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高温超导磁悬浮演示模型的驱动系统
本技术属于电磁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高温超导磁悬浮演示模型的驱动系统。
技术介绍
磁悬浮技术起源于德国,早在1922年德国工程师赫尔曼·肯佩尔就提出了电磁悬浮原理,并于1934年申请了磁悬浮列车的专利。1970年以后,随着世界工业化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加强,为提高交通运输能力以适应其经济发展的需要,德国、日本、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相继开始筹划进行磁悬浮运输系统的开发。1922年,德国赫尔曼·肯佩尔提出的电磁悬浮原理使得在过去三四十年来,磁悬浮技术无论是车辆性能还是运行控制技术,技术层面的多数难题都已经得到解决,研制的不少设备达到了最初设想的技术水平。超导技术的发展以及设备制造工艺和系统建设水平的提高,使磁悬浮技术的应用能力得到了更快的提升。按照线圈导体属性,磁悬浮技术可分为常导型和超导型;按照悬浮原理磁悬浮技术可分为电磁悬浮系统(EMS)和电动悬浮系统(EDS)。从原理上,磁悬浮技术可分为/常导+EMS0(常导磁吸型)和/超导+EDS0(超导磁斥型)两种主要模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高温超导磁悬浮演示模型的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型小车(1)、永磁轨道(2)、位移传感器(3)、单片机、电源和驱动线圈(4),所述模型小车(1)放置在永磁轨道(2)上,所述模型小车(1)包括外壳(1.1)和设置在外壳(1.1)内部的保温内壳(1.2),所述外壳(1.1)内部的四个角设置车载永磁铁(1.3),所述外壳(1.1)上设置有液氮灌液口(1.4)和液氮出气口(1.5),所述液氮灌液口(1.4)和液氮出气口(1.5)与保温内壳(1.2)相连通,所述保温内壳(1.2)底部设置有高温超导块材(1.6),所述位移传感器(3)设置在驱动线圈(4)上端中部,所述驱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高温超导磁悬浮演示模型的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型小车(1)、永磁轨道(2)、位移传感器(3)、单片机、电源和驱动线圈(4),所述模型小车(1)放置在永磁轨道(2)上,所述模型小车(1)包括外壳(1.1)和设置在外壳(1.1)内部的保温内壳(1.2),所述外壳(1.1)内部的四个角设置车载永磁铁(1.3),所述外壳(1.1)上设置有液氮灌液口(1.4)和液氮出气口(1.5),所述液氮灌液口(1.4)和液氮出气口(1.5)与保温内壳(1.2)相连通,所述保温内壳(1.2)底部设置有高温超导块材(1.6),所述位移传感器(3)设置在驱动线圈(4)上端中部,所述驱动线圈(4)底面固定在永磁轨道(2)上,所述电源分别与位移传感器(3)、单片机和驱动线圈(4)电性连接,所述位移传感器(3)用于检测模型小车(1)的通过或离去,所述单片机用于控制驱动线圈(4)通电/断电,所述位移传感器(3)和单片机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高温超导磁悬浮演示模型的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永磁铁(1.3)排布方式采用N极朝向模型小车(1)外部。
3.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绍磊,邓自刚,胡尊祥,杨旭,温鹏,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