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杂交稻父母本同机同体机插制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815837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杂交稻父母本同机同体机插制种方法,属于农业杂交稻制种领域。该方法基于现有行距30cm的常规插秧机,进行设置父母本行比、父母本分量播种育苗、设置栽插路线父母本同时机插,从而达到利用常规插秧机实现父母本同时栽插、父母本穴苗数不同满足制种特殊要求、加大父本一期二期始穗差异而延长花期、明显区分父母本、省去划厢等工作而提高栽插效率等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杂交稻父母本同机同体机插制种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杂交稻制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杂交稻父母本同机同体机插制种方法。
技术介绍
杂交稻制种产业作为口粮保障的前提必须得保障其发展,面对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严重、未来可能无人种田的趋势,要推动杂交稻制种必须走机械化发展的道路。播栽机械化是制种机械化的第一个环节,而最容易实现的组合类型是父母本播始历期相近的组合。对此,诸多学者展开了研究,一类是从农艺技术上攻克的,比如将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导入父本或者将褐壳标记基因导入父本或母本或者筛选父母本粒型差异较大的父母本组合,这些方法选育含所含基因的父本或母本所需周期长,一般需5年以上(还不包含早期恢复系或不育系的选育过程),育种效率低下,同时,其技术和材料对现有杂交稻组合不兼容,无法直接运用在现有组合的制种上,且不管是色选还是粒型筛选都存在有少量区分不开的风险,那么种子纯度存在极大风险;另一类就是从栽插机器上考虑的,这类研究的关键点在于根据传统制种的行比以及母本高基本苗的要求,专利技术了一种新的插秧机,缩小了母本的行距,从而增加母本栽插行数、满足了母本的基本苗的要求,譬如,将母本行距改成177mm;还有就是筛选出了25cm行距的插秧机用于制种机插秧的栽插。目前177mm行距制种专用机已经被淘汰,25cm行距插秧机被认为是制种专用插秧机。但是存在应用面窄,致使机器本身及制种机械化推广进程慢的缺陷。25cm行距插秧机除了在制种上,目前就是在粳稻和早稻上有一些应用,其应用的原因是由于粳稻和早稻分蘖能力有限且穗子小,主要靠多穗而高产,有些品种采用25cm行距的插秧机可能会因增加基本苗而高产。但是作为全国6大主要杂交稻制种省份之一的四川,并没有早稻及大规模粳稻的种植。据2018年数据,四川有95%的面积为杂交稻种植,而众所周知杂交稻中仅有6%为粳稻,其余都是杂交籼稻,说明四川主要种植杂交籼稻,则在四川地区25cm行距的插秧机几乎只能用来制种机插。同时,四川的杂交稻制种面积仅占四川水稻种植面积的0.83%,可想而知是只有极少大户愿意为了高风险的杂交稻制种而花大量成本去购买专门的插秧机及育秧秧盘,从而限制了机插制种的发展。此外,有研究公开了在25cm行距下两期父本播种量一致且小于母本,栽插秧龄控制在20d以内的技术,该技术一是行距变化,对整体水稻群体都会产生变化,窄行距技术不能直接适用宽行距;二是在四川等长江上游等若光照地区一般早播的适栽秧龄在30d左右,秧龄太短无法盘根进而无法进行机插;其三,两期父本播种量是一样的,如果千粒重跟母本一样,那么其每cm2成苗1.5左右,密度也是比较大了,其生长到一定时间就会出现停滞期、叶龄不会增加,分蘖不会发生了,那么虽然两期父本有时差,但最后二期父本可能会赶上一期父本,两期的差距会越来越小,导致不能达到延长父本花期的目的,且父本千粒重不详,虽然父母本播种重量不一样,无法判定两者最后成苗是否相差大,栽后也无法判断是否可明确区分父母本而对单独管理父母本肥料施用带来不便;再者,其栽插一直按正常2:7的厢栽插,一厢上始终在插秧机转弯一端无法完成栽插,需要人工补苗,造成极大的人工成本的投入。在栽插方式上目前生产上还有两种在25cm窄行距插秧机下的栽插方式,一种就是使用两台插秧机一台插父本一台插母本,但母本行数一般较多,会出现一台插秧机等待的情况,另外一种就是先栽父本,同时拉绳划厢留出母本厢,栽完父本后再栽母本,但均是效率低下,且费工。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均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从而也妨碍了其技术在制种上的推广,特别是限制了四川等地区制种机械化发展,亟需提出新的制种技术推进制种机械化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播始历期相近组合制种因同机栽插而专利技术的新插秧机及25cm窄行距插秧机应用面窄、在四川等地区推广应用受限、筛选含有特殊基因的强优势组合耗时过长、两个插秧机栽插而费工费时等缺陷,提供一种利用常规30cm宽行距的插秧机进行杂交稻父母本同机同体机插制种的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杂交稻父母本同机同体机插制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设置父母本行比:根据常规使用的30cm行距6行机和8行机的插秧机分别设置行比;S2.父母本分量播种:母本每亩基本苗设置6万-7万种子苗,父本每亩基本苗设置0.9-1万种子苗,其中,一期父本单位面积成苗数为1.0-1.2株/cm2,二期父本单位面积成苗数为一期父本的1.3-1.5倍,母本单位面积成苗数为一期父本的1.7-2.5倍;S3.栽插路线父母本同时机插:设置靠近田埂的机耕道为A边,其对侧为C边,插秧机第一次转向方向为B边,其对侧为D边;一期二期父本分别在靠近A边的两个秧爪上方的秧厢中各放1列秧块,一共2列秧块,剩余4列或6列摆母本秧块,B、C、D三边各留出一个插秧机插台宽R用于收边。进一步地,S1中6行机父母本行比2:8,8行机父母本行比为4:12。进一步地,S2中育秧播种量根据平均单位面积成苗数计算:每盘播种量=(秧盘面积×单位面积成苗株数×种子千粒重)/(1000×发芽率×成苗率);秧龄天数设一期父本为X,二期父本为Y,母本为Z,原播差期P=一期父本播始历期-母本播始历期,则Y=X-(5~10),当P≥0时,Z=X-P,当P<0时,Z=X-P/2,其中P≤10,X≤30,Z≤30。进一步地,采用父母本原播差期P小于等于10天的组合,即播始历期相近组合,以适于同时机插。进一步地,S3中使用6行机移栽时,从D边到B边所有秧爪全开,近A边两列为父本,从B边到D边时,关掉两列父本移栽秧爪,如此反复将田中间插完,最后锁边。进一步地,S3中使用8行机移栽时,从D边到B边所有秧爪全开,近A边两列为父本,从B边到D边时,所有秧爪全开,近C边两列为父本,如此反复将田中间插完,最后锁边。进一步地,S3中栽插时,父母本行穴距为30cm×(12~14)cm。进一步地,母本平均穴苗数4.5-5.5苗,一期父本平均穴苗数2-3苗,二期父本平均穴苗数3-4苗。进一步地,一期父本连续漏插小于6穴、二期父本连续漏插小于4穴不用补苗。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三个措施联合调节致使父母本更好的花期相遇,一是一期父本单位面积成苗数为1.0-1.2株/cm2,二期父本单位面积成苗数为一期父本的1.3-1.5倍,育秧时一期父本播种量较低且低于二期父本,可以克服现有机插杂交稻育秧时因密度大而育秧后期秧苗停滞生长的现象拉大两期父本间的差异,从而实现两期父本拉长整个父本花期效果;二是通过父母本不同的秧龄而微调机插秧父母本生育进程促进父母本花遇良好,即秧龄天数设一期父本为X,二期父本为Y,母本为Z,原播差期P=一期父本播始历期-母本播始历期,则Y=X-(5~10),当P≥0时,Z=X-P,当P<0时,Z=X-P/2,其中P≤10,X≤30,Z≤30;三是漏查率母本显著小于二期父本小于一期父本,因一期父本播种密度较低,栽插时可能会产生漏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杂交稻父母本同机同体机插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设置父母本行比:根据30cm行距6行机和8行机的插秧机分别设置行比;/nS2.父母本分量播种:母本每亩基本苗设置6万-7万种子苗,父本每亩基本苗设置0.9-1万种子苗,其中,一期父本单位面积成苗数为1.0-1.2株/c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杂交稻父母本同机同体机插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设置父母本行比:根据30cm行距6行机和8行机的插秧机分别设置行比;
S2.父母本分量播种:母本每亩基本苗设置6万-7万种子苗,父本每亩基本苗设置0.9-1万种子苗,其中,一期父本单位面积成苗数为1.0-1.2株/cm2,二期父本单位面积成苗数为一期父本的1.3-1.5倍,母本单位面积成苗数为一期父本的1.7-2.5倍;
S3.栽插路线父母本同时机插:设置靠近田埂的机耕道为A边,其对侧为C边,插秧机第一次转向方向为B边,其对侧为D边;一期二期父本分别在靠近A边的两个秧爪上方的秧厢中各放1列秧块,一共2列秧块,剩余4列或6列摆母本秧块,B、C、D三边各留出一个插秧机插台宽R用于收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杂交稻父母本同机同体机插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6行机父母本行比2:8,8行机父母本行比为4: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杂交稻父母本同机同体机插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育秧播种量根据平均单位面积成苗数计算:每盘播种量=(秧盘面积×单位面积成苗株数×种子千粒重)/(1000×发芽率×成苗率);秧龄天数设一期父本为X,二期父本为Y,母本为Z,原播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万军陶有凤秦琴雷小龙李卉高云天周中林黄邦超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