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置器具、内窥镜装置、内窥镜系统及处置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1061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处置器具、内窥镜装置、内窥镜系统及处置方法,所述处置器具能够安全、可靠且容易地进行处置部位的抬起,并通过抬起病变部位,使处置对象的部位容易视觉辨认地暴露,由此安全、可靠且容易地进行对处置部位的其他处置。内窥镜处置器具(20)具备:插入部(21),能够插入贯通于内窥镜系统(1)的内窥镜(2)的第1处置器具通道(14);操作部(22);及一根操作线(27),通过操作部(22)的操作而被牵引,插入部(21)包括:前端部(23),具有能够开闭的把持部(24);弯曲部(25),能够弯曲;及连接部(26),连接弯曲部(25)和操作部(22),连接部(26)通过操作部(22)的操作,沿着连接部(26)的纵轴进退,并且以纵轴为中心而旋转,通过连接部(26)进退或旋转,把持部(24)进退或旋转,通过操作线(27)被牵引,把持部(24)关闭,且在把持部(24)关闭的状态下弯曲部(25)弯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处置器具、内窥镜装置、内窥镜系统及处置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处置器具、内窥镜装置、内窥镜系统及处置方法。
技术介绍
组合内窥镜和处置器具来对活体实施各种处置。作为处置的一例,已知有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适用ESD的食道、胃、大肠等的内壁由粘膜层、粘膜下层及肌层这3层构成,ESD中,粘膜层的病变部位包括粘膜下层在内而被剥离,例如如超过2cm的比较大的病变部位也能够一并切除。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内窥镜例如用于ESD,具备第1处置器具插入贯通用通道及第2处置器具插入贯通用通道。第1处置器具插入贯通用通道向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开口,在第1处置器具插入贯通用通道的前端开口部设置有向第1方向(例如,上下方向)提升处置器具的第1提升机构。第2处置器具插入贯通用通道也向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开口,在第2处置器具通道的前端开口部设置有向与第1方向不同的第2方向(例如,左右方向)提升处置器具的第2提升机构。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内窥镜用于ESD时,在第1处置器具插入贯通用通道插入贯通把持钳子,在第2处置器具插入贯通用通道插入贯通电手术刀等切开器具。把持钳子及切开器具沿着内壁,从病变部位的侧方靠近病变部位。首先,通过把持钳子把持病变部位,把持住病变部位的把持钳子通过第1提升机构而提升,由此抬起病变部位。并且,通过切开器具切开所抬起的病变部位的下方部位,切开器具通过第2提升机构左右摆动,由此进行切开。如此,病变部位包括粘膜下层在内而逐渐被剥离。并且,还已知有能够进行把持和切开双方的处置的处置器具。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具备:护套;钳子部件,设置于护套的前端部;及高频刀,插入贯通于护套。钳子部件通过设置于护套基端部的第1操作部而开闭。高频刀通过设置于护套基端部的第2操作部,从钳子部件的一对腕部之间突出且沿护套的轴向进退。以往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1207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33097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课题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内窥镜中,插入贯通于第1处置器具插入贯通用通道的把持钳子和插入贯通于第2处置器具插入贯通用通道的切开器具为个别的处置器具,需要进行两个处置器具的操作和提升各处置器具的内窥镜的操作,操作繁杂。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处置器具通过处置器具单独的操作,只能沿护套的轴向拉伸病变部位。为了在病变部位的侧方抬起病变部位,需要进行内窥镜的弯曲操作,内窥镜的视野会随着内窥镜的弯曲操作而移动,因此处置难度增加。并且,从钳子部件的一对腕部之间突出的高频刀始终朝向通过钳子部件把持的病变部位。因此,即使通过内窥镜的弯曲操作而病变部位被抬起,高频刀也会从作为切开对象的病变部位的下方部位偏离。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处置器具、内窥镜装置、内窥镜系统及处置方法,所述处置器具能够安全、可靠且容易地进行病变部位的抬起,并通过抬起病变部位,使处置对象的部位容易视觉辨认地暴露,由此安全、可靠且容易地进行对处置部位的其他处置。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的处置器具具备:插入部,能够插入到体内;操作部;及一根操作线,从上述操作部向上述插入部延伸,并通过上述操作部的操作而被牵引向上述操作部侧,上述插入部包括:前端部,具有能够开闭的把持部;弯曲部,与上述前端部的上述操作部侧相邻设置且能够弯曲;及连接部,连接上述弯曲部和上述操作部,上述连接部通过上述操作部的操作而沿着该连接部的纵轴进退,并且以该连接部的纵轴为中心而旋转,通过上述连接部进退或旋转,上述把持部进退或旋转,通过上述操作线被牵引,上述把持部关闭,且在上述把持部关闭的状态下,上述弯曲部弯曲。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的处置器具具备:插入部,能够插入到体内;及操作部,上述插入部包括:前端部,具有通过上述操作部的操作而开闭的把持部;弯曲部,与上述前端部的上述操作部侧相邻设置,且通过上述操作部的操作而弯曲;及连接部,连接上述弯曲部和上述操作部,上述连接部在内部具有其他内窥镜处置器具能够插入贯通的管路,上述弯曲部具有与上述管路连通且向该弯曲部的外周面开口的管路出口。并且,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的内窥镜装置具备:作为上述处置器具的第1处置器具;第2处置器具;及内窥镜,具有上述第1处置器具能够插入贯通的第1处置器具通道及上述第2处置器具能够插入贯通的第2处置器具通道。并且,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的内窥镜装置具备:作为上述处置器具的第1处置器具;第2处置器具;内窥镜,具有上述第1处置器具及上述第2处置器具中的其中一个处置器具能够插入贯通的处置器具通道;及引导护套,具有上述第1处置器具及上述第2处置器具中的另一个处置器具能够插入贯通的处置器具通道及上述内窥镜能够插入贯通的内窥镜通道。并且,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的内窥镜装置具备:作为上述处置器具的第1处置器具;第2处置器具,能够插入贯通于上述第1处置器具的上述管路;及内窥镜,具备上述第1处置器具能够插入贯通的处置器具通道。并且,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的内窥镜系统具备:上述内窥镜装置;光源装置,对上述内窥镜装置的上述内窥镜供给照明光;及处理器,对从上述内窥镜输出的图像信号进行处理。并且,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的处置方法中,通过上述内窥镜的上述第1处置器具通道,将上述第1处置器具的上述前端部配置于体内的病变部位,通过上述第1处置器具的上述把持部把持上述病变部位,在把持住上述病变部位的状态下,使上述第1处置器具的上述弯曲部弯曲,由此抬起上述病变部位,在抬起上述病变部位的状态下,通过插入贯通于上述内窥镜的上述第2处置器具通道的上述第2处置器具对上述病变部位的下方部位进行处置。并且,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的处置方法中,通过上述内窥镜的上述处置器具通道及上述引导护套的上述处置器具通道中的其中一个处置器具通道,将上述第1处置器具的上述前端部配置于体内的病变部位,通过上述第1处置器具的上述把持部把持上述病变部位,在把持住上述病变部位的状态下,使上述第1处置器具的上述弯曲部弯曲,由此抬起上述病变部位,在抬起上述病变部位的状态下,通过插入贯通于上述内窥镜的上述处置器具通道及上述引导护套的上述处置器具通道中的另一个处置器具通道的上述第2处置器具,对上述病变部位的下方部位进行处置。并且,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的处置方法中,通过上述内窥镜的处置器具通道,将上述第1处置器具的上述前端部配置于体内的病变部位,通过上述第1处置器具的上述把持部把持上述病变部位,在把持住上述病变部位的状态下,使上述第1处置器具的上述弯曲部弯曲,由此抬起上述病变部位,在抬起上述病变部位的状态下,通过插入贯通于上述第1处置器具的上述管路的上述第2处置器具,对上述病变部位的下方部位进行处置。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处置器具、内窥镜装置、内窥镜系统及处置方法,所述处置器具能够安全、可靠且容易地进行病变部位的抬起,并通过抬起病变部位,使处置对象的部位容易视觉辨认地暴露,由此安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处置器具,其具备:/n插入部,能够插入到体内;/n操作部;及/n一根操作线,从所述操作部向所述插入部延伸,并通过所述操作部的操作而被牵引向所述操作部侧,/n所述插入部包括:/n前端部,具有能够开闭的把持部;/n弯曲部,与所述前端部的所述操作部侧相邻设置且能够弯曲;及/n连接部,连接所述弯曲部和所述操作部,/n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操作部的操作而沿着该连接部的纵轴进退,并且以该连接部的纵轴为中心而旋转,/n通过所述连接部进退或旋转,所述把持部进退或旋转,/n通过所述操作线被牵引,所述把持部关闭,且在所述把持部关闭的状态下,所述弯曲部弯曲。/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307 US 62/639,508;20190225 US 62/809,9541.一种处置器具,其具备:
插入部,能够插入到体内;
操作部;及
一根操作线,从所述操作部向所述插入部延伸,并通过所述操作部的操作而被牵引向所述操作部侧,
所述插入部包括:
前端部,具有能够开闭的把持部;
弯曲部,与所述前端部的所述操作部侧相邻设置且能够弯曲;及
连接部,连接所述弯曲部和所述操作部,
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操作部的操作而沿着该连接部的纵轴进退,并且以该连接部的纵轴为中心而旋转,
通过所述连接部进退或旋转,所述把持部进退或旋转,
通过所述操作线被牵引,所述把持部关闭,且在所述把持部关闭的状态下,所述弯曲部弯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置器具,其中,
所述操作部具有操作状态保持机构,该操作状态保持机构保持进行所述把持部的进退及旋转的进退旋转操作和进行所述把持部的开闭及所述弯曲部的弯曲的开闭弯曲操作中的至少一种操作的操作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处置器具,其中,
根据所述操作线的牵引而所述弯曲部弯曲时的动作阻力大于根据所述操作线的牵引而所述把持部关闭时的动作阻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置器具,其中,
所述弯曲部具有将该弯曲部拉直成直线状的弹性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置器具,其中,
所述弹性部件为所述弯曲部的外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处置器具,其中,
所述弯曲部具有沿所述插入部的长边方向排列且可转动地连结的多个弯曲件。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处置器具,其中,
所述弯曲部由弹性材料构成且具有挠性。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处置器具,其中,
通过根据所述操作线的牵引而所述弯曲部弯曲,所述把持部从沿着所述连接部的纵轴平放的状态竖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处置器具,其中,
在根据所述操作线的牵引而所述弯曲部弯曲的状态下,所述连接部旋转时,所述把持部保持相对于所述连接部的纵轴立起的状态而旋转。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处置器具,其中,
在根据所述操作线的牵引而所述弯曲部弯曲的状态下,所述连接部进退时,所述把持部保持相对于所述连接部的纵轴立起的状态而进退。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处置器具,其中,
所述连接部在内部具有能够插入贯通其他处置器具的管路,
所述弯曲部具有与所述管路连通且向该弯曲部的外周面开口的管路出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处置器具,其中,
根据所述操作线的牵引,所述弯曲部弯曲成所述管路出口配置于弯曲外侧的弯曲形状,
在所述弯曲形状中,所述管路出口的开口与所述管路的管轴交叉而配置。


13.根据引用权利要求6的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处置器具,其中,
所述多个弯曲件分别形成为具有缺口部的C字状,
所述多个弯曲件各自的所述缺口部在所述弯曲形状中配置于弯曲外侧并构成所述管路出口。


14.一种处置器具,其具备:
插入部,能够插入到体内;及
操作部,
所述插入部包括:
前端部,具有通过所述操作部的操作而开闭的把持部;
弯曲部,与所述前端部的所述操作部侧相邻设置,且通过所述操作部的操作而弯曲;及
连接部,连接所述弯曲部和所述操作部,
所述连接部在内部具有其他处置器具能够插入贯通的管路,
所述弯曲部具有与所述管路连通且向该弯曲部的外周面开口的管路出口。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处置器具,其中,
通过所述操作部的操作,所述弯曲部弯曲成所述管路出口配置于弯曲外侧的弯曲形状,
在所述弯曲形状中,所述管路出口的开口与所述管路的管轴交叉而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处置器具,其中,
所述弯曲部具有沿所述插入部的长边方向排列且可转动地连结的多个弯曲件,
所述多个弯曲件分别形成为具有缺口部的C字状,
所述多个弯曲件各自的所述缺口部在所述弯曲形状中配置于弯曲外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出岛工上田佳弘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