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炒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0623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炒炉。其包括炒炉本体,所述炒炉本体上方设有一工作台面,所述工作台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灶炉组件;所述工作台面上设置有一后挡板,所述后挡板上方设置有一流水槽,所述流水槽上端敞口,下端与所述后挡板留有通水间隙;所述流水槽内设置有第一水龙头,所述第一水龙头与外接水管连接;所述工作台面上设置有若干流水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炒炉,能够有效地给后挡板和工作台面等温度较高的地方进行降温,设计巧妙,使用方便,同时,也可对后挡板和工作台面进行有效地清洁清洗,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炒炉
本技术属于厨具
,具体涉及一种炒炉。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餐饮业得到越来越好的发展,各式各样的厨具用品越来越多。炒炉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家常厨具用品,人们使用炒炉进行炒菜。炒炉在使用时,一般会使用抽油烟机进行油烟和热量的排放,然而还会有一部分热量无法排出,进而使炒炉周围温度升高,特别是工作台面和后挡板上,这些位置上的金属板的温度会很高,使用者很容易被烫伤,带来极大的不便;同时,现有炒炉的工作台面和后挡板也不易清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炒炉,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炒炉,包括炒炉本体,所述炒炉本体上方设有一工作台面,所述工作台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灶炉组件;所述工作台面上设置有一后挡板,所述后挡板上方设置有一流水槽,所述流水槽上端敞口,下端与所述后挡板留有通水间隙;所述流水槽内设置有第一水龙头,所述第一水龙头与外接水管连接;所述工作台面上设置有若干流水孔。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炒炉,在后挡板上设置有流水槽,该流水槽的下端与后挡板留有通水间隙,设置的第一水龙头上流出的水,通过该通水间隙流经后挡板,再流经工作台面,达到给后挡板和工作台面降温的目的,同时设置的流水孔,可将使用后的水经排水管排入下水道。本技术的炒炉,能够有效地给后挡板和工作台面等温度较高的地方进行降温,设计巧妙,使用方便,同时,也可对后挡板和工作台面进行有效地清洁清洗,具有较高的实用性。进一步地,所述流水槽包括两块侧板和一块倾斜板;两块所述侧板左右对称设置在所述后挡板的左右两侧;所述倾斜板连接两块所述侧板;所述第一水龙头的出水位置设置在所述侧板的上方。设置倾斜板,并将第一水龙头的出水位置设置在该倾斜板的上方,第一水龙头中流出的水流经倾斜板后,冲刷到后挡板上,有利于对后挡板的降温和清洗。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台面呈中部低四周高的凹槽状。设置工作台面呈凹槽状,使得从流水槽中流出来的水不会从工作台面的侧面溢出,能够统一经由流水孔流入下水道。进一步地,所述灶炉组件包括一灶台,所述灶台内设置有用于点火的灶头,所述炒炉本体的前侧板上设置有对应于所述灶头的点火开关和火力调节开关。将点火开关和火力调节开关设置在所述炒炉本体的前侧板上,方便操作。进一步地,所述后挡板上设置有第二水龙头,所述第二水龙头与外接水管连接,所述第二水龙头的第二水阀开关设置在所述炒炉本体的前侧板上。设置的第二水龙头,在炒炉使用时,方便给炒锅加水,同时也可对工作台面进行清洗。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水龙头为摇摆式水龙头。设置摇摆式水龙头,方便按需要调节出水位置,增大了便利性。更进一步地,所述炒炉本体下方设置有四个支撑腿;所述支撑腿为可调节高度的炉脚。设置可调节高度的炉脚,可按需调节炒炉本体的高度,并可根据实际情况对炒炉本体进行调平。更进一步地,所述炒炉本体还包括抽拉式垃圾盘,所述抽拉式垃圾盘设置在所述灶炉组件的下方,用于收集所述灶炉组件产生的垃圾。在灶炉组件下方设置有抽拉式垃圾盘,可收集从灶台内掉落的垃圾,方便清洁。为了能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以下将结合附图阐述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正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的侧视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为:10、炒炉本体;11、支撑腿;20、工作台面;31、灶台;32、灶头;33、点火开关;34、火力调节开关;40、后挡板;50、流水槽;51、侧板;52、倾斜板;60、第一水龙头;61、第一水阀开关;70、流水孔;71、排水管;80、第二水龙头;81、第二水阀开关;90、抽拉式垃圾盘。具体实施方式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与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炒炉,能够有效地给后挡板和工作台面等温度较高的地方进行降温和清洗。如图1至图3所示,其中,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正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的侧视示意图。一种炒炉,包括四个支撑腿11和设置在所述支撑腿11上的炒炉本体10,所述支撑腿11位于所述炒炉本体10下方四个边角处,在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腿11为可调节高度的炉脚。所述炒炉本体10上方设有一工作台面20,在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工作台面20呈中部低四周高的凹槽状。所述工作台面2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灶炉组件,在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共有两个灶炉组件,两个所述灶炉组件左右对称分布在工作台面20上。所述灶炉组件包括一灶台31,所述灶台31内设置有用于点火的灶头32,所述炒炉本体10的前侧板上设置有对应于所述灶头32的点火开关33和火力调节开关34。所述工作台面20上设置有一后挡板40,所述后挡板40上方设置有一流水槽50,所述流水槽50上端敞口,下端与所述后挡板40留有通水间隙,如图3所示,具体地,该通水间隙的间隙宽度为1.5mm。所述流水槽50内设置有第一水龙头60,所述第一水龙头60与外接水管连接,所述第一水龙头60的第一水阀开关61设置在所述炒炉本体10的前侧板上。所述工作台面20上设置有若干流水孔70,所述流水孔70连通到一排水管71,所述排水管71与下水道连通,在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流水孔70位于所述工作台面20的凹槽内的边角处。具体地,所述流水槽50包括两块侧板51和一块倾斜板52,两块所述侧板51左右对称设置在所述后挡板40的左右两侧,所述倾斜板52连接两块所述侧板51,所述第一水龙头60的出水位置设置在所述侧板51的上方。更具体地,所述后挡板40上设置有第二水龙头80,所述第二水龙头80与外接水管连接,所述第二水龙头80的第二水阀开关81设置在所述炒炉本体10的前侧板上。在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水龙头80为摇摆式水龙头。更具体地,所述炒炉本体10下方设置有左右分布的两个抽拉式垃圾盘90,所述抽拉式垃圾盘90对应设置在所述灶台31组件的下方,所述抽拉式垃圾盘90可从所述炒炉本体10的前侧板上拉出。本技术炒炉使用时,打开第一水阀开关61,第一水龙头60流出的水,经由倾斜板52,流经后挡板40和工作台面20,达到降温的目的;同时,需要清洁时,可边放水边使用清洁抹布进行清洁;使用后的水,通过流水孔70进入排水管71,再排入下水道内。打开第二水阀开关81,第二水龙头80流出的水也可以对工作台面20进行清洁;同时,当需要往炒锅内加水时,也可使用第二水龙头80进行加水。炒菜时,打开点火开关33进行点火,再通过火力调节开关34进行火力的调节。在炒菜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杂质等从灶炉组件内掉落到抽拉式垃圾盘90上,一定时间后,取出抽拉式垃圾盘90,倾倒抽拉式垃圾盘90内的垃圾杂质,清洗后放回继续使用。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炒炉,包括炒炉本体(10),所述炒炉本体(10)上方设有一工作台面(20),所述工作台面(2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灶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面(20)上设置有一后挡板(40),所述后挡板(40)上方设置有一流水槽(50),所述流水槽(50)上端敞口,下端与所述后挡板(40)留有通水间隙;所述流水槽(50)内设置有第一水龙头(60),所述第一水龙头(60)与外接水管连接;所述工作台面(20)上设置有若干流水孔(7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炒炉,包括炒炉本体(10),所述炒炉本体(10)上方设有一工作台面(20),所述工作台面(2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灶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面(20)上设置有一后挡板(40),所述后挡板(40)上方设置有一流水槽(50),所述流水槽(50)上端敞口,下端与所述后挡板(40)留有通水间隙;所述流水槽(50)内设置有第一水龙头(60),所述第一水龙头(60)与外接水管连接;所述工作台面(20)上设置有若干流水孔(7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炒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水槽(50)包括两块侧板(51)和一块倾斜板(52);两块所述侧板(51)左右对称设置在所述后挡板(40)的左右两侧;所述倾斜板(52)连接两块所述侧板(51);所述第一水龙头(60)的出水位置设置在所述侧板(51)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炒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面(20)呈中部低四周高的凹槽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伟豪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格林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