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薇甘菊人工清除用拔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1578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环境养护领域,尤其为一种薇甘菊人工清除用拔除装置,包括主机箱,主机箱的内部设置有转动轴,转动轴的外表面环绕设置有履带,履带的外表面连接有连接块,连接块的一端连接有勾刀,主机箱的另一端连接有切刀,主机箱的内表面连接有铲板,铲板的一端连接有铲头,铲板的内侧设置有内槽,转动轴的后端连接有电机,电机的一侧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外侧设置有副机箱,副机箱的上端连接有控制按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清理薇甘菊清理作业,效率低下,割除后的薇甘菊整理困难的问题,同时给出了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的薇甘菊清理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薇甘菊人工清除用拔除装置
本技术涉及环境养护领域,具体为一种薇甘菊人工清除用拔除装置。
技术介绍
薇甘菊,也称小花蔓泽兰或小花假泽兰。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或灌木状攀缘藤本,平滑至具多柔毛;茎圆柱状,有时管状,具棱;叶薄,淡绿色,卵心形或戟形,渐尖,茎生叶大多箭形或戟形,具深凹刻,近全缘至粗波状齿,或牙齿,长4.0-13.0厘米,宽2.0-9.0厘米。圆锥花序顶生或侧生,复花序聚伞状分枝;头状花序小,花冠白色,喉部钟状,具长小齿,弯曲;瘦果黑色,表面分散有粒状突起物;冠毛鲜时白色。原产于南美洲和中美洲,现已广泛传播到亚洲热带地区,如印度、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尼泊尔、菲律宾,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印度洋圣诞岛和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包括斐济、西萨摩亚、澳大利亚北昆士兰地区,成为当今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危害最严重的杂草之一。大约在1919年薇甘菊作为杂草在中国香港出现,1984年在深圳发现,2008年来已广泛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该种已列入世界上最有害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也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存在以下问题:1、传统清理薇甘菊多采用人工割除,效率低下,且割除后的薇甘菊整理困难。2、市面上的薇甘菊清理设备,结构复杂,且制造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薇甘菊人工清除用拔除装置,解决了传统清理薇甘菊清理作业,效率低下,割除后的薇甘菊整理困难的问题,同时给出了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的薇甘菊清理设备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薇甘菊人工清除用拔除装置,包括主机箱,所述主机箱的内部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外表面环绕设置有履带,所述履带的外表面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一端连接有勾刀,所述主机箱的另一端连接有切刀,所述主机箱的内表面连接有铲板,所述铲板的一端连接有铲头,所述铲板的内侧设置有内槽,所述转动轴的后端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一侧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外侧设置有副机箱,所述副机箱的上端连接有控制按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机箱为半开式机箱,所述主机箱的一端为弧形,所述主机箱的另一端设置有矩形连通管。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机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与副机箱电性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履带通过转动轴活动转动,所述履带的外表面与连接块的下端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块与勾刀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与切刀通过焊接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切刀的形状为弧形,所述勾刀的形状为三角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槽的内径尺寸大小与连接块的宽度尺寸大小相适配,所述铲头通过焊接与铲板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按钮的数量为两组,所述控制按钮的形状为圆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薇甘菊人工清除用拔除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一种薇甘菊人工清除用拔除装置,设置连接块、勾刀、切刀,给以通过切刀对长势较长的薇甘菊进行切割,同时勾刀的设置可以方便薇甘菊的拔出作业与拔出后的清理作业,使原先人工清理薇甘菊作业的效率大大提高,且本技术设计简单,成本低廉。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内部结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内部结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连接块、勾刀、切刀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铲板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机箱;2、转动轴;3、履带;4、连接块;5、勾刀;6、切刀;7、铲板;8、铲头;9、内槽;10、电机;11、控制器;12、副机箱;13、控制按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实施方案中一种薇甘菊人工清除用拔除装置,包括主机箱1,主机箱1的内部设置有转动轴2,转动轴2的外表面环绕设置有履带3,履带3的外表面连接有连接块4,连接块4的一端连接有勾刀5,主机箱1的另一端连接有切刀6,主机箱1的内表面连接有铲板7,铲板7的一端连接有铲头8,铲板7的内侧设置有内槽9,转动轴2的后端连接有电机10,电机10的一侧设置有控制器11,控制器11外侧设置有副机箱12,副机箱12的上端连接有控制按钮13;设置连接块4、勾刀5、切刀6,给以通过切刀6对长势较长的薇甘菊进行切割,同时勾刀5的设置可以方便薇甘菊的拔出作业与拔出后的清理作业,使原先人工清理薇甘菊作业的效率大大提高,且本技术设计简单,成本低廉。本实施例中,主机箱1为半开式机箱,主机箱1的一端为弧形,主机箱1的另一端设置有矩形连通管,方便薇甘菊的后续清理;电机10与控制器11电性连接,控制器11与副机箱12电性连接,使用电设备正常工作;履带3通过转动轴2活动转动,履带3的外表面与连接块4的下端固定连接,通过履带3带动连接块4的转动;连接块4与勾刀5通过焊接固定连接,连接块4与切刀6通过焊接固定连接,使连接结构更加的稳定;切刀6的形状为弧形,勾刀5的形状为三角形,方便薇甘菊的切割与勾取;内槽9的内径尺寸大小与连接块4的宽度尺寸大小相适配,铲头8通过焊接与铲板7固定连接,使清理结构更加的合理稳定;控制按钮13的数量为两组,控制按钮13的形状为圆形,控制副机箱12且使外观美观。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者按动一组控制按钮13,此时副机箱12控制履带3进行逆时针的转动,然后使用者将主机箱1的一端靠向薇甘菊,通过切刀6将较长的薇甘菊进行切割,然后在按动另一组控制按钮13,使副机箱12控制电机10顺时针的带动履带3转动,此时勾刀5会勾着薇甘菊的茎部将其连根勾起,并随着勾刀5转动与铲头8、内槽9,接触,然后被铲头8、9将勾起的薇甘菊铲起,传送主机箱1尾端的矩形连接槽,通过矩形连接槽外接收集箱来收集薇甘菊,被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薇甘菊处理的工作效率,且便于收集整体铲起后的薇甘菊。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薇甘菊人工清除用拔除装置,包括主机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箱(1)的内部设置有转动轴(2),所述转动轴(2)的外表面环绕设置有履带(3),所述履带(3)的外表面连接有连接块(4),所述连接块(4)的一端连接有勾刀(5),所述主机箱(1)的另一端连接有切刀(6),所述主机箱(1)的内表面连接有铲板(7),所述铲板(7)的一端连接有铲头(8),所述铲板(7)的内侧设置有内槽(9),所述转动轴(2)的后端连接有电机(10),所述电机(10)的一侧设置有控制器(11),所述控制器(11)外侧设置有副机箱(12),所述副机箱(12)的上端连接有控制按钮(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薇甘菊人工清除用拔除装置,包括主机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箱(1)的内部设置有转动轴(2),所述转动轴(2)的外表面环绕设置有履带(3),所述履带(3)的外表面连接有连接块(4),所述连接块(4)的一端连接有勾刀(5),所述主机箱(1)的另一端连接有切刀(6),所述主机箱(1)的内表面连接有铲板(7),所述铲板(7)的一端连接有铲头(8),所述铲板(7)的内侧设置有内槽(9),所述转动轴(2)的后端连接有电机(10),所述电机(10)的一侧设置有控制器(11),所述控制器(11)外侧设置有副机箱(12),所述副机箱(12)的上端连接有控制按钮(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薇甘菊人工清除用拔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箱(1)为半开式机箱,所述主机箱(1)的一端为弧形,所述主机箱(1)的另一端设置有矩形连通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薇甘菊人工清除用拔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10)与控制器(11)电性连接,所述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章顺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万钦森林病虫害防治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