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接头的发光追踪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00853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纤接头的发光追踪装置,包括一对操作单元及一信号线。其中该每一操作单元分别设置于该每同一条光纤缆线二端的一光纤接头后端,使该光纤缆线分别自该二操作单元内穿出,且该每一操作单元内部设有一控制电路板,并通过该信号线完成该二控制电路板的电性连接,该每一控制电路板上设有一按键、一LED,以及于该一操作单元内设有一内建电力源,并于该外壳表面对应该每一按键而设有一延伸压杆,通过操作任一侧的该延伸压杆而连动按压相对应的该按键,即可通过该内建电力源驱动该二操作单元内部的LED同时发亮,以提高操作人员进行跳线操作时的识别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纤接头的发光追踪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网络通讯设备的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光纤接头的发光追踪装置,当该光纤接头插置于相对应的设备时,只需通过操作任一侧的操作单元而同步驱动二操作单元内部的LED同时发亮,以提高操作人员进行跳线操作时的识别效率者。
技术介绍
一般网络系统中所使用的网络缆线,除了作为一般个人电脑与墙上的网络插座作连接之外,另外也经常可见应用于网络机房的建置,以及大楼网络布线等。这些网络缆线一般是采用明线布线方式,通常,这类网络信息插座设置的数量最多不会超过六个,因此,当网络发生问题,例如:网络线导通不良…等,这种数量少的网络信息插座设置方式,可以让使用者很容易网络线进行排查动作,快速地找出正确的出问题的网络线并进行修缮。然而,当运用于网络机房与大楼网络布线时,由于网络机房中的网络信息插座设置数量多且复杂,而大楼网络布线则是因为距离远,当需要使用到网络缆线进行连接时,如此大量的网络缆线加上交杂穿插,或有可能是先以捆束方式整理网络缆线,但有时仍需要对网络缆线的两端进行辨识就会造成更多的不便之处。以往为了解决排查线路的问题,大多选择在网络缆线两端的插头处分别以标签作标记,此种方式虽然确实解决了排查线路的部分问题,针对配线面板的网络信息插座数量太多时,例如:一般光纤系统的配线面板最多可达196个网络信息插座,要寻找出该网络缆线两端相对应的标签也是颇为耗时。为了解决上述发生的问题,除了美国专利第US5,666,453号「Fiberopticjumpercablesandtracingmethodusingsame」案,包含中国台湾专利第M413200号「信号传输线」案、中国专利第CN1095484号「光缆端口在线识别法及端口可识别光缆」案等,都提到一个光纤连接器的查线系统,系在光纤跳线中加入可传递信号的导线,并连接在设在光纤跳线两端光纤连接器上的光源装置,同时,两端光纤连接器上还设有两接点,当一个电源供应器接在两接点上时,促使两端的光源装置同时发光,如此知道光纤跳线两端分别连接的位置。除此之外,美国专利第US7,221,284号「Networkingcabletracersystem」案,以及美国专利第US9,196,975号「Networkingcabletracersystem」案中提到另一种查线系统,系将电池放置进插头外壳内,通过按压其表面所设置的一按钮,使得电池导通提供电力给LED而发出指示光。此种设计的好处是改善了需要外接电源所需的外接结构,特别是上述专利的外接电源结构,是利用分设两边如针状的接点,因为此种接点容易会因为不小心撞到,导致接点的歪斜,从而造成无法顺利地与插头上的接点作连接。综观上述各专利虽然逐步解决排查线路时的查找问题,但由于光纤系统配线面板的网络信息插座都是高密度排列的情况下,使得光纤接头安装后之间隙越来越紧密,倘若将电池设置在光纤接头上,则按钮的位置恐会造成高密度排列时而不易按压,反正衍生出紧密排列的插头之间缝隙会令手指不易伸入去按压按钮,后续仍会造成排查线路上的问题,故有必要加以改良。另外,如美国专利第US9,810,859号「Traceablenetworkingcableswithremote-releasedconnectors」案中则是揭示利用一个延长片设计,将其前端与光纤接头的弹片做连接,且在邻靠前端处设计有两接触点,后端具有一个容置空间,其内设置一按钮、LED,以及一电池,并通过两导线分别连接到邻靠前端的接点。而在光纤接头的外壳内相对应延长片上接触点处,同样设计了两触点并与接触点连接,同时通过两导线连接到电缆另一端光纤接头上的两触点;通过按压延长片上的按钮可使两端的LED都亮起。但,此种设计的缺点在,因为延长片上的接触点与光纤连接器的触点,是以可相对滑动方式贴合连接,而延长片除了作为指示用途外,另外还可用来连动光纤插头上的弹片,因此当使用多次后,接触点与触点会因磨擦导致接触不良,并且,该延长片与该按钮之间也需要精确的对位才能导通而产生追踪排查的功能,实际应用上并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光纤接头的发光追踪装置,俾于一光纤缆线二端部的光纤接头后端分别设置一操作单元,该操作单元的外壳表面设置有一延伸压杆,用来对应该外壳内部所设置的一控制电路板的一按键,通过操作任一侧的该延伸压杆而连动按压相对应的该按键,即可通过该内建电力源驱动该同一光纤缆线二端部的二操作单元内部的LED同时发亮,方便操作人员进行跳线操作时的排查工作,大幅提升识别效率的功效。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光纤接头的发光追踪装置,其中该二光纤接头通过一光纤缆线相互连接,该发光追踪装置包括:一对操作单元,该每一操作单元均延伸设置于该每一光纤接头后端,使该光纤缆线分别自该二操作单元内穿出,且该每一操作单元包括一外壳及一控制电路板,该控制电路板设于该外壳内部,且该二控制电路板凭借该信号线完成电性连接,该每一控制电路板上设有一按键、一LED,以及于该一操作单元内设有一内建电力源,该外壳表面对应该每一按键而设有一延伸压杆,使该延伸压杆的方向沿着该光线缆线的方向延伸;及一信号线,电性连接该二LED及该内建电力源,且该信号线位于该光纤缆线一侧;据此,当该光纤接头插置于相对应的设备时,只需通过操作任一侧的该延伸压杆而连动按压相对应的该按键,即可通过该内建电力源驱动该二操作单元内部的LED同时发亮,以提高操作人员进行跳线操作时的识别效率。于一实施例中,该外壳延伸设置于该光纤接头的后端,且该外壳包括一上壳体及一下壳体,使该延伸压杆设于该上壳体表面。并且,该下壳体是一体成型设于该光纤接头的下层,且该上壳体紧密并排设于该光纤接头上层的一侧。另,该延伸压杆是一体成型设于该上壳体表面,其一端连接于该上壳体表面,另一端则利用本身的回复弹力而呈现向上朝后端弯折延伸,且该延伸压杆对应该按键的位置而设有一顶抵部,凭借该顶抵部受压而能抵压该按键,且该延伸压杆延伸后的高度对应位于呈现堆叠设置的该二光纤接头间隔距离的1/3~1/2之间,再者,该延伸压杆末端对应手指而呈现凹弧状设计,其长度超过该光纤接头所接的该光纤缆线端部的长度,使操作人员手指便于靠触按压。应注意的是,为了便于拆装,该上壳体及该下壳体间分别设有复数个卡扣结构,以将二者扣合成一体。于另一实施例中,由于该二操作单元之间的电性连接系并联设置,故不论是按压任一端的该延伸压杆,都能同时使用同一内建电力源驱动该二LED发亮,这样也可避免增加额外的制造成本。据此,当该光纤接头插置于相对应的设备时,只需通过操作任一侧的该延伸压杆而连动按压相对应的该按键,即可通过该内建电力源驱动该二操作单元内部的LED同时发亮,以提高操作人员进行跳线操作时的识别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操作时的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光纤接头;2-发光追踪装置;21-操作单元;211-外壳;2111-上壳体;211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纤接头的发光追踪装置,其中该二光纤接头通过一光纤缆线相互连接,其特征在于,该发光追踪装置包括:/n一对操作单元,该每一操作单元均延伸设置于该每一光纤接头后端,使该光纤缆线分别自该二操作单元内穿出,且该每一操作单元包括一外壳及一控制电路板,该控制电路板设于该外壳内部,且两个该控制电路板凭借该信号线完成电性连接,该每一控制电路板上设有一按键以及一LED,在该操作单元内设有一内建电力源,该外壳表面对应每一该按键而设有一延伸压杆,使该延伸压杆的方向沿着该光线缆线的方向延伸;及/n一信号线,电性连接两个该LED及该内建电力源,且该信号线位于该光纤缆线一侧;/n据此,当该光纤接头插置于相对应的设备时,只需通过操作任一侧的该延伸压杆而连动按压相对应的该按键,即可通过该内建电力源驱动该二操作单元内部的LED同时发亮,以提高操作人员进行跳线操作时的识别效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纤接头的发光追踪装置,其中该二光纤接头通过一光纤缆线相互连接,其特征在于,该发光追踪装置包括:
一对操作单元,该每一操作单元均延伸设置于该每一光纤接头后端,使该光纤缆线分别自该二操作单元内穿出,且该每一操作单元包括一外壳及一控制电路板,该控制电路板设于该外壳内部,且两个该控制电路板凭借该信号线完成电性连接,该每一控制电路板上设有一按键以及一LED,在该操作单元内设有一内建电力源,该外壳表面对应每一该按键而设有一延伸压杆,使该延伸压杆的方向沿着该光线缆线的方向延伸;及
一信号线,电性连接两个该LED及该内建电力源,且该信号线位于该光纤缆线一侧;
据此,当该光纤接头插置于相对应的设备时,只需通过操作任一侧的该延伸压杆而连动按压相对应的该按键,即可通过该内建电力源驱动该二操作单元内部的LED同时发亮,以提高操作人员进行跳线操作时的识别效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接头的发光追踪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壳延伸设置于该光纤接头的后端,且该外壳包括一上壳体及一下壳体,使该延伸压杆设于该上壳体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接头的发光追踪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下壳体是一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宴临
申请(专利权)人:智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