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浩立专利>正文

一种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及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1326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及断路器,一种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包括固定架;动力源,设置在固定架上,该动力源的输出轴横向布置;凸轮,偏心设置在动力源的输出轴上,且在动力源的驱动下转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驱动杆,竖向设置,且该驱动杆的上端用来与断路器的真空泡的动触头连接;及传动组件,动力输入端与凸轮驱动相连,该传动组件的动力输出端与驱动杆的下端驱动连接,用来驱动驱动杆相对固定架上下运动,从而使驱动杆向上运动而推动动触头继而使断路器处于合闸状态,或者使驱动杆向下运动而脱离动触头继而使断路器处于分闸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整个驱动过程无需设置弹簧,运行可靠且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及断路器
本技术属于电力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及断路器。
技术介绍
断路器是供配电设备中的动力线路开关设备,断路器是一种具有控制功能以及过载保护功能的电气元件,而真空断路器因其灭弧介质和灭弧后触头间隙的绝缘介质都是高真空而得名;并且真空断路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适用于频繁操作、灭弧不用检修等优点,在配电网中应用较为普及。真空断路器通常包括有真空泡触头(真空泡触头包括动触头和静触头)及用于控制真空泡动触头的操纵机构,目前的操作机构如中国技术专利《一种模块化弹簧操纵装置以及一种真空断路器》,其专利号为ZL201220473328.1(授权公告号为CN202957195U)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弹簧操纵装置,包括装置安装架、储能弹簧和驱动电机组,还包括:可转动地设置于装置安装架上的转动轴,转动轴上设置有直接与驱动电机组啮合的转动齿轮和用于动力输出的凸轮;设置于转动轴上并可随转动轴转动的摆臂部件,储能弹簧的一端与装置安装架连接,储能弹簧的另一端与摆臂部件的可转动部分连接。凸轮设置于转动轴上,能够随转动轴转动并对外输出动力。上述专利中的模块化弹簧操纵装置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储能弹簧及其齿轮啮合传动部件可能因齿面胶合腐蚀而出现失效的情况,从而无法完成分闸和合闸动作,其工作不可靠;并且弹簧可能会使得真空泡的动触头反弹,产生拉弧,影响真空泡内动触头和静触头的寿命;此外,凸轮长期受强大的静压力,容易发生损坏,导致动作失效。因此,需要对现有的操作机构作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操作方便且可靠性高的断路器的操作机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操作机构的断路器。本技术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包括固定架;动力源,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该动力源的输出轴横向布置;凸轮,偏心设置在所述动力源的输出轴上,且在所述动力源的驱动下转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驱动杆,竖向设置,且该驱动杆的上端用来与断路器的真空泡的动触头连接;及传动组件,动力输入端与所述凸轮驱动相连,该传动组件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驱动杆的下端驱动连接,用来驱动所述驱动杆相对所述固定架上下运动,从而使所述驱动杆向上运动而推动动触头继而使所述断路器处于合闸状态,或者使所述驱动杆向下运动而脱离所述动触头继而使所述断路器处于分闸状态。如此,传动组件作用在驱动杆上,并通过驱动杆推动真空泡的动触头向上运动,使动触头与真空泡内部的静触头向接触并压紧而完成合闸;当传动组件带动驱动杆向下运动时,驱动杆带动动触头向下运动,此时,动触头和真空泡内部的静触头分离,完成分闸。传动组件的结构形式有多种,从无需额外的保持合闸或分闸状态的结构的角度来讲,优选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支架,与所述驱动杆相连接,该支架开设有供动力源的输出轴穿过且上下延伸的条形孔;上滚轮,设置在所述支架上,该上滚轮的轴线与输出轴的轴线基本平行,所述上滚轮位于所述凸轮的上方,且与所述凸轮的周面的对应位置接触,并在所述凸轮向上抵压的驱动下与所述支架同步向上移动;及下滚轮,设置在所述支架上,该下滚轮的轴线与上滚轮的轴线基本平行,所述下滚轮位于所述凸轮的下方,且与所述凸轮的周面的对应位置接触,并在所述凸轮向下抵压的驱动下与所述上滚轮及支架同步向下移动。如此,通过凸轮的外周面与上滚轮周面和下滚轮周面的接触或相抵配合在实现断路器合闸或分闸时,能够保持断路器保持在合闸状态和分闸状态;此外,通过凸轮外周轮廓面与上滚轮和下滚轮的配合还能使得动触头在到达分闸或合闸的终点位置时的线速度为零,从而在原理上消除动触头的弹跳,有效减小了电弧的时间和重燃的现象,延长了动触头的使用寿命。优选地,所述凸轮为等径凸轮,所述凸轮的周面局部向外凸出形成凸部,所述凸部位于所述上滚轮和下滚轮之间,所述上滚轮和下滚轮分别能与对应侧的所述凸部侧面相抵。如此,在动力源如电机正反转时,将带动凸轮的正反转动,从而作用在上滚轮或者下滚轮上而实现断路器实现合闸或者分闸的目的;此外,通过凸轮的外周面与上滚轮周面和下滚轮周面的接触或相抵配合在实现断路器合闸或分闸时,能够保持断路器保持在合闸状态和分闸状态,即对位置状态实现自锁。为了对传动组件进行保护,所述支架竖向设置,且呈环形,所述上滚轮、凸轮及下滚轮位于所述支架的环形开口内。为了实现驱动杆和动触头上下位置的调整,优选地,还包括有调节件,所述调节件上开设有上下延伸以供驱动杆的上端上下移动地限位在其中的第一调节孔,所述调节件的上开设有上下延伸以供动触头的下端上下移动地限位在其中的第二调节孔。为了方便实现支架相对固定架上下移动的同时,使整个结构更加地紧凑,所述固定架竖向设置,且呈环形,所述支架位于所述固定架的环形敞口内,所述支架的底板上设置有竖向延伸的导向杆,所述固定架的顶板上开设有供所述驱动杆穿过的第一导向孔,所述固定架的底板上开设有供所述导向杆穿过的第二导向孔。实现动力源与凸轮能同步转动的结构形式有多种,但是优选地,所述动力源为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的周壁上设置有径向向外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沿轴向方向延伸,所述凸轮的内周面开设有容置所述延伸部的条形槽。为了实现对断路器的开闭进行检测,还包括有用来检测断路器合闸或分闸的辅助开关,所述驱动器的输出轴上设置有摆杆组件,所述摆杆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辅助开关的输出端相连,用来驱动辅助开关的输出端转动。摆杆组件的结构形式有多种,所述辅助开关的输出端与驱动器的输出轴基本平行,所述摆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一端安装在所述动力源的输出轴的末端上;第二连杆,基本呈S形,该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杆的第二端转动连接;及第三连杆,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转动连接,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辅助开关的输出端相连接。本技术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上述的操作机构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真空泡和机箱,所述操作机构位于所述机箱内,所述真空泡设置在固定架上,且局部位于所述机箱的顶面之上,且该真空泡的动触头穿过所述机箱的顶壁板后与所述驱动杆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断路器的操作机构的动力源驱动凸轮转动,传动组件在凸轮转动的驱动下带动驱动杆上下移动,从而在驱动杆向上移动推动动触头的状态下使断路器处于合闸状态,在驱动杆向下移动脱离动触头的状态下使断路器处于分闸状态,整个驱动过程无需设置弹簧,运行可靠且操作方便;传动组件采用上滚轮、下滚轮等形式,通过凸轮的外周面与上滚轮周面和下滚轮周面的接触或相抵配合在实现断路器合闸或分闸时,能够保持断路器保持在合闸状态和分闸状态;此外,通过凸轮外周轮廓面与上滚轮和下滚轮的配合还能使得动触头在到达分闸或合闸的终点位置时的线速度为零,从而在原理上消除动触头的弹跳,有效减小了电弧的时间和重燃的现象,延长了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包括/n固定架(1);/n动力源(2),设置在所述固定架(1)上,该动力源(2)的输出轴(21)横向布置;/n凸轮(3),偏心设置在所述动力源(2)的输出轴(21)上,且在所述动力源(2)的驱动下转动;/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n驱动杆(4),竖向设置,且该驱动杆(4)的上端用来与断路器的真空泡(8)的动触头(81)连接;及/n传动组件(5),动力输入端与所述凸轮(3)驱动相连,该传动组件(5)的动力输出端(71)与所述驱动杆(4)的下端驱动连接,用来驱动所述驱动杆(4)相对所述固定架(1)上下运动,从而使所述驱动杆(4)向上运动而推动动触头(81)继而使所述断路器处于合闸状态,或者使所述驱动杆(4)向下运动而脱离所述动触头(81)继而使所述断路器处于分闸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包括
固定架(1);
动力源(2),设置在所述固定架(1)上,该动力源(2)的输出轴(21)横向布置;
凸轮(3),偏心设置在所述动力源(2)的输出轴(21)上,且在所述动力源(2)的驱动下转动;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驱动杆(4),竖向设置,且该驱动杆(4)的上端用来与断路器的真空泡(8)的动触头(81)连接;及
传动组件(5),动力输入端与所述凸轮(3)驱动相连,该传动组件(5)的动力输出端(71)与所述驱动杆(4)的下端驱动连接,用来驱动所述驱动杆(4)相对所述固定架(1)上下运动,从而使所述驱动杆(4)向上运动而推动动触头(81)继而使所述断路器处于合闸状态,或者使所述驱动杆(4)向下运动而脱离所述动触头(81)继而使所述断路器处于分闸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5)包括
支架(51),与所述驱动杆(4)相连接,该支架(51)开设有供动力源(2)的输出轴(21)穿过且上下延伸的条形孔(511);
上滚轮(52),设置在所述支架(51)上,该上滚轮(52)的轴线与输出轴(21)的轴线基本平行,所述上滚轮(52)位于所述凸轮(3)的上方,且与所述凸轮(3)的周面的对应位置接触,并在所述凸轮(3)向上抵压的驱动下与所述支架(51)同步向上移动;及
下滚轮(53),设置在所述支架(51)上,该下滚轮(53)的轴线与上滚轮(52)的轴线基本平行,所述下滚轮(53)位于所述凸轮(3)的下方,且与所述凸轮(3)的周面的对应位置接触,并在所述凸轮(3)向下抵压的驱动下与所述上滚轮(52)及支架(51)同步向下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3)为等径凸轮,所述凸轮(3)的周面局部向外凸出形成有凸部(31),所述凸部(31)位于所述上滚轮(52)和下滚轮(53)之间,所述上滚轮(52)和下滚轮(53)分别能与对应侧的所述凸部(31)侧面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51)竖向设置,且呈环形,所述上滚轮(52)、凸轮(3)及下滚轮(53)位于所述支架(51)的环形开口(512)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浩立邓之江李大寅
申请(专利权)人:徐浩立邓之江李大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