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便安全收纳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1847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便安全收纳器,包括软管以及与软管后端连接的污物袋,软管的前端外周由外往内依次间隔设有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软管中穿插设有分别与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连通的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所述软管上还穿插设有延伸至其前端的第三导管;污物袋包括具有一袋嘴的袋体,袋嘴的一侧贯穿设有位于软管下侧的排气通道,排气通道内设有过滤膜,排气通道的外侧孔口处套设有向内压紧过滤膜的固定盖,固定盖的外侧端设有多个与排气通道连通的排气孔。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避免了长期压迫同一部位造成的粘膜损伤,更避免了使用时的不适感以及对肛门括约肌的损伤;另外解决了其的排气问题,并通过过滤膜对排出的气体进行过滤,确保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便安全收纳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用品
,具体涉及一种大便安全收纳器。
技术介绍
在医疗临床工作中,由于危重症和截瘫等失能患者无法自行控制排便,导致此类患者的大便清理和肛周皮肤护理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难题,目前的处理方式有:垫纸尿片、肛门塞、粗肛管接便等,但均无法解决不易清理、刺激皮肤、污染空气、增加医护人员工作量等问题,比较好的是用单气囊体内固定的导便器,但仍然无法避免长期将单气囊放置于肛管内,导致患者强烈不适,肛管粘膜持续受压造成缺血坏死,且现有的肛门管基本上是硬管,肛门括约肌在外力作用下持续扩张受损等严重隐患;现有的导便器也不能很好的进行排气,导致导便器内气体淤积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根本无法解决对于患者肠道排气进行安全过滤和吸附异味等问题,尤其是感染了新冠病毒或其它传染病毒的患者,其大便中也会带有相应的病毒,其肠道排气也可能会造成病毒以气溶胶形式传播到室内,若是不作安全收纳和处理,引起二次污染和病毒扩散的风险极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大便安全收纳器,通过设置的两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便安全收纳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用于插入人体直肠内的软管以及与软管后端连接的污物袋,所述软管的前端外周由外往内依次间隔设有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经充气后用于抵紧人体直肠的内壁,所述软管中穿插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连通的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所述软管上还穿插设有延伸至其前端并用于连通软管内外的第三导管;所述污物袋包括具有一袋嘴的袋体,所述袋嘴与所述软管的后端密封连接,所述袋嘴的一侧贯穿设有位于软管下侧的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内设有将通道隔断的过滤膜,所述排气通道的外侧孔口处套设有向内压紧所述过滤膜的固定盖,所述固定盖的外侧端设有多个与所述排气通道连通的排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便安全收纳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用于插入人体直肠内的软管以及与软管后端连接的污物袋,所述软管的前端外周由外往内依次间隔设有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经充气后用于抵紧人体直肠的内壁,所述软管中穿插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连通的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所述软管上还穿插设有延伸至其前端并用于连通软管内外的第三导管;所述污物袋包括具有一袋嘴的袋体,所述袋嘴与所述软管的后端密封连接,所述袋嘴的一侧贯穿设有位于软管下侧的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内设有将通道隔断的过滤膜,所述排气通道的外侧孔口处套设有向内压紧所述过滤膜的固定盖,所述固定盖的外侧端设有多个与所述排气通道连通的排气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便安全收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与污物袋之间通过连接头连接,所述软管的后端外周设有至少两个凸起的第二卡扣,所述连接头的内侧设有与所述第二卡扣卡合的第二卡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便安全收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与所述连接头的内壁之间设有套装于软管外周的密封圈;所述袋嘴的内侧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卡扣,所述连接头的后端外周设有与第一卡扣螺接的外螺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便安全收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上活动套设有用于夹闭软管的止流夹,所述软管上还穿插设有延伸至所述止流夹下侧并用于连通软管内外的第四导管,所述第一导管、第二导管、第三导管和第四导管的外侧端均设有注入部;所述软管的后端上设有环状的止流标记位,所述止流夹在夹闭软管时夹持在所述止流标记位上;所述第四软管的内侧端位于所述止流标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建文梁镜雄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华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