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发式冷凝器管束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0782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42
本公开属于蒸发式冷凝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蒸发式冷凝器管束结构。现有技术中,蒸发式冷凝器的换热管由于热胀冷缩造成贴合处具有较为严重的摩擦,长时间运行后会导致换热管损伤甚至渗漏。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蒸发式冷凝器的管束结构,通过间隔板将相邻换热管进行分隔,并通过固定拉杆与紧固螺母配合对换热管进行紧固。该管束结构能够有效改善换热管之间的摩擦问题,并且对换热管的U形端部起到良好的紧固作用,减少运行磨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蒸发式冷凝器管束结构
本公开属于蒸发式冷凝器
,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蒸发式冷凝器中的管束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带有换热管间隔板及固定拉杆的装置。
技术介绍
公开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公开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蒸发式冷凝器,是石油化工和油气加工生产中作为冷凝和冷却应用较多的一种换热设备,一般由壳体、管束、管箱、风机等主要部分组成。管束是蒸发式冷凝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只有制作符合规范及工艺的要求,才能切实提升蒸发式冷凝器的整体使用效率。为了提高蒸发式冷凝器的换热效率,本公开通常采用蛇形盘管,如专利CN203364633U、CN209512339U中所示,换热管呈蛇形折叠于支架内,具有良好的换热效率,并且每个通路的传热损失相同。除此之外,还具有构造简单,制造材料节约的特点。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整机组的体积较大,换热盘管长度较长,并且边缘与中间部分换热程度不均匀,需要增加固定装置以确保换热管的牢固程度以及增大换热效率。专利US6820685B1中提供了一种换热管结构,通过在U形端增加支架及固定杆对U形端进行加固,并且在换热管之间增加垫片以改善换热效率。专利技术人认为,上述专利中,换热管U形端相贴合,换热管之间没有空隙。专利CN205332613U、CN209484897U中也提供了在换热管之间增加散热板或翅片的方式,增加蒸发式冷凝器的换热效率。专利技术人发现,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上述结构的蒸发式冷凝器由于生产现场的各种震动及管束自身的热胀冷缩,会导致换热管贴合处出现相互摩擦现象,特别是U形端易出现较为明显的磨损,长时间的运行后会导致换热管贴合处出现损伤甚至渗漏现象的发生。在搬运过程中也容易遭遇碰撞、摩擦,降低换热管的寿命,无形中增加了装置运行的不稳定因素,不利于正常生产活动的开展。另外,在换热管旁边全长设置散热板的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热交换效率,但同时也显著增加了整机的重量及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专利技术人认为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管束结构来解决蒸发式冷凝器的运行弊端。为了克服该不足,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新型蒸发式冷凝器管束结构,能够有效减轻摩擦引起的换热管泄漏现象,提高换热管、特别是U形端的稳定性,还能够有效增加U形端的热量散失,提高换热效率,同时还具有降低安装难度的技术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研究结果,本公开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蒸发式冷凝器管束结构,所述管束结构包括支撑架、换热管、间隔板、固定拉杆、紧固螺母、管板及管箱;所述支撑架为槽钢连接而成的方形框架结构;所述换热管为若干条中空金属管,呈连续的“S”形自支撑架的上边框延伸至下边框,构成两个开放端与若干U形端,其中,所述开放端与管板连接;所述管板与换热管连接的另一侧连接管箱,构成与换热管连通的空心结构;所述相邻两换热管的U形端均匀错落排列;所述间隔板为带有若干通孔的条状金属板,自支撑架的上边框延伸至下边框,并设置于相邻的换热管之间;所述固定拉杆垂直于间隔板、从错落排列的换热管缝隙中穿过,穿过间隔板上的通孔,并贯穿支撑架两侧边框;所述紧固螺母设置于固定拉杆两端、与固定拉杆套合,用于加固固定拉杆、压紧换热管管束。本公开提供的针对蒸发式冷凝器的换热管,在竖直方向上增加了条状的间隔板,同时横向设置贯穿支撑架的固定拉杆,并且固定拉杆穿过间隔板。该设置可应用于蒸发式冷凝器整体的固定,包括直管端及U形端,也可以只应用于U形端的固定。采用该设置方式,一方面能够有效提高换热管束的稳定性,降低磨损概率。另一方面,通过固定拉杆与间隔板的设置方式,降低了换热管的分布密度,间隔板与固定拉杆同时也构成换热管的一部分换热介质,本领域公知,金属材料之间的换热效率显著高于金属与空气的换热效率,该设置方式显著提高该部分管束的换热效率。优选的,所述管束结构设置于换热管的U形端。优选的,所述支撑架为槽钢开口朝向外侧焊接而成。优选的,所述管箱通过钢板焊接而成。优选的,所述管箱与管板连接的对侧还具有开口,用于通入待蒸发的冷却剂。优选的,所述间隔板与换热管接壤的两侧具有四氟垫片。优选的,所述换热管、固定拉杆为不锈钢材质。优选的,所述支撑架顶部具有凸起,所述凸起设置通孔,用于穿过螺栓固定或方便吊起、移动。优选的,两间隔板之间的换热管数量为1~6个。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两间隔板之间的换热管数量为2~4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的有益效果是:1.现有技术中蛇形换热管的排列方式造成了U形端的换热管贴近比较近,由于管束的振动或热胀冷缩导致管束之间存在磨损情况,本公开首次提出了该技术问题,并提供了有效加固U形端的管束设置方式。2.本公开提供的管束结构,通过在换热管之间增加间隔板及固定拉杆,有效减少换热管之间的摩擦,减小渗漉的发生率,提高生产设备的安全性能。同时,由于固定拉杆与间隔片同时增加了U形端的散热面积,增加了冷凝器的换热效率。另外,该管束结构不仅适用于换热管的U形端,同样也适用于其他部位对换热管进行加固。3.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专利CN209655856U中的提供的固定机构对换热管进行加固,所述固定机构采用具有通孔的金属板和支架固定换热管。本领域公知,蒸发式冷凝器的作用原理是:制冷系统中压缩机排出的过热高压制冷剂气体经过蒸发式冷凝器中的冷凝排管,使高温气态的制冷剂与排管外的喷淋水和空气进行热交换,将气态制冷剂冷凝为液态制冷剂。为了增大换热效率,通常需要配套引风或喷淋对换热管进一步降温增加换热效率。专利技术人认为,上述专利中的金属板容易对引风或喷淋起到遮挡的效果,导致换热管温度分布不均。4.采用专利CN209655856U中的固定机构对蛇形换热管进行固定时,需要将换热管分割成直管及U形端,先将直管固定好之后再将U形端与直管端进行焊接,组装过程繁琐,上述专利中采用了过管套的形式对直管与U形端的连接部分进行固定。专利技术人认为上述固定方式存在安全隐患,增大了漏液概率。采用本公开的提供的格栅式固定方式,可以直接采用蛇形换热管进行组装,避免了繁重的焊接工作,减少了渗漉发生概率。附图说明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图1为实施例1中蒸发式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管箱,2为管板,3为支撑架,4为换热管。图2为实施例1中蒸发式冷凝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中,4为换热管,7为固定拉杆,8为紧固螺母。图3为实施例1中所述间隔本结构示意图;其中,5为间隔板,6为四氟垫片。具体实施方式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公开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蒸发式冷凝器管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束结构包括支撑架、换热管、间隔板、固定拉杆、紧固螺母、管板及管箱;/n所述支撑架为槽钢连接而成的方形框架结构;/n所述换热管为若干条中空金属管,呈连续的“S”形自支撑架的上边框延伸至下边框,构成两个开放端与若干U形端,其中,所述开放端与管板连接;所述管板与换热管连接的另一侧连接管箱,构成与换热管连通的空心结构;/n所述相邻两换热管的U形端均匀错落排列;/n所述间隔板为带有若干通孔的条状金属板,自支撑架的上边框延伸至下边框,并设置于相邻的换热管之间;/n所述固定拉杆垂直于间隔板、从错落排列的U形端缝隙中穿过,穿过间隔板上的通孔,并贯穿支撑架两侧边框;/n所述紧固螺母设置于固定拉杆两端、与固定拉杆套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发式冷凝器管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束结构包括支撑架、换热管、间隔板、固定拉杆、紧固螺母、管板及管箱;
所述支撑架为槽钢连接而成的方形框架结构;
所述换热管为若干条中空金属管,呈连续的“S”形自支撑架的上边框延伸至下边框,构成两个开放端与若干U形端,其中,所述开放端与管板连接;所述管板与换热管连接的另一侧连接管箱,构成与换热管连通的空心结构;
所述相邻两换热管的U形端均匀错落排列;
所述间隔板为带有若干通孔的条状金属板,自支撑架的上边框延伸至下边框,并设置于相邻的换热管之间;
所述固定拉杆垂直于间隔板、从错落排列的U形端缝隙中穿过,穿过间隔板上的通孔,并贯穿支撑架两侧边框;
所述紧固螺母设置于固定拉杆两端、与固定拉杆套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蒸发式冷凝器管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为槽钢开口朝向外侧焊接而成。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松张庆臣刘万强肖启朋殷和超归冬冬蔡文臣亢衍兵韩益坤陈万帅
申请(专利权)人:鲁西工业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