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碳/钛酸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807474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公开了一种碳/钛酸锂复合材料,具有核壳结构,以碳球为核,以钛酸锂为壳;碳球的直径为100~500nm;钛酸锂壳层厚度为60~70nm,由直径为30~40nm的钛酸锂一次纳米颗粒组装而成。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将碳源与去离子水混合,经水热反应得到碳球;步骤2:将步骤1制备的碳球与锂源、钛源与无水乙醇混合,经溶剂热反应制备得到中间产物;步骤3:将步骤2制备的中间产物进行煅烧处理得到钛酸锂复合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碳/钛酸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结构新颖,电化学性能优异;制备方法简单,且无需额外加入结构导向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钛酸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钛酸锂的
,尤其涉及一种碳/钛酸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加重,发展新型绿色能源成为当前科研人员的工作重点。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寿命长,耐高温,容量大,无记忆效应等优点,在电子设备,电动汽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现阶段主流的石墨负极体系,受制于负极材料的结构和自身特性,脱嵌锂过程较慢,而且易产生锂枝晶,导致在快充、快放等高功率场景的应用上能力有限并存在安全隐患。尖晶石型钛酸锂(Li4Ti5O12)具有在锂离子嵌入/脱出过程中零应变,电极电位高(1.55VvsLi+/Li)不易生成SEI膜,安全性好,成本低等优势,因此成为了当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重点。然而,钛酸锂材料具有导电性差,锂离子扩散系数较低等缺点。这些缺点严重影响了钛酸锂的倍率性能,也限制了其在商业上的应用。申请公布号为CN107808954A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钛酸锂包覆硬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包括硬碳,包覆在硬碳表面的钛酸锂层,以及包覆在钛酸锂表面的碳层。制备方法包括步骤:S1:以含Ti化合物为原料,加入过氧化物和弱碱;S2:一边搅拌S1的混合物一边加入硬碳;S3:按去离子水与酒精体积比为1:0.5~5预混成混合溶液,然后加入S2的混合物中,使含Ti化合物水解完全;S4:在S3的水解物中加入锂源,反应得到钛酸锂纳米球;S5:在S4的反应物中加入结构导向剂,得到钛酸锂/硬碳前驱体;S6:将钛酸锂/硬碳前驱体烘干、高温退火烧结制得钛酸锂包覆硬碳复合材料。该工艺制备得到的复合材料中,硬碳呈块状,粒径在微米级;硬碳表面包覆的钛酸锂纳米球的尺寸也较大;导致电化学性能仍有待提高。此外,该制备工艺中还必须加入结构导向剂,否则会导致钛酸锂未能成球,直接呈颗粒状外延生长在硬碳表面。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碳/钛酸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结构新颖,电化学性能优异;制备方法简单,且无需额外加入结构导向剂。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碳/钛酸锂复合材料,具有核壳结构,以碳球为核,以钛酸锂为壳;所述碳球的直径为100~500nm;所述钛酸锂壳层厚度为60~70nm,由直径为30~40nm的钛酸锂一次纳米颗粒组装而成。所述钛酸锂为Li4Ti5O12。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结构新颖的碳/钛酸锂复合材料,为用钛酸锂包覆碳球的核壳结构材料。一方面,作为核的碳球可以如集流体一般促进电子在钛酸锂之间的转移,提升材料的导电性,碳球的直径适当(约为400~500nm),可以保证钛酸锂壳层的包覆紧密而完整;另一方面将钛酸锂包裹在碳球表面可以阻止钛酸锂纳米颗粒的团聚,同时较小的钛酸锂一次纳米颗粒(直径为30~40nm)可以增加钛酸锂与电解液间的接触面积,缩短锂离子的扩散距离,有利于锂离子在材料内的快速嵌入与脱出,减小材料的极化,提升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所述的碳/钛酸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将碳源与去离子水混合,经水热反应得到碳球;步骤2:将步骤1制备的碳球与锂源、钛源与无水乙醇混合,经溶剂热反应制备得到中间产物;步骤3:将步骤2制备的中间产物进行煅烧处理得到所述的碳/钛酸锂复合材料。步骤1中:优选的,所述碳源选自葡萄糖、果糖、蔗糖中的至少一种;经实验发现,以上述碳源水解而成的碳球表面具有大量的有机官能团,对表面的钛酸锂纳米颗粒具有吸附作用,可使壳层与内核结合更加牢固。优选的,所述去离子水中,碳源的浓度为0.10~0.13g/mL。经试验发现,该碳源的浓度选择至关重要,若碳源的浓度过低,如0.075g/mL时,制备得到的碳球尺寸过大,约为2μm,若继续进行钛酸锂的包覆可以发现,其表面包覆的钛酸锂壳层开裂,大大影响了复合材料的性能。优选的,所述水热反应的温度为170~190℃,时间为5~7h。步骤2中:所述锂源的种类没有特殊要求,可选自本领域的常见种类,如醋酸锂、氢氧化锂等等。所述钛源的种类也没有特殊要求,可选自本领域的常见种类,如钛酸四丁酯。优选的,所述碳球、锂源与钛源的质量比为1:2.5~3:3.3~4.5;所述无水乙醇中,钛源的浓度为0.01~0.05g/mL;所述溶剂热反应的温度为160~180℃,时间为12~32h。各原料在上述优选的范围内,可保证制备得到的钛酸锂一次纳米颗粒均为Li4Ti5O12,无杂相的产生,且一次纳米颗粒的粒径均在合适的范围内。骤3中:所述煅烧处理的温度为500~1000℃,时间为5~10h;所述煅烧处理在惰性气氛下进行。优选的,所述煅烧处理的温度为600~700℃,时间为5~10h,升温速率为5~15℃/min。经试验发现,所述煅烧处理工艺对于制备得到目标产物也是至关重要的。当煅烧温度过高,如800℃时,制备得到的钛酸锂壳层出现明显开裂。当升温速率过低,也会导致产物中出现杂相。进一步优选:步骤1中,所述碳源选自葡萄糖;所述去离子水中,碳源的浓度为0.114g/mL;所述水热反应的温度为180℃、时间为6h;步骤2中,所述碳球、锂源与钛源的质量比为1:3:4,无水乙醇中,钛源的浓度为0.04g/mL;所述溶剂热反应温度为180℃、时间为12~16h;步骤3中,所述煅烧处理的温度为700℃、时间为6h,升温速率为8~10℃/min。经试验发现,在上述进一步优选的工艺条件下制备得到的复合材料具有较佳的电化学性能。再优选:步骤2中,所述溶剂热反应温度为180℃、时间为16h;步骤3中,所述煅烧处理,升温速率为10℃/min。经试验发现,在上述优选的工艺条件下制备得到的钛酸锂壳层的结晶性能更佳,具有更佳的电化学性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碳/钛酸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可控,无需额外加入结构导向剂;制备得到的复合材料结构新颖,形貌完整均一,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与循环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制备的碳/钛酸锂复合材料的XRD图;图2为实施例1分别制备的碳球(a)图)和碳/钛酸锂复合材料(b)图)的SEM照片;图3为实施例1制备的碳/钛酸锂复合材料的SEM照片;图4为实施例1制备的碳/钛酸锂复合材料的TEM照片;图5为以实施例1制备的复合材料为负极材料组装的锂离子电池5C下的循环稳定性曲线;图6为实施例1制备的复合材料为负极材料组装的锂离子电池10C下的循环稳定性曲线;图7为对比例1分别制备的碳球(左图)和复合材料(右图)的SEM照片;图8为对比例2制备的复合材料的XRD图;图9为对比例3制备的复合材料的XRD图;图10为对比例4制备的复合材料的SEM图;图11为实施例2制备的碳/钛酸锂复合材料的XRD图;图12为实施例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碳/钛酸锂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具有核壳结构,以碳球为核,以钛酸锂为壳;/n所述碳球的直径为100~500nm;/n所述钛酸锂壳层厚度为60~70nm,由直径为30~40nm的钛酸锂一次纳米颗粒组装而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钛酸锂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具有核壳结构,以碳球为核,以钛酸锂为壳;
所述碳球的直径为100~500nm;
所述钛酸锂壳层厚度为60~70nm,由直径为30~40nm的钛酸锂一次纳米颗粒组装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钛酸锂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钛酸锂为Li4Ti5O12。


3.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钛酸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将碳源与去离子水混合,经水热反应得到碳球;
步骤2:将步骤1制备的碳球与锂源、钛源与无水乙醇混合,经溶剂热反应制备得到中间产物;
步骤3:将步骤2制备的中间产物进行煅烧处理得到所述的碳/钛酸锂复合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碳/钛酸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
所述碳源选自葡萄糖、果糖、蔗糖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去离子水中,碳源的浓度为0.10~0.13g/mL;
所述水热反应的温度为170~190℃,时间为5~7h。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碳/钛酸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
所述锂源选自醋酸锂、氢氧化锂;
所述钛源选自钛酸四丁酯;
所述碳球、锂源与钛源的质量比为1:2.5~3:3.3~4.5;
所述无水乙醇中,钛源的浓度为0.01~0.05g/mL。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刚陶传英刘晓涵陈大瑾陈同舟韩高荣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