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国铭专利>正文

一种滚动换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07887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滚动换向装置,包括用于连接转子的换向器和至少两个电刷,所述电刷包括设置在其靠近换向器一侧的第一端面,所述换向器包括至少两个沿圆周方向设置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均呈弧状结构,所述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相互抵接,并形成滚动摩擦;所述电刷,用于通过换向器与转子连接,以形成闭合的电路。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电刷的第一端面与换向器的第二端面互相抵接,并形成滚动摩擦,从而减少电刷与换向器发生摩擦是产生的磨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滚动换向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气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滚动换向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电机滑动换向器有以下缺点:即由于电刷与换向器之间的接触面面积较大,存在着很大的滑动摩擦,导致电刷磨损快,换向器磨损快,严重影响了有刷电机的寿命、可靠性和经济性;加之电机运行时电刷与换向器之间始终存在电火花,造成大量电能的额外损失,同时也伴随着产生大量的热量使电机升温,因而大大降低了有刷电机的效率,也使有刷电机的应用范围受到很大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滚动换向装置,其能解决电刷与换向器之间的接触面面积较大,存在着很大的滑动摩擦,导致电刷磨损快,换向器磨损快,严重影响了有刷电机的寿命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滚动换向装置,包括用于连接转子的换向器和电刷,所述电刷包括设置在其靠近换向器一侧的第一端面,所述换向器包括至少两个沿圆周方向设置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均呈弧状结构,所述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相互抵接,并形成滚动摩擦;所述电刷,用于通过换向器与转子连接,以形成闭合的电路。优选的,所述第一端面在圆周方向上的宽度大于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二端面在圆周方向上的间距。优选的,所述电刷包括至少一个设有第一端面的刷体,所述刷体的第一端面与换向器的第二端面相互抵接。优选的,所述刷体为柱体结构。优选的,所述换向器包括若干与转子连接的导体滚子和至少一个用于固定导体滚子的滚子保持架,所述滚子保持架呈柱体结构,所述导体滚子沿圆周方向设置在滚子保持架中,所述电刷的第一端面通过导体滚子的第二端面与转子连接。优选的,所述导体滚子包括设置有第二端面的本体,所述本体呈柱体结构,所述转子与本体的一端连接,所述滚子保持架与本体的另一端连接。优选的,所述本体靠近转子的一端向转子方向凸起形成第一触体,所述本体远离转子的另一端向远离转子的方向凸起形成第二触体,所述本体通过第一触体与转子连接,所述本体通过第二触体与滚子保持架连接。优选的,所述换向器包括滚子保持架的数量为2,分别记为第一滚子保持架和第二滚子保持架,所述第一滚子保持架与第二滚子保持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完全重合,所述导体滚子沿圆周方向分别设置在第一滚子保持架与第二滚子保持架中,所述第一滚子保持架中导体滚子和第二滚子保持架中导体滚子均与电刷连接。优选的,所述上下相邻的导体滚子呈阶梯设置。优选的,所述电刷包括互相分离的上刷体和下刷体,所述上刷体和下刷体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完全重合,所述上刷体与第一滚子保持架中导体滚子连接,所述下刷体与第二滚子保持架中导体滚子连接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导体滚子与电刷之间产生滚动摩擦,来减小导体滚子与电刷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导体滚子与电刷的磨损减小,从而提高导体滚子与电刷在滚动时的稳定性,优选的,导体滚子的两端向外凸起,形成尖端,分别与滚子保持架和转子连接,进一步减小导体滚子与电刷之间的滚动摩擦力。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一中所述的滚动换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一中所述的导体滚子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一中所述的双层换向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二中所述的滚动换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二中所述的导体滚子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三中所述的滚动换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四中所述的滚动换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五中所述的滚动换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换向器;11-第二端面;12-导体滚子;121-本体;122-第一触体;123-第二触体;13-滚子保持架;2-电刷;21-第一端面;22-刷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滚动换向装置不限于应用于电机中,根据电机的可逆运行原理,还可应用于发电机中。所述电刷2的个数可以根据实质运行的需求而增加,所述电刷2的材质不限于石墨,还可以采用铜、银等具备良好导电性能的金属材料或者合金材料制成,同时电刷2可以为块状物或者圆柱体。所述导体滚子12采用具备良好导电性能的材料制成。实施例一: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一种滚动换向装置,包括用于连接转子的换向器1和电刷2,所述电刷2包括设置在其靠近换向器1一侧的第一端面21,所述换向器1包括至少两个沿圆周方向设置第二端面11,所述第一端面21和第二端面11均呈弧状结构,优选的,所述电刷2可以为一侧端面呈弧状结构的块状物或者圆柱体,以使得所述第一端面21与第二端面11相互抵接,并形成滚动摩擦,优选的,当所述第一端面21与第二端面11所对应的圆心处在同一个方向上,则第二端面11与第二端面11的位置关系互为内切,当所述第一端面21与第二端面11所对应的圆心处在相反方向上,第一端面21与第二端面11的位置关系互为外切。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换向器1由呈柱体结构的滚子保持架13和多个固定在滚子保持架13中的导体滚子12组成,优选的,所述导体滚子12包括设置有第二端面11且呈柱体结构的本体121(所述第二端面11为柱体结构的弧形面),所述本体121靠近转子的一端(即柱体的一个底面)向转子方向凸起形成呈锥体结构或者球体结构的第一触体122,所述本体121远离转子的一端(即柱体的另一个底面)向远离转子的方向凸起形成呈锥体结构或者球体结构的第二触体123,如图2所示,所述本体121通过第一触体122与转子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一触体122的尖端与转子连接,所述第一触体122的底端与本体121连接,所述本体121通过第二触体123与滚子保持架13连接,所述第二触体123的尖端与滚子保持架13连接,所述第二触体123的底端与本体121连接,优选的,还包括弹性元件,所述第一触体122通过弹性元件与转子连接,避免第一触体122或者第二触体123在使用过程中,因磨损严重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滚动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连接转子的换向器和电刷,所述电刷包括设置在其靠近换向器一侧的第一端面,所述换向器包括至少两个沿圆周方向设置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均呈弧状结构,所述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相互抵接,并形成滚动摩擦;所述电刷,用于通过换向器与转子连接,以形成闭合的电路。/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221 CN 20201010639251.一种滚动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连接转子的换向器和电刷,所述电刷包括设置在其靠近换向器一侧的第一端面,所述换向器包括至少两个沿圆周方向设置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均呈弧状结构,所述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相互抵接,并形成滚动摩擦;所述电刷,用于通过换向器与转子连接,以形成闭合的电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动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在圆周方向上的宽度大于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二端面在圆周方向上的间距。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动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刷包括至少一个设有第一端面的刷体,所述刷体的第一端面与换向器的第二端面相互抵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滚动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刷体为柱体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动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器包括若干与转子连接的导体滚子和至少一个用于固定导体滚子的滚子保持架,所述滚子保持架呈柱体结构,所述导体滚子沿圆周方向设置在滚子保持架中,所述电刷的第一端面通过导体滚子的第二端面与转子连接。


6.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国灿
申请(专利权)人:黄国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