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信基站的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15483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通信基站技术领域的一种通信基站的散热装置,包括外壳,外壳的内部设置有通信设备本体,且通信设备本体的一侧设置有钢板网,外壳的下端设置有风机,外壳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通信设备本体的外部设置有降温机构;降温机构包括有出水管、进水管、第一降温板、第二降温板与固定块,第一降温板与第二降温板均设置在通信设备本体的外部,出水管设置在第一降温板与第二降温板的一侧,进水管设置在第一降温板与第二降温板的另一侧,固定块设置在外壳与第一降温板之间,能够较好的对通信设备本体进行降温,接触面积较多,效果较好,且能够对通信设备本体进行便捷的安装操作,且较为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信基站的散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通信基站
,具体为一种通信基站的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基站即公用移动通信基站是无线电台站的一种形式,是指在有限的无线电覆盖区中,通过移动通信交换中心,与移动电话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基站是移动通信中组成蜂窝小区的基本单元,完成移动通信网和移动通信用户之间的通信和管理功能。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820901173.4一种室外分体式无线通信基站的散热装置,具体内容为:将散热装置外壳一侧的支杆卡接在通信设备外壳一侧的卡槽内,即可完成设备的散热装置的安装;通信设备本体运行产生热量,水泵运行,使水箱内冷却水流动,冷却水经过第一水冷块和第二水冷块,对通信设备本体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吸收完热量的冷却水流至换热器内,通过换热器将热量散至外界,风机运行,加速换热器散热,且风机带动装置内部空气流通,使装置内部的热空气排出装置内部,提高了装置的散热效率;对设备的散热装置进行拆除时,直接将散热装置外壳的支杆拔出通信设备外壳的卡槽即可。这种通信基站的散热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能够有效的增加散热装置与通信设备本体的接触面积,因此难以保证其散热效果,且不方便工作人员对通信设备本体的安装操作,基于此,本技术设计了一种通信基站的散热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信基站的散热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不能够有效的增加散热装置与通信设备本体的接触面积,因此难以保证其散热效果,不方便工作人员对通信设备本体的安装操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通信基站的散热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通信设备本体,且通信设备本体的一侧设置有钢板网,所述外壳的下端设置有风机,所述外壳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通信设备本体的外部设置有降温机构;降温机构包括有出水管、进水管、第一降温板、第二降温板与固定块,所述第一降温板与第二降温板均设置在通信设备本体的外部,所述出水管设置在第一降温板与第二降温板的一侧,所述进水管设置在第一降温板与第二降温板的另一侧,所述固定块设置在外壳与第一降温板之间。优选的,所述进水管与出水管之间依次设置有水箱、换热器与水泵,所述水箱位于出水管的一侧,所述水箱、换热器与水泵均设置在通信设备本体的下方,所述风机设置在换热器的正下方。优选的,所述第一降温板与第二降温板均通过固定块与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降温板呈n字型,所述第二降温板呈U形。优选的,所述第一降温板与第二降温板的结构形状相同,且其之间组合为方形筒,所述第一降温板与第二降温板包裹在通信设备本体的外部。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内部开设有螺孔,所述外壳与第一降温板与第二降温板相对应,呈分裂状态,所述外壳通过固定板连接为一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外壳通过固定板进行固定收紧,外壳合并紧贴的同时,第一降温板与第二降温板也能够紧贴,且能够将通信设备本体进行包裹固定,通过水泵将换热器换热的水注入第一降温板与第二降温板内部,之后再由第一降温板与第二降温板的另一单出水管排出到水箱实现一个循环,第一降温板与第二降温板能够对通信设备本体四面全包裹,第一降温板与第二降温板互不连通,能够较好的对通信设备本体进行降温,接触面积较多,效果较好,且能够对通信设备本体进行便捷的安装操作,且较为稳定。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外壳和通信设备本体的结合视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降温板和出水管的结合视图;图4为本技术通信设备本体和第一降温板的结合视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外壳;2、通信设备本体;3、第一降温板;4、钢板网;5、出水管;6、进水管;7、水泵;8、换热器;9、水箱;10、固定板;11、固定块;12、第二降温板;13、风机;14、螺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通信基站的散热装置技术方案:一种通信基站的散热装置,包括外壳1,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通信设备本体2,且通信设备本体2的一侧设置有钢板网4,外壳1的下端设置有风机13,外壳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0,通信设备本体2的外部设置有降温机构;降温机构包括有出水管5、进水管6、第一降温板3、第二降温板12与固定块11,第一降温板3与第二降温板12均设置在通信设备本体2的外部,出水管5设置在第一降温板3与第二降温板12的·一侧,进水管6设置在第一降温板3与第二降温板12的另一侧,固定块11设置在外壳1与第一降温板3之间,进水管6与出水管5之间依次设置有水箱9、换热器8与水泵7,水箱9位于出水管5的一侧,水箱9、换热器8与水泵7均设置在通信设备本体2的下方,风机13设置在换热器8的正下方,第一降温板3与第二降温板12均通过固定块11与外壳1固定连接,第一降温板3呈n字型,第二降温板12呈U形,第一降温板3与第二降温板12的结构形状相同,且其之间组合为方形筒,第一降温板3与第二降温板12包裹在通信设备本体2的外部,固定板10的内部开设有螺孔14,外壳1与第一降温板3与第二降温板12相对应,呈分裂状态,外壳1通过固定板10连接为一体。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将水泵7、换热器8与风机13与外部电源连接,之后将通信设备本体2放置在第一降温板3与第二降温板12之间,第一降温板3与第二降温板12均为空心设置,之后将外壳1通过固定板10进行固定收紧,外壳1合并紧贴的同时,第一降温板3与第二降温板12也能够紧贴,且能够将通信设备本体2进行包裹固定,通过水泵7将换热器8换热的水注入第一降温板3与第二降温板12内部,之后再由第一降温板3与第二降温板12的另一单出水管5排出到水箱9实现一个循环,第一降温板3与第二降温板12能够对通信设备本体2四面全包裹,第一降温板3与第二降温板12互不连通,能够较好的对通信设备本体2进行降温,接触面积较多,效果较好,且能够对通信设备本体2进行便捷的安装操作,且较为稳定。本技术所采用的水泵7、换热器8、通信设备本体2与风机13之间的相互配合使用过程以及连接关系均采用本技术提供的背景资料所给出的,并且配合本技术的说明书的阐述,所属
人员能得出其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信基站的散热装置,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通信设备本体(2),且通信设备本体(2)的一侧设置有钢板网(4),所述外壳(1)的下端设置有风机(1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0),所述通信设备本体(2)的外部设置有降温机构;/n降温机构包括有出水管(5)、进水管(6)、第一降温板(3)、第二降温板(12)与固定块(11),所述第一降温板(3)与第二降温板(12)均设置在通信设备本体(2)的外部,所述出水管(5)设置在第一降温板(3)与第二降温板(12)的一侧,所述进水管(6)设置在第一降温板(3)与第二降温板(12)的另一侧,所述固定块(11)设置在外壳(1)与第一降温板(3)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信基站的散热装置,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通信设备本体(2),且通信设备本体(2)的一侧设置有钢板网(4),所述外壳(1)的下端设置有风机(1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0),所述通信设备本体(2)的外部设置有降温机构;
降温机构包括有出水管(5)、进水管(6)、第一降温板(3)、第二降温板(12)与固定块(11),所述第一降温板(3)与第二降温板(12)均设置在通信设备本体(2)的外部,所述出水管(5)设置在第一降温板(3)与第二降温板(12)的一侧,所述进水管(6)设置在第一降温板(3)与第二降温板(12)的另一侧,所述固定块(11)设置在外壳(1)与第一降温板(3)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信基站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6)与出水管(5)之间依次设置有水箱(9)、换热器(8)与水泵(7),所述水箱(9)位于出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屈彬彬孙宜军马涛胡昕杰陈财吴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通信建设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