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中粒子分析仪及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80248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含以下结构的尿中粒子分析仪:用尿液标本和染 色剂制备测定试样的制样系统;光学检测系统,包括照射上述所制测定 试样的光源、检测该试样产生的前向散射光的前向散射光采集器、检测 该试样产生的侧向散射光的侧向散射光采集器和检测该试样产生的荧光 的荧光采集器;以及根据上述光学检测系统检测出的前向散射光、侧向 散射光和荧光测定尿中白细胞的测定系统。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尿 中粒子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混合尿液标本和染色剂,制备测定试 样;b)用光束照射上述制备的测定试样,检测该试样产生的前向散射光、 侧向散射光和荧光;以及c)根据上述检测出的前向散射光、侧向散射光 和荧光,测定尿液中的白细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尿中粒子分析仪及其分析方法。更具体地说是涉及应用流式细胞术光学测定、分析尿中所含成份的尿中粒子分析装置及其分析方法。
技术介绍
尿中粒子的一般测定项目有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及细菌,但其中所谓管型是指Tomm-Horsfall粘蛋白在少量血浆蛋白(白朊)存在的环境下在肾小管内凝集,以此为基质,血液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等包含其中形成的圆柱状物。管型有的大小可达数十μm以上,从其形状上又被称为圆柱体尿(cylinder),由于以肾小管为铸模而形成,故被称为管型(cast)(管型的存在意味着肾小管曾被一时性堵塞,是暗示肾实质有病理性变化的重要依据,特别是血液细胞和上皮管型等包入其中的管型很有临床意义)。上皮细胞由偏平上皮细胞和移行上皮细胞组成。偏平上皮细胞是圆形或多角形的极薄的细胞,是尿道部分剥离而形成。而移行上皮细胞则有梨形和纺织形等多种形状,是构成肾盂、尿道膀胱甚至内尿道口的细胞。大小从数十μm到表层型100μm以上不等。红细胞的测定对判断肾小球到尿道有无出血十分重要,特别是肾泌尿系统疾病、出血性疾病、白血病等患者的尿液中多见。红细胞大小一般为8μm左右,两面呈凹形圆盘状,但在尿中往往被破坏。特别是来源于肾小球的红细胞都变形,大小也变小。被破坏的红细胞溶血、有析出物。白细胞多见于肾、尿道感染症、肾结核等患者的尿液中。因此,通过测定尿中白细胞可以早期发现炎症和感染症。白细胞大小为6~14μm。测定细菌是调查有无感染的检查。该细菌有球菌和杆菌。球菌是0.5~2μm左右的球形菌,杆菌是长径为2~10μm左右的菌。球菌增殖则形成单列排列呈念珠状的连锁型和不规则排列呈葡萄房状的葡萄型等集块。一直以来,尿中粒子的分析一般在检查室主要用显微镜目测。这种方法首先离心分离尿液,对其浓缩,视情况染色后,将其沉渣置于显微镜载玻片上,在显微镜下进行分类和计数。这种镜检首先是在100倍的低倍率视野(LPF)中把握尿中有无粒子和尿液标本的状态,再在400倍的高倍率视野(HPF)进行成份分类。检测项目中,管型即使出现,个数也很少,但其检出在临床上非常有用,因此,以低倍率视野(LPF)寻找。其他粒子以高倍率视野(HPF)分类,红细胞和白细胞个数以高倍率视野(HPF)报告。这种尿中粒子检查具备定性检查(比如关于细菌“++”)、定量检查(比如关于红细胞“5个/HPF”)和形态检查(比如关于红细胞“确认存在异形细胞”)三个要素。作为尿中粒子检查的自动化专利技术了自动显微镜装置。流式自动显微镜分析装置使用UA-2000(SYSMEX公司制),这种装置不必浓缩尿液标本即可将尿液标本流入扁平形流动池,拍摄在流动池流动的状态并存储下来。存储的影像以粒子大小区分,用户根据该影像对各种粒子进行分类。近年,在这种自动显微镜方式的基础上又提出了自动分类粒子的装置,但是尿中粒子形态多种多样,被破坏的粒子也很多,高精度地分类影像有困难。特别是小型粒子红细胞(尤其红细胞碎片)、细菌和结晶精确分类很难,使用户不得不再分类。作为检查尿中粒子的自动分类装置,有应用流式细胞仪的全自动尿有形成份分析装置UF-100(SYSMEX公司生产)。此装置用染色剂对尿中粒子染色,结合散射光信号和荧光信号,对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和细菌进行分类。分类试剂由使用对各种粒子的膜和核进行染色的色素和保持尿中粒子形态的组分构成(比如参照专利公开平成8-170960号公报)。如上所述,尿中粒子形态多样,被破坏的粒子也很多,仅靠将流式细胞仪测得的散射光信号强度和荧光信号强度组合起来很难精确分类。于是,通过将散射光信号的强度和脉冲幅度、荧光信号强度和脉冲幅度组合起来分别对尿中粒子进行分类(如可参照美国专利No.5,325,168)。这种采用流式细胞仪的尿中粒子测定装置想尽办法提供尿中粒子的分类和形态报告。比如,通过对红细胞散射光信号的分析,提供尿中红细胞来源(来源于肾小球或非肾小球)的信息(如可参照美国专利No.6,118,522)。用此装置可以自动分类尿中粒子,对尿液检查的自动化作出了巨大贡献。有些标本即使用如此想尽办法分析散射光信号和荧光信号的装置也会妨碍高精度的测定。其原因之一是有的标本难以对白细胞和上皮细胞正确分类。大多数上皮细胞是扁平上皮细胞和移行上皮细胞中来自表层的细胞。他们比白细胞大。但是,移行上皮细胞中来自中层或深层的细胞以及尿管上皮细胞中存在有被称为小管型上皮细胞的小型上皮细胞。他们个头与白细胞差不多,且与白细胞一样为有核细胞,因此,受荧光色素染色的程度也一样,出现区域重叠。有的尿标本中含有结晶。结晶一般不被染色,故大部分分布于比红细胞荧光强度低的区域。但是也有的结晶比如尿酸结晶因自身带有荧光,会分布到荧光强度高的区域。尿中的结晶数有时会比红细胞数等多得多,因此,有的标本难以正确测定红细胞。于是,比如,专利公开平成11-23446号公报中建议检测红细胞出现区域的侧向散射光信号来评价该区域红细胞数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尿的细菌检查根据临床目的也要求更高灵敏度的检查。但是,用显微镜的目测检查很难检出数量少的细菌特别是小型细菌,没有用于高灵敏度的检查。在这种情况下,培养试样检测细菌的培养检查与尿中粒子检查分开,另行在细菌检验室进行。培养检查需要培养天数,因此,人们呼唤不培养即可进行高灵敏度细菌检查。于是,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菌、即用染色剂对细菌染色、用散射光信号和荧光信号测定细菌的方法应运而生。比如,欧洲专利申请公告No.EP1136563和美国专利申请公告No.US2002/0076743记载的方法是用含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染色剂以便溶解细菌外的杂质,即使试样含有和细菌同样大小的杂质也能精确测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只由后附权利要求书所规定,在任何程度上都不受这一节
技术实现思路
的陈述所限。本专利技术首先涉及的尿中粒子分析仪包括以下部分用尿液标本和染色剂制备测定试样的制样系统;光学检测系统,其包括照射上述所制测定试样的光源、检测该试样产生的前向散射光的前向散射光采集器、检测该试样产生的侧向散射光的侧向散射光采集器和检测该试样产生的荧光的荧光采集器;以及根据上述光学检测系统检测出的前向散射光、侧向散射光和荧光测定尿中白细胞的测定系统。其中所述测定系统根据所述前向散射光和所述荧光对尿中白细胞和上皮细胞进行第一分析,根据所述前向散射光和所述侧向散射光对尿中白细胞和上皮细胞进行第二分析;及所述测定系统根据上述第一分析结果和上述第二分析结果区分白细胞和上皮细胞。其中所述测定系统进一步包括在上述第一分析中划定尿中白细胞和上皮细胞出现区域的第一特定系统;以及在第二分析中划定尿中白细胞和上皮细胞出现区域的第二特定系统。其中所述测定系统测定尿中上皮细胞。其中所述测定系统测定尿中红细胞。其中所述测定系统测定尿中细菌。其中所述制样系统将第一染色剂和第二染色剂添加进所述尿液标本中制备所述测定试样;所述测定系统具有根据所述光学检测系统检测出来的前向散射光、侧向散射光和荧光测定至少含白细胞的尿中粒子的第一测定系统;根据所述光学检测系统检测出来的前向散射光和侧向散射光之一及荧光测定尿中细菌的第二测定系统。其中所述制样系统具有将尿液标本分配为第一等分和第二等分的标本分配器;所述制样系统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尿中粒子分析仪,包括:    用尿液标本和染色剂制备测定试样的制样系统;    光学检测系统,其包括照射上述所制测定试样的光源、检测该试样产生的前向散射光的前向散射光采集器、检测该试样产生的侧向散射光的侧向散射光采集器和检测该试样产生的荧光的荧光采集器;以及    根据上述光学检测系统检测出的前向散射光、侧向散射光和荧光测定尿中白细胞的测定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庸介内藤贵道小篠正继高田瑠美
申请(专利权)人: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