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梅芳专利>正文

一种便携式手电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0531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手电筒,便携式手电筒具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部设置有透光孔,所述壳体下部设置开口,所述开口用于安装内部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用于照明的LED阵列,所述LED阵列穿过所述透光孔并与所述透光孔卡合;设置在所述LED阵列下方并驱动所述LED阵列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下端设置用于连接电池的连接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半开放式的壳体,将LED矩阵及其它构件设置在壳体内部,并在壳体内部的驱动装置中设置安装电池的连接端,实际使用时,只需将电池插入到壳体中即完成手电筒电源的组装,更换电池时仅需抽离旧电池,推装新电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牢靠便携,更换电池简单迅速,为用户提供更佳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手电筒
本技术涉及照明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便携式手电筒。
技术介绍
手电作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照明工具,具有使用简单,适应多种场景等优点,传统的手电筒使用采用氙气灯泡作为发光源,以锌锰干电池为电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手电发光源逐渐被LED发光管取代,手电也逐渐向小体积、更加轻便的方向发展。现有技术中,手电设置有容纳一次性电池的电池腔,电池腔设置成可拆卸式,将电池包裹在内,因此在需要更换电池时,必须打开电池腔,再进行更换,用户安装电池消耗的时间较长,尤其当用户处于较暗的环境时,用户需要辨认电池正反向的同时,还需注意拆卸后的电池腔是否有零件丢失,过程及其繁琐不便。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手电筒更换电池时需要对电池腔进行拆卸,过程繁琐的同时消耗时间较长,且存在掉零件、丢零件的风险。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便携式手电筒,其中,所述便携式手电筒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部设置有透光孔,所述壳体下部设置开口,所述开口用于安装内部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用于照明的LED阵列,所述LED阵列穿过所述透光孔并与所述透光孔卡合;设置在所述LED阵列下方并驱动所述LED阵列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下端设置用于连接电池的连接端。所述的便携式手电筒,其中,所述LED阵列一侧设置滑动开关,所述滑动开关用于控制所述LED阵列中电路的连通或断开。所述的便携式手电筒,其中,所述壳体一侧设置矩形安装卡槽,所述安装卡槽用于固定所述驱动装置,所述安装卡槽上方设置有用于卡合所述滑动开关上侧的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形状为横置椭圆形的上半部分。所述的便携式手电筒,其中,所述驱动装置一侧设置与所述安装卡槽配合的安装侧板,所述安装侧板用于定位所述驱动装置,所述安装侧板上方设置有用于卡合所述滑动开关下侧的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形状为与所述第一滑轨形状配合的横置椭圆形的下半部分。所述的便携式手电筒,其中,所述连接端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为金属凸榫,用于与所述电池负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为金属凸槽,用于与所述电池正极连接。所述的便携式手电筒,其中,所述金属凸榫的直径与所述电池负极环柱的内径相同,所述金属凸榫与电池负极所述环柱卡合以固定所述电池的负极。所述的便携式手电筒,其中,所述金属凸槽的内径与所述电池正极凸柱的直径相同,所述金属凸槽与电池正极所述凸柱卡合以固定所述电池的正极。所述的便携式手电筒,其中,所述金属凸榫和所述金属凸槽通过铆接贯穿所述驱动装置,所述金属凸榫和所述金属凸槽的上部通过电路与所述LED阵列连接。所述的便携式手电筒,其中,所述电池为9V积层电池或与所述9V积层电池形状相同的蓄电池。所述的便携式手电筒,其中,所述壳体两侧设置波浪状防滑槽,所述防滑槽用于防滑。本技术的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半开放式的壳体,将LED矩阵及其它构件设置在壳体内部,并在壳体内部的驱动装置中设置安装电池的连接端,实际使用时,只需将电池插入到壳体中即完成手电筒电源的组装,更换电池时仅需抽离旧电池,推装新电池,本技术结构牢靠便携,更换电池简单迅速,为用户提供更佳的使用体验。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便携手电筒的电池安装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便携手电筒的结构爆炸图;图3是本技术便携手电筒的电池正负极安装示意图;图1至图3中:100、壳体;110、透光孔;120、防滑槽;130、安装卡槽;131、第一滑轨;140、防滑涂层;200、LED矩阵;210、滑动开关;300、驱动装置;310、安装侧板;320、第二滑轨;330、第一连接部;331、金属凸榫;340、第二连接部;341、金属凸槽;400、电池。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所述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所述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所述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所述“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手电筒,其各部分组成如图1和图2所示,具体包括:壳体100,壳体100上部设置有透光孔110,所述壳体100下部设置开口,所述开口用于安装内部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100内部用于照明的LED阵列200,所述LED阵列200穿过所述透光孔110并与所述透光孔110卡合;设置在所述LED阵列200下方并驱动所述LED阵列200的驱动装置300,所述驱动装置300下端设置用于连接电池400的连接端。本技术通过设置半开放式的壳体100,将LED矩阵200及其它构件设置在壳体内部,只需将电池400插入到壳体100中即完成手电筒电源的组装,更换电池400时仅需抽离旧电池,推装新电池,即完成了电源的更换过程,本技术结构小巧便携,更换电池400简单迅速,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手电筒更换电池繁琐,易掉件的问题,同时本技术的壳体100大小与电池400大小相当,整体轻便小巧,给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LED阵列200由6个LED发光管组成,两个LED发光管并排形成一组,沿壳体100的宽度方向平行设置3组,因此,与LED阵列配合的壳体100同样对应设置6个透光孔110,透光孔110与LED发光管的直径相同,当LED阵列200与壳体100相互组合时,LED发光管分别对应卡合在透光孔110内部。在不同的实施例中,LED阵列中设置的LED发光管的数量可根据使用场景进行增减,对此,本申请不进行限定。优选地,透光孔110设置为凹坑状,凹坑斜壁喷涂有具有镜面效果的反光材料,当LED阵列200发光时,喷涂了反光材料的斜壁将LED阵列200散发的光线聚拢,从而实现更集中的射光效果。进一步地,LED阵列200下端一侧设置有滑动开关210,滑动开关210向左或向右滑动时,分别对应LED矩阵电路的接合或断开状态。进一步地,LED矩阵200下方还设置有驱动装置300,驱动装置300用于对插入的电池400进行固定,并将电池400提供的电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手电筒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部设置有透光孔,所述壳体下部设置开口,所述开口用于安装内部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用于照明的LED阵列,所述LED阵列穿过所述透光孔并与所述透光孔卡合;设置在所述LED阵列下方并驱动所述LED阵列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下端设置用于连接电池的连接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手电筒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部设置有透光孔,所述壳体下部设置开口,所述开口用于安装内部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用于照明的LED阵列,所述LED阵列穿过所述透光孔并与所述透光孔卡合;设置在所述LED阵列下方并驱动所述LED阵列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下端设置用于连接电池的连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LED阵列一侧设置滑动开关,所述滑动开关用于控制所述LED阵列中电路的连通或断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一侧设置矩形安装卡槽,所述安装卡槽用于固定所述驱动装置,所述安装卡槽上方设置有用于卡合所述滑动开关上侧的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形状为横置椭圆形的上半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一侧设置与所述安装卡槽配合的安装侧板,所述安装侧板用于定位所述驱动装置,所述安装侧板上方设置有用于卡合所述滑动开关下侧的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形状为与所述第一滑轨形状配合的横置椭圆形的下半部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梅芳
申请(专利权)人:罗梅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