在主机内,用于野外时,比如野战医院,或者户外临时搭建的医疗场所,可通过污水盒上的接头与外接管路快速连接,吸引泵与主机形成一个整体,便于携带及快速移动。优选地,所述污水盒位于机箱一端部外侧,在机箱该端部的端板内设有供连接管自由端穿过的穿孔,所述接头位于机箱外部。优选地,在机箱内还设有固设于机箱底板上的减震支架,所述吸引泵与机箱底板相连接且位于减震支架内。优选地,所述减震支架包括门型立架、内侧立架及用于连接二者的上横板,所述门型立架、内侧立架及上横板一体成型。>吸引泵的一端位于门型立架内,另一端位于内侧立架内。所述门型立架包括两块相互平行的第一立板,两端分别与两块第一立板上端固定连接的第一横板;两块第一立板的下端外表面上还各设有一块与第一立板垂直且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机箱底板固定连接。还包括一块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两端分别与两块第一立板的外侧面固定连接且第一挡板与两块第一立板垂直;所述第一挡板位于吸引泵一端部外侧。所述第一立板、第一横板、第一连接板及第一挡板一体成型。优选地,所述内侧立架由第二底板,垂直设于第二底板上的两块第二立板及上弧形板一体成型而成。进一步还包括一块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的两端与两块第二立板的外侧表面垂直连接,第二挡板与内侧立架一体成型;所述第二挡板位于吸引泵另一端部外侧。所述第二底板与两块第二立板下端的连接处分别向外侧延伸,形成两块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机箱底板固定连接。还进一步包括四根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减震连接柱,所述减震连接柱分别与吸引泵的吸引泵底板及机箱底板垂直连接;吸引泵底板与机箱底板未接触。所述减震连接柱由下椎体、下连接柱、支撑柱、上连接柱、上椎体及上柱体一体成型而成;所述支撑柱位于下连接柱、上连接柱之间,且支撑柱的直径大于下连接柱、上连接柱;下椎体与下连接柱相连接的一端的直径大于下连接柱的直径;上椎体与上连接柱相连接的一端的直径大于上连接柱的直径。所述下连接柱穿设于机箱底板的穿孔内,上连接柱穿设于吸引泵底板的穿孔内,所述支撑柱位于吸引泵底板与机箱底板之间;机箱底板的厚度小于下连接柱的高度,吸引泵底板的厚度小于上连接柱的高度。所述上椎体位于吸引泵底板上方,所述下椎体位于机箱底板外部。所述吸引泵上还进一步设有一根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自由端穿过机箱底板后位于机箱外部。所述污水盒上设有用于同抽取人体内废液的管道相连接的快速接头。所述接头包括与连接管自由端固定连接的外筒体,设于外筒体内且与其同轴的中空插接头;所述污水盒上设有与中空插接头可分离连接的插接筒,所述插接筒与污水盒内部连通;中空插接头与插接筒相结合后,所述插接筒位于外筒体内。有益技术效果:将吸引泵集成在机箱内,用于野外时,比如野战医院,或者户外临时搭建的医疗场所,可通过污水盒上的快速接头与抽取人体内废液的管道快速连接;与此同时,采用减震支架、减震连接柱将吸引泵固定在机箱内,可以消除吸引泵在工作时产生的震动和噪声,从而减小内置吸引泵对主机的影响;同现有的主机和吸引泵分体设置的方式相比,本技术的吸引泵与主机形成一个整体,便于携带及快速移动,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机去掉上盖后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吸引泵装配状态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吸引泵装配状态第一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的吸引泵装配状态第二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中与吸引泵相连接的结构的第一爆炸图;图6为本技术中与吸引泵相连接的结构的第二爆炸图;图7为本技术的局部爆炸图;图8为本技术的减震连接柱立体图;图9为本技术的连接管与污水盒连接示意图;图10为图9的A-A截面图;图11为图10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的内置吸引泵的内窥镜主机,包括机箱1,还包括设于机箱1内且与机箱相连接的吸引泵3,一端与吸引泵相连接的连接管4,设于连接管自由端用于与污水盒5相连接的接头6。内窥镜工作时,根据需要将水注入人体内用于冲洗内窥镜镜头或者清洗待检测部位,在该过程会产生被体液或血液污染的废液,污水盒的设置则为了收集废液,当污水盒装满后,取下丢弃即可。在本实施例,所述污水盒5位于机箱1一端部外侧,在机箱1该端部的端板101内设有供连接管4自由端穿过的穿孔101a,所述接头6位于机箱1外部。此处,污水盒可与机箱采用可分离连接的方式连接,也可以直接将污水盒置于机箱1的端部外侧,通过连接管4与吸引泵相连接即可。当然也可以将污水盒5内置在机箱内,采用常见的卡扣连接方式固定污水盒5,比如采用笔记本电池与笔记本的卡扣连接结构。为了对吸引泵3进行限位和固定,在机箱1内还设有固设于机箱底板102上的减震支架,所述吸引泵3与机箱底板102相连接且位于减震支架内。在本实施例,所述减震支架包括门型立架7、内侧立架8及用于连接二者的上横板9,所述门型立架7、内侧立架8及上横板9一体成型。吸引泵3的一端位于门型立架内,另一端位于内侧立架内。所述门型立架7包括两块相互平行的第一立板701,两端分别与两块第一立板上端固定连接的第一横板702;两块第一立板的下端外表面上还各设有一块与第一立板垂直且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板703,所述第一连接板703与机箱底板固定连接。采用这样的结构,吸引泵3设置在门型支架7内的一端部两侧受到两块第一立板701的限位,防止吸引泵3的该端部从门型支架内脱离。为了防止吸引泵3设置在门型支架7内的一端部沿吸引泵3轴向从门型支架7内脱离,还包括一块第一挡板704,所述第一挡板的两端分别与两块第一立板701的外侧面固定连接且第一挡板与两块第一立板701垂直;所述第一挡板704位于吸引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置吸引泵的内窥镜主机,包括机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机箱内且与机箱相连接的吸引泵,一端与吸引泵相连接的连接管,设于连接管自由端用于与污水盒相连接的接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吸引泵的内窥镜主机,包括机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机箱内且与机箱相连接的吸引泵,一端与吸引泵相连接的连接管,设于连接管自由端用于与污水盒相连接的接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吸引泵的内窥镜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盒位于机箱一端部外侧,在机箱该端部的端板内设有供连接管自由端穿过的穿孔,所述接头位于机箱外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吸引泵的内窥镜主机,其特征在于,在机箱内还设有固设于机箱底板上的减震支架,所述吸引泵与机箱底板相连接且位于减震支架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置吸引泵的内窥镜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支架包括门型立架、内侧立架及用于连接二者的上横板,所述门型立架、内侧立架及上横板一体成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内置吸引泵的内窥镜主机,其特征在于,吸引泵的一端位于门型立架内,另一端位于内侧立架内。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内置吸引泵的内窥镜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型立架包括两块相互平行的第一立板,两端分别与两块第一立板上端固定连接的第一横板;两块第一立板的下端外表面上还各设有一块与第一立板垂直且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机箱底板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内置吸引泵的内窥镜主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块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两端分别与两块第一立板的外侧面固定连接且第一挡板与两块第一立板垂直;所述第一挡板位于吸引泵一端部外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内置吸引泵的内窥镜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板、第一横板、第一连接板及第一挡板一体成型。


9.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内置吸引泵的内窥镜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立架由第二底板,垂直设于第二底板上的两块第二立板及上弧形板一体成型而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内置吸引泵的内窥镜主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块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的两端与两块第二立板的外侧表面垂直连接,第二挡板与内侧立架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奕刘红宇邓礼君
申请(专利权)人:岱川医疗深圳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