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伸出屋面的管道防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9986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伸出屋面的管道防水装置,其包括伸出屋面的管道和套设在管道外部的套管,所述套管包括设置在管道预留洞口内的第一套管以及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位于第二套管的下方,所述第一套管延伸至屋面内,所述第一套管靠近第二套管的一端设有第一凸缘,所述第二套管靠近第一套管的一端设有第二凸缘,所述第一凸缘下表面与屋面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凸缘与第一凸缘贴合设置,所述第二凸缘与第一凸缘通过螺栓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在保证防水性能的同时方便拆装、方便使用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伸出屋面的管道防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管道防水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伸出屋面的管道防水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管道的使用越来越普遍,无论是在生产还是在生活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管道是用管子、管子联接件和阀门等联接成的用于输送气体、液体或带固体颗粒的流体的装置,主要用在给水、排水、供热、农业灌溉、水力工程以及输气等领域中。管道在运输介质过程中很多情况下会穿过墙体或木板等遮挡物从室外进入到室内或者室内伸出到室外,这时候在室外的管道部分就需要面对很关键的问题,即管道防水的问题,在南方等多雨城市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伸出屋面的管道防水,由于管道与屋顶开口一般都是面向落雨的方向,雨水经过屋顶开口与管道之间的连接处很容易渗透到屋面结构中,进而导致屋面结构受损、屋内渗水等影响生产生活的情况发生,所以伸出屋面的管道防水尤为关键。现有的公开号为CN208604849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伸出屋面的管道防水装置,该装置包括从屋面构造的预留洞口中伸出的管道,所述管道与所述屋面构造接触的下端套设有套管,所述管道的外壁与所述套管的内壁之间填充有砂浆,所述套管与所述管道在结合处的顶部以及根部均设有密封膏,所述管道的外壁还设有防水卷材,且所述防水卷材套设在所述管道上,所述防水卷材沿所述管道的长度方向朝所述屋面构造的内部延伸,所述砂浆位于所述防水卷材与所述套管的内壁之间。该技术有效的解决了管道根部渗漏的难题,有效的提高了管道防止根部渗水的能力。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该装置在安装时需要历经浇筑混凝土、对预留洞口凿毛平整处理、密实细石混凝土、设置防水涂料层、设置防水卷材附加层、设置保温层等一系列流程,在安装过后该装置与管道呈一体连接,管道在经过长期使用后会发生管道损坏而需要维修更换的情况,需要将防水装置破坏掉才可进行维修或者更换,维修或者更换后需要再次经历一遍较为繁琐的过程再次安装防水装置,并且再次安装的防水装置由于结构较为复杂,不方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伸出屋面的管道防水装置,其在保证良好防水性的同时,还具有结构简单、方便拆装及使用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伸出屋面的管道防水装置,包括伸出屋面的管道和套设在管道外部的套管,所述套管包括设置在管道预留洞口内的第一套管以及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位于第二套管的下方,所述第一套管延伸至屋面内,所述第一套管靠近第二套管的一端设有第一凸缘,所述第二套管靠近第一套管的一端设有第二凸缘,所述第一凸缘下表面与屋面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凸缘与第一凸缘贴合设置,所述第二凸缘与第一凸缘通过螺栓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时,首先将管道预留洞口表面附近一圈清理干净平整,将洞口侧壁清理平整,然后将第一套管放置进预留洞口中,保证第一凸缘下表面贴合预留洞口上表面,下一步在第一凸缘外侧浇灌混凝土,使得混凝土与第一凸缘外侧圆周面连接,即将第二套管固定连接在屋面上表面,旋紧螺栓,使得第一凸缘与第二凸缘之间形成挤压;在处于管道预留洞口内的管道出现破损或者是老化需要更换时,通过将第二凸缘与第一凸缘之间的螺栓旋开,即可方便的对该管道装置进行拆卸,综上,该装置具有一定的防水能力,并且非常方便安装、维修以及维护,实现了方便使用的效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凸缘与屋面构造之间还设有由砂浆铺设的找平层,所述找平层与第一凸缘下表面之间设有防水涂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找平层使得第一凸缘与屋面构造之间贴合更加紧密,防水涂料有效的阻挡了雨水渗入,实现了较好的防水效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螺栓穿过第一凸缘、第二凸缘以及找平层后延伸至屋面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第一凸缘更加紧密的贴合在第二凸缘上表面,使得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进一步的提升了装置的防水性能,并且可以将第一套管更加牢固的固定在屋面上。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凸缘上表面设有环形的第二防水垫片,所述第二凸缘下表面设有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二防水垫片卡扣在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水量过多导致雨水淹没第二凸缘时,部分雨水会从第一凸缘与第二凸缘之间的空隙渗透进第二套管与管道连接处,第二防水垫片有效的阻止了雨水的渗入,保证了防水效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防水垫片厚度大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的深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螺栓连接第一凸缘与第二凸缘时,旋紧螺栓,第一凸缘与第二凸缘之间会对第二防水垫片形成挤压作用,使得第二防水垫片与第一凸缘以及第二凸缘之间的贴合更加紧密,提高了第一凸缘与第二凸缘之间的密封性,有效的避免了水从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之间的空隙渗入,使得装置的防水性能更加优秀。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套管内壁与管道外壁之间套设有防水垫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如果将管道与第二套管内壁直接接触,由于第二套管材质的特殊性,使得管道在受热膨胀时会给第二套管一个向外的膨胀力,使得第二套管微变形,在管道冷缩时,第二套管不会向内收缩,长期作用,会导致管道与第二套管之间形成缝隙,进而导致雨水更加容易渗漏,在管道与第二套管之间设置防水垫筒,在管道热胀冷缩发生微小形变时,防水垫筒可以相应的发生部分形变,给予管道足够的变形空间,防水垫筒始终贴合管道外壁,保证了管道与第二套管之间的密封性,同时第三防水垫筒的变形量足够管道热胀冷缩,避免了管道热胀冷缩发生破裂的情况发生。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套管外壁螺纹连接有防护壳,所述防护壳上的螺纹开口的直径大于管道的外径加上第二套管的厚度之和,且小于管道的外径、第二套管的厚度以及防水垫筒三者厚度之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在防护壳绕着第二套管旋紧时,旋紧部分从侧面给予防水垫筒一个朝向管道的压力,使得防水垫筒与管道之间贴合更加紧密,更有效的阻止了雨水渗入;另一方面,防护壳充当第一防水部分,一定程度上隔绝了第二套管与外界的雨水接触,避免第二套管直接与雨水接触,延长了第二套管的使用寿命,在使用过程中,防护壳可以方便的更换以及维护,方便了使用。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防护壳旋紧后底部与屋面上表面抵触,所述防护壳底部设有第一环形凹槽,所述屋面上设有第一防水垫片,所述第一防水垫片卡扣在第一环形凹槽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防护壳旋紧时,防护壳底端会对第一防水垫片向下挤压,使得防护壳底端与屋面之间贴合更加紧密,有效减少了雨水渗入到第一凸缘处,增强了防水装置的防水性能。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防护壳与屋面的抵触端、所述第二套管的顶端与管道的侧壁间均设有防水密封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强了防护壳与屋面抵触端外部的密封性以及第二套管与管道侧壁间的密封性,避免水份从上述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伸出屋面的管道防水装置,包括伸出屋面(1)的管道(2)和套设在管道(2)外部的套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3)包括设置在管道(2)预留洞口内的第一套管(31)以及第二套管(32),所述第一套管(31)位于第二套管(32)的下方,所述第一套管(31)延伸至屋面(1)内,所述第一套管(31)靠近第二套管(32)的一端设有第一凸缘(311),所述第二套管(32)靠近第一套管(31)的一端设有第二凸缘(321),所述第一凸缘(311)下表面与屋面(1)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凸缘(321)与第一凸缘(311)贴合设置,所述第二凸缘(321)与第一凸缘(311)通过螺栓(4)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伸出屋面的管道防水装置,包括伸出屋面(1)的管道(2)和套设在管道(2)外部的套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3)包括设置在管道(2)预留洞口内的第一套管(31)以及第二套管(32),所述第一套管(31)位于第二套管(32)的下方,所述第一套管(31)延伸至屋面(1)内,所述第一套管(31)靠近第二套管(32)的一端设有第一凸缘(311),所述第二套管(32)靠近第一套管(31)的一端设有第二凸缘(321),所述第一凸缘(311)下表面与屋面(1)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凸缘(321)与第一凸缘(311)贴合设置,所述第二凸缘(321)与第一凸缘(311)通过螺栓(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伸出屋面的管道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缘(311)与屋面(1)之间设有固定找平层(5),所述找平层(5)与屋面(1)之间设有防水涂料(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伸出屋面的管道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4)穿过第一凸缘(311)、第二凸缘(321)以及找平层(5)后延伸至屋面(1)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伸出屋面的管道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缘(311)上表面设有环形的第二防水垫片(7),所述第二凸缘(321)下表面设有第二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建东孟志良黄凤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同艺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