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硬质基底锚定式水生植物快速定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815923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硬质基底锚定式水生植物快速定植方法,包括生态纤维布袋、复合培养基质、固定锚、预培水生植物、绳扣、连接绳,所述定植方法如下:预选水生植物种子,把种子与复合培养基质进行混合,并搅拌均匀;混匀后填装入生态纤维布袋中用连接绳系紧,放置容器中进行预培养;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中,通过固定锚与预培育,可克服硬质基底水生植物难以附着的困难,同时也能避免原位水体因光照缺乏等导致水生植物难以萌发的问题,适宜水温条件下3‑5周内在硬质基底水体能形成较好的水生植物群落,实施操作简单便捷、运行费用低、便于大规模推广;对植被快速定植过程的植物密度进行二次空间调配;实现在硬质基底水域较快较好的水生植物生态修复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硬质基底锚定式水生植物快速定植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生生态修复
,具体涉及一种硬质基底锚定式水生植物快速定植方法。
技术介绍
水生生态修复是重建受损水域生态系统的功能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其本质是恢复系统的功能并使系统达到自我维持的状态。水生生态修复的核心是恢复水生植物。大型水生植物在维持河湖清水状态方面起着重要的生态作用,其能够通过遮荫、降低营养的可获得性、释放克藻物质和减少沉积物再悬浮等降低浮游植物生物量,提高水体透明度等。然而水生植物的生长与修复受光照条件、水温、水中营养盐含量、pH值、底质条件等多种环境因子的影响。水体富营养化,透明度下降以及营养盐含量过高均严重影响并抑制水生植物的生长。通过植物浮床、环保疏浚、底质改善、围隔消浪、截污和生物结构调控等多种改善生境条件的生态修复技术进行水生植被的工程规模恢复已经有很多成功实践案例并形成了相应的技术标准与规范。水域生态系统修复的前提是生境恢复,其目的是提高水域生态系统理化环境的稳定性,构建植被恢复和系统功能恢复的物质基础,其中底质修复是生境修复的重要内容之一。底质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硬质基底锚定式水生植物快速定植方法,包括生态纤维布袋(1)、复合培养基质(2)、固定锚(3)、预培水生植物(4)、绳扣(5)、连接绳(8),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植方法如下:/n步骤一:预选水生植物种子,把种子与复合培养基质(2)进行混合,并搅拌均匀;/n步骤二:混匀后填装入生态纤维布袋(1)中用连接绳(8)系紧,放置容器中进行预培养;/n步骤三:预培植物苗条钻露生态纤维布袋(1)外3-5cm后,将连接绳(8)的另一端系在绳扣(5)上;/n步骤四:系牢的生态纤维布袋(1)移置船上驶入需修复的硬质基底水域;现场清理干净水面枯枝落叶以及存在的漂浮物;利用尼龙绳对水域按2-4m宽度分割呈条状作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硬质基底锚定式水生植物快速定植方法,包括生态纤维布袋(1)、复合培养基质(2)、固定锚(3)、预培水生植物(4)、绳扣(5)、连接绳(8),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植方法如下:
步骤一:预选水生植物种子,把种子与复合培养基质(2)进行混合,并搅拌均匀;
步骤二:混匀后填装入生态纤维布袋(1)中用连接绳(8)系紧,放置容器中进行预培养;
步骤三:预培植物苗条钻露生态纤维布袋(1)外3-5cm后,将连接绳(8)的另一端系在绳扣(5)上;
步骤四:系牢的生态纤维布袋(1)移置船上驶入需修复的硬质基底水域;现场清理干净水面枯枝落叶以及存在的漂浮物;利用尼龙绳对水域按2-4m宽度分割呈条状作业区域;系牢的生态纤维布袋(1)放入需修复的硬质基底水体中;
步骤五:定期巡查,6-8周水底植被生长到40-60cm,形成成片群落时,可利用网兜捞取过密植被区域的生态纤维布袋(1),然后移植到植被稀疏水域,进行植被快速定植过程的植物密度的二次空间调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硬质基底锚定式水生植物快速定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纤维布袋(1)由纤维无纺布(9)裁剪成30*30cm规格加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龙蔡永久龚志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