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脸识别的自动人体测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80899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人脸识别的自动人体测温系统,属于电子技术领域,包括可见光摄像头、测距模块、红外测温探测器、探测器控制云台、人脸识别自动测温模块、门禁接口、声光显示屏、通信模块和云服务器。在疫情或一些特殊场所下需要人体测温时,操作人员可对在移动过程中的被测温人员进行远距离人体测温;系统自动识别并自动对人脸无遮挡区域的裸露皮肤多个测温点进行精准测温,如果温度异常则报警,把测试结果上传到云平台,保存检测结果,可远程实时看到测温情况,可结合现有的门禁功能在门禁允许开门情况下判断体温正常方可开启门禁允许通行。结合市场上各种门禁,达到刷卡、测温满足后打开门禁,避免在大门出入口近距离测温造成的交叉感染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人脸识别的自动人体测温系统
本技术涉及电子
,尤其涉及基于人脸识别的自动人体测温系统。
技术介绍
疫情当前,人体测温均需要操作人员拿着测温仪表面对面的进行测温,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可能会引起疫情的传播;或是机场、火车站等需要进行大流量快速测温采用红外成像方式进行,但是成本高昂让大众普通测温点不能使用;或有些点测温设备只能在固定的方位且拆除脸上保护措施才能进行测温,增加了可能引发疫情的感染的可能。因此需要设计一种价格便宜,可以给大众实用的、不需要近距离、自动监测移动中人脸裸露皮肤区域、多点精确测温的测温装置,可以减少因人员近距离接触、摘除保护措施、驻足在某个方位等测温造成人员相互感染的情况,还可以结合现有的门禁系统,实现门禁需要体温正常后才能通过现有的门禁刷卡等方式进行开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人脸识别的自动人体测温系统,解决疫情期间社区大门出入口近距离测温或摘除保护设施等问题存在交叉感染隐患的技术问题。基于人脸识别的自动人体测温系统,包括可见光摄像头、测距模块、红外测温探测器、红外探测器控制云台、人脸识别自动测温模块、门禁接口、声光显示屏、通信模块和云服务器,所述可见光摄像头、测距模块、红外测温探测器、门禁接口、声光显示屏均与人脸识别自动测温模块连接,所述人脸识别自动测温模块经通信模块与云服务器连接,所述人脸识别自动测温模块经与门禁接口与外部门禁系统连接。所述测距模块为超声波测距模块。所述红外测温传感器安装在探测器控制云台上并与人脸识别自动测温模块的连接。上述方案还包括电源模块,电源模块分别与系统各个部件连接供电。所述探测器控制云台包括基座、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的连接架、用于驱动所述连接架相对所述基座偏航旋转的第一驱动件、与所述连接架转动连接的探测器壳体、用于驱动所述探测器壳体相对所述连接架俯仰转动的第二驱动件、设于所述探测器壳体内的红外测温探测器、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红外测温探测器相对所述探测器壳体翻滚转动的第三驱动件,所述红外测温探测器相对所述探测器壳体转动的转动轴与所述红外测温探测器的光轴平行或者重合,且所述探测器壳体呈封闭状且其内部具有用于容纳所述红外测温探测器的容纳腔,连接架为U形支架。所述U形支架包括底部、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底部两侧的两个侧部,所述底部与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所述探测器壳体夹设于两个所述侧部之间,且所述探测器壳体的转动轴线穿过两个所述侧部设置。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轴与所述底部固定连接,且所述U形支架的转动轴穿过所述底部的中心及所述基座的中心设置,所述红外测温探测器与所述探测器壳体可拆卸连接,两个所述侧部上均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驱动件的输出轴穿过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探测器壳体固定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一通孔中设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探测器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探测器壳体包括第一平面、第二平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的弧面,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分别与两个所述侧部正对设置,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驱动件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一轴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均为空心杯电机。本技术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可以使得在疫情需要测温时,操作人员和被测温人员进行远距离测温,通过远程终端可实时看到测温结果,并且可以结合门禁功能在门禁允许开门情况下判断体温正常方可开启门禁通行,自动对移动的人脸无遮挡的裸露皮肤区域多个测温点进行精确测温,如果温度异常则报警,结合目前市场上的门禁,可以达到刷卡测温满足后打开门禁,从而避免在大门出入口近距离测温造成的交叉感染隐患。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系统结构框图。图2是本技术的云台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云台爆炸图。图4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中标号:1-基座;2-第一驱动件;3-U形支架;31-底部;32-侧部;320-第一通孔;4-第二驱动件;5-第一轴承;6-探测器壳体;60-第二通孔;61-上盖;62-下盖;7-第三驱动件;8-红外测温探测器;9-第二轴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出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然而,需要说明的是,说明书中列出的许多细节仅仅是为了使读者对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即便没有这些特定的细节也可以实现本技术的这些方面。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基于人脸识别的自动人体测温系统,包括可见光摄像头、测距模块、红外测温探测器、探测器控制云台、人脸识别自动测温模块、门禁接口、声光显示屏、通信模块、云服务器和电源模块,所述可见光摄像头、测距模块、红外测温探测器、门禁接口、声光显示屏均与人脸识别自动测温模块连接,所述人脸识别自动测温模块经通信模块与云服务器连接,所述人脸识别自动测温模块经与门禁接口与外部门禁系统连接。所述测距模块为超声波测距模块,超声波测距模块使用型号为HC-SR04模块。所述红外测温探测器使用型号为TS105-3的红外测温传感器,所述红外测温传感器安装在探测器控制云台上并与人脸识别自动测温模块的连接。所述电源模块使用JAA系列的5-20W电源模块,电源模块分别与系统各个部件连接供电。人脸识别自动测温模块使用STM32系列单片机最小系统,HC-SR04模块分别与最小系统主控芯片的IO口P0.0和P0.1连接,最小系统使用型号为STM32F103ZET6的单片机系统。红外测温探测器分别与IO口P0.2和P0.3连接,IO口P0.4、P0.5和P0.6用于控制探测器控制云台的三个电机转动。在测温时,即是设定探测器控制云台第一次测温后,再控制探测器控制云台上下转动或者左右,转动后,人体上的测温点为偏移5mm-10mm的距离,一般测温进行测3次,然后取最高值。通信模块可以为WIFI模块或4G模块,也可以使用以太网接口把系统接入网然后把数据传上服务器,经过测试,使用以太网有线的形式最好安装,同时使用时比较稳定。门禁接口为串口接口或者气体的IO接口均可以,本方案实时过程通过串口与已有的门禁系统进行串口连接。超声波测距模块检测人员与探测器的距离(该距离根据实际设定,一般为0.5m到1m),该距离即为系统启动测温和人脸识别。可见光摄像头使用现有的摄像头,并通过公知的人脸识别算法完成识别,识别到是有人过来,人脸识别主要是用来识别无遮挡的皮肤部分,通过云台转动探测器进行精确区域检测体温,保存的图像是为了记录下到底测量了哪几个部分的裸露皮肤位置。操作人员可以远程移动终端察看结果;具有报警(设置有现有的声光报警器)和保存功能,保存不需要识别出具体的人,仅仅是识别到人及人裸露皮肤的部位进行测温;保存也是保存测温点及测量值;具有结合现有已经按照门禁功能;最大的特点就是性价比很高,而且方便快捷。如图2所示,探测器控制云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人脸识别的自动人体测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见光摄像头、测距模块、红外测温探测器、探测器控制云台、人脸识别自动测温模块、门禁接口、声光显示屏、通信模块和云服务器,所述可见光摄像头、测距模块、红外测温探测器、门禁接口、声光显示屏均与人脸识别自动测温模块连接,所述人脸识别自动测温模块经通信模块与云服务器连接,所述人脸识别自动测温模块经与门禁接口与外部门禁系统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人脸识别的自动人体测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见光摄像头、测距模块、红外测温探测器、探测器控制云台、人脸识别自动测温模块、门禁接口、声光显示屏、通信模块和云服务器,所述可见光摄像头、测距模块、红外测温探测器、门禁接口、声光显示屏均与人脸识别自动测温模块连接,所述人脸识别自动测温模块经通信模块与云服务器连接,所述人脸识别自动测温模块经与门禁接口与外部门禁系统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脸识别的自动人体测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距模块为超声波测距模块并与人脸识别自动测温模块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脸识别的自动人体测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测温传感器安装在探测器控制云台上并与人脸识别自动测温模块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脸识别的自动人体测温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模块,电源模块分别与系统各个部件连接供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脸识别的自动人体测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器控制云台包括基座、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的连接架、用于驱动所述连接架相对所述基座偏航旋转的第一驱动件、与所述连接架转动连接的探测器壳体、用于驱动所述探测器壳体相对所述连接架俯仰转动的第二驱动件、设于所述探测器壳体内的红外测温探测器、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红外测温探测器相对所述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秀帅范斯远易爵锋池华武谢智泉马冰黄华鹏陆勇
申请(专利权)人:苏中达科智能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