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0496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多媒体教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安装有弗马轮,所述底座安装有电动推杆和两个滑轨,所述电动推杆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连接有两个分别镶嵌在滑轨内部的滑块,所述滑轨内固定安装了两个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和连杆安装有升降架,所述升降架连接有第二连接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连杆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固定块和第二滑块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安装有旋转盘,所述旋转盘设置有置物区,所述旋转盘安装有第一铰座,所述第一铰座铰接有第一伸缩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装置
本技术属于多媒体教学
,具体涉及一种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装置。
技术介绍
多媒体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人们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往往需要通过专用的架体来进行固定和支撑,然而现有的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装置在使用时不能对不同大小的显示屏进行固定和安装,且不能转动显示屏,使教室两边的学生观看效果不好,无法进行有效学习的问题,且学生长时间斜视,还容易造成近视,现有的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装置不能翻转调节显示屏的角度,使观看效果不好,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装置不能调节显示屏的高度,使用局限,降低了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所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装置。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安装有弗马轮,所述底座安装有电动推杆和两个滑轨,所述电动推杆包括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连接有两个分别镶嵌在滑轨内部的滑块,所述滑轨内固定安装了两个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和连杆安装有升降架,所述升降架连接有第二连接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连杆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固定块和第二滑块连接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安装有旋转盘,所述旋转盘设置有置物区,所述旋转盘安装有第一铰座,所述第一铰座铰接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铰接有第二铰座,所述第二铰座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安装有铰扣,所述铰扣铰接有扣板,所述扣板安装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安装有手板螺丝,所述固定板连接有与旋转盘铰接的固定槽。进一步限定所述支撑板与旋转盘之间设置有轴承,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减少旋转阻尼,使旋转更顺畅。进一步限定所述置物区被分割成3个小型置物区,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便于收纳教学物品。进一步限定所述升降架安装有若干支撑杆,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增强升降架的稳定性。进一步限定所述弗马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安装有支撑柱和滚轮,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同时满足移动和支撑。采用本技术技术方案,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中通过升降架实现装置的升降能够适应不同的高度,通过旋转盘的设计实现固定板的旋转,通过扣板和第二升缩杆能适应不同高度的屏幕,由于在教室里两边的学生观看效果不好,会出现背光散光现象,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高度和角度的调整能基本适应学生的作为角度,使观看效果良好。2、本技术中在底座上安装了弗马轮,这样的设计便于移动,在旋转盘上设置了置物区,这样的设计可以放置一些教学杂物,便于收纳。附图说明本技术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装置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底座1、弗马轮2、主体201、支撑柱202、滚轮203、电动推杆3、滑轨4、伸缩杆5、连杆6、滑块7、固定块8、连接杆9、升降架10、支撑杆1001、第二连接杆11、第二连杆12、第二固定块13、第二滑块14、第二滑轨15、支撑板16、旋转盘17、置物区27、第一伸缩杆19、第二铰座20、固定板21、铰扣22、扣板23、手板螺丝24、固定槽25、第二伸缩杆26。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底座1安装有弗马轮2,底座安装有电动推杆3和两个滑轨4,电动推杆3包括有伸缩杆5,伸缩杆5连接有连杆6,连杆6连接有两个分别镶嵌在滑轨4内部的滑块7,滑轨4内固定安装了两个固定块8,固定块8安装有连接杆9,连接杆9和连杆6安装有升降架10,升降架10连接有第二连接杆11和第二连杆12,第二连接杆11连接有第二固定块13,第二连杆12连接有第二滑块14,第二固定块13和第二滑块14连接有第二滑轨15,第二滑轨15连接有支撑板16,支撑板16安装有旋转盘17,旋转盘17设置有置物区27,旋转盘17安装有第一铰座18,第一铰座18铰接有第一伸缩杆19,第一伸缩杆19铰接有第二铰座20,第二铰座20连接有固定板21,固定板21安装有铰扣22,铰扣22铰接有扣板23,扣板23安装有第二伸缩杆26,第二伸缩杆26安装有手板螺丝24,固定板21连接有与旋转盘17铰接的固定槽25。本技术在使用一种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装置时,通过弗马轮2将装置移动到指定的教学地点,并且通过弗马轮2可以调节装置的位置,将屏幕放置在固定槽25上,扣住扣板23并通过调节第二伸缩杆26适应屏幕的高度,调节好后锁紧手板螺丝24,在教学的时候将可以通过旋转盘17调节固定板21支撑屏幕的角度,并且可以通过升降升降架10可以调节装置的高度。优选支撑板16与旋转盘17之间设置有轴承,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减少旋转阻尼,使旋转更顺畅,实际上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轴承的规格型号。优选置物区27被分割成个3小型置物区,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便于收纳教学物品,实际上也可以根据杂物的具体使用情况选择小型置物区的数量和大小。优选升降架10安装有若干支撑杆1001,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增强升降架的稳定性,实际上也可以根据升降架10的高度选择支撑杆1001的数量。优选弗马轮2包括主体201,主体安装有支撑柱202和滚轮203,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同时满足移动和支撑,实际上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弗马轮2的规格型号。上述实施例仅示例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凡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安装有弗马轮(2),所述底座安装有电动推杆(3)和两个滑轨(4),所述电动推杆(3)包括有伸缩杆(5),所述伸缩杆(5)连接有连杆(6),所述连杆(6)连接有两个分别镶嵌在滑轨(4)内部的滑块(7),所述滑轨(4)内固定安装了两个固定块(8),所述固定块(8)安装有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和连杆(6)安装有升降架(10),所述升降架(10)连接有第二连接杆(11)和第二连杆(12),所述第二连接杆(11)连接有第二固定块(13),所述第二连杆(12)连接有第二滑块(14),所述第二固定块(13)和第二滑块(14)连接有第二滑轨(15),所述第二滑轨(15)连接有支撑板(16),所述支撑板(16)安装有旋转盘(17),所述旋转盘(17)设置有置物区(27),所述旋转盘(17)安装有第一铰座(18),所述第一铰座(18)铰接有第一伸缩杆(19),所述第一伸缩杆(19)铰接有第二铰座(20),所述第二铰座(20)连接有固定板(21),所述固定板(21)安装有铰扣(22),所述铰扣(22)铰接有扣板(23),所述扣板(23)安装有第二伸缩杆(26),所述第二伸缩杆(26)安装有手板螺丝(24),所述固定板(21)连接有与旋转盘(17)铰接的固定槽(2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安装有弗马轮(2),所述底座安装有电动推杆(3)和两个滑轨(4),所述电动推杆(3)包括有伸缩杆(5),所述伸缩杆(5)连接有连杆(6),所述连杆(6)连接有两个分别镶嵌在滑轨(4)内部的滑块(7),所述滑轨(4)内固定安装了两个固定块(8),所述固定块(8)安装有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和连杆(6)安装有升降架(10),所述升降架(10)连接有第二连接杆(11)和第二连杆(12),所述第二连接杆(11)连接有第二固定块(13),所述第二连杆(12)连接有第二滑块(14),所述第二固定块(13)和第二滑块(14)连接有第二滑轨(15),所述第二滑轨(15)连接有支撑板(16),所述支撑板(16)安装有旋转盘(17),所述旋转盘(17)设置有置物区(27),所述旋转盘(17)安装有第一铰座(18),所述第一铰座(18)铰接有第一伸缩杆(19),所述第一伸缩杆(19)铰接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飞飞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工程学院武飞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