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人工智能电子低扭力位置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81211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子产业中的自动化摆放或组装等设备的电子扭力和压力反馈以及精确位置感知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仿人工智能电子低扭力位置控制系统,包括两个伺服上下机构以及外部组装物A和被组装物B,其中一个所述伺服上下机构的输出端螺接固定有伺服旋转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简化了机械结构,一定程度上节省了硬件成本,采用扭力和压力实现电子调整,减少维护时间,伺服上下机构和伺服旋转机构配合使用,进行精准定位,消除长期使用机械磨损和疲劳形变带来的位置偏差,软件在线监测组装参数,实时反馈组装状态,减少装置所在产线的后续检测工艺,为客户降低成本,提升效率,进而提升了设备的经济性和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仿人工智能电子低扭力位置控制系统
本技术属于电子产业中的自动化摆放或组装等设备的电子扭力和压力反馈以及精确位置感知
,具体涉及一种仿人工智能电子低扭力位置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人工智能(英语:ArtificialIntelligence,缩写为AI)亦称智械、机器智能,指由人制造出来的机器所表现出来的智能。通常人工智能是指通过普通计算机程序来呈现人类智能的技术。该词也指出研究这样的智能系统是否能够实现,以及如何实现。人工智能于一般教材中的定义领域是“智能主体(intelligentagent)的研究与设计”,智能主体指一个可以观察周遭环境并作出行动以达致目标的系统。人工智能的研究是高度技术性和专业的,各分支领域都是深入且各不相通的,因而涉及范围极广。现有技术中,自动化组装扭力和压力控制系统常常使用伺服电流反馈方式,由于电流反馈有滞后性,往往扭力和压力达到上限后,输出力已经过大,产品损伤风险增高,电流反馈通常适用在扭力和压力较大的场景,产品精度要求粗放,随着电子产品的小型化,对于被组装物体的卡扣或限位点能够承受的扭力或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仿人工智能电子低扭力位置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伺服上下机构(1)以及外部组装物A和被组装物B,其中一个所述伺服上下机构(1)的输出端螺接固定有伺服旋转机构(2),所述伺服旋转机构(2)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真空吸附机构(3),所述真空吸附机构(3)的输出端螺接固定有仿形吸嘴(4),另一个所述伺服上下机构(1)的下方固设有上下拉力平衡机构(5),所述上下拉力平衡机构(5)上滑动连接有上下滑套(6),所述上下滑套(6)的外侧螺接固定有连接机构(7),所述连接机构(7)包括连接轴座(71)和安装板(72),所述连接轴座(71)套设在所述伺服旋转机构(2)的外侧,且与所述安装板(72)螺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人工智能电子低扭力位置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伺服上下机构(1)以及外部组装物A和被组装物B,其中一个所述伺服上下机构(1)的输出端螺接固定有伺服旋转机构(2),所述伺服旋转机构(2)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真空吸附机构(3),所述真空吸附机构(3)的输出端螺接固定有仿形吸嘴(4),另一个所述伺服上下机构(1)的下方固设有上下拉力平衡机构(5),所述上下拉力平衡机构(5)上滑动连接有上下滑套(6),所述上下滑套(6)的外侧螺接固定有连接机构(7),所述连接机构(7)包括连接轴座(71)和安装板(72),所述连接轴座(71)套设在所述伺服旋转机构(2)的外侧,且与所述安装板(72)螺接固定,所述安装板(72)与所述上下滑套(6)螺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人工智能电子低扭力位置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72)为“L”型结构,所述连接轴座(71)位于所述安装板(72)的顶端左侧。


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廷喜袁东秀李向前付玉磊刘金波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伍嘉联创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