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隔音混凝土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9938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隔音混凝土墙,包括混凝土主体,混凝土主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凸块,凸块的顶部开设有竖孔,凸块的两侧均开设第一通孔,混凝土主体的底部开设有凹槽,凹槽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支撑块的两侧贯穿有第二通孔,支撑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放置面,混凝土主体通过竖孔活动连接有钢架,钢架的外表面贯穿有钢架孔,钢架通过钢架孔活动连接有钢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钢架、钢架孔、竖孔、混凝土主体,这样增加了混凝土墙的承重力和混凝土墙的牢固性,从而使得混凝土墙更加的坚固,也大大节省了砌墙的所需要的人力和时间以及成本也提高了砌墙的速度,另外混凝土主体上的宽度为二十四厘米,能够具有一定的隔音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隔音混凝土墙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墙
,具体为一种建筑隔音混凝土墙。
技术介绍
混凝土,简称为“砼(tóng)”: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但现有的混凝土墙,在砌混凝土墙时,需要先将所需要砌墙的高度和宽度先装上模板,并固定和扎好钢筋,在从模板内倒入搅拌好的混凝土在砌混凝土墙时,等混凝土墙凝固后才能再次施工,并还需拆下模板,从而导致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以及成本的问题,且混泥土墙的承重量不够,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建筑隔音混凝土墙。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隔音混凝土墙,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在砌混凝土墙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以及成本,承重量差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建筑隔音混凝土墙,包括混凝土主体,所述混凝土主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的顶部开设有竖孔,所述凸块的两侧均开设第一通孔,所述混凝土主体的底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两侧贯穿有第二通孔,所述支撑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放置面,所述混凝土主体通过竖孔活动连接有钢架,所述钢架的外表面贯穿有钢架孔,所述钢架通过钢架孔活动连接有钢筋。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混凝土主体的宽度为二十四厘米,所述混凝土主体内部为实心。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钢架孔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钢架孔同一垂直线排列,所述钢架孔贯穿于钢架的外表面。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凸块的高度与凹槽的深度相等,所述凸块的宽度与凹槽的宽度相同,所述凸块的外径与凹槽的内径相适配。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竖孔与第一通孔相通,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与第二通孔的直径相同。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混凝土主体包括凹槽两侧的支撑块和支撑块顶部的放置面,所述支撑块与放置面固定连接。(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隔音混凝土墙,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种建筑隔音混凝土墙,通过设置的钢架、钢架孔、竖孔、混凝土主体,传统的砌混凝土墙时,需要先将所需要砌墙的高度和宽度先装上模板,并固定和扎好钢筋,在从模板内倒入搅拌好的混凝土在砌混凝土墙时,等混凝土墙凝固后才能再次施工,并还需拆下模板,从而导致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以及成本,在需要砌混凝土墙时,工作人员首先将混凝土主体的凹槽内砌满混凝土浆,然后将砌满混凝土浆的混凝土主体沿着地基同水平线布放,而在沿着地基同水平线布放混凝土主体的顶部累加时,工作人员只需将混凝土主体的凹槽对准混凝土主体的凸块交错排放,使得布放好的混凝土主体的放置面跟支撑块紧密贴合,砌好之后,工作人员在竖孔内插入钢架,并敲击钢架顶部使得钢架嵌入地基内,再将钢筋用力插入支撑块上的第二通孔并穿过凸块上的第一通孔,使得钢筋能够贯穿通过钢架孔并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从而使得钢筋与钢架交叉增加了混凝土主体的承重力,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所砌混凝土墙所需要承受的重量进行插入钢结构,然后再未插入钢结构的竖孔内倒入混凝土浆并堵住第二通孔,使得混凝土浆不会流出,并使混凝土主体能够充分吸收混凝土浆的水分,使混凝土浆跟混凝土主体产生粘连,从而增加混凝土主体与混凝土主体之间的固定性,而堵住第二通孔会使得混凝土浆能够充分的贯通混凝土主体上的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以及凹槽、竖孔内,这样增加了混凝土墙的承重力和混凝土墙的牢固性,从而使得混凝土墙更加的坚固,也大大节省了砌墙的所需要的人力和时间以及成本也提高了砌墙的速度,另外混凝土主体上的宽度为二十四厘米,能够具有一定的隔音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混凝土主体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钢架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凸块;2、竖孔;3、第一通孔;4、放置面;5、第二通孔;6、支撑块;7、凹槽;8、混凝土主体;801、钢架;802、钢筋;803、钢架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隔音混凝土墙,包括混凝土主体8,混凝土主体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凸块1,凸块1的顶部开设有竖孔2,凸块1的两侧均开设第一通孔3,混凝土主体8的底部开设有凹槽7,凹槽7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块6,支撑块6的两侧贯穿有第二通孔5,支撑块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放置面4,混凝土主体8通过竖孔2活动连接有钢架801,钢架801的外表面贯穿有钢架孔803,钢架801通过钢架孔803活动连接有钢筋802。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混凝土主体8的宽度为二十四厘米,混凝土主体8内部为实心,从而使得混凝土墙能够具有一定的隔音效果。本实施例中,具体的,钢架孔803设置有多个,多个钢架孔803同一垂直线排列,钢架孔803贯穿于钢架801的外表面,使得钢筋802能够贯穿通过钢架孔803并穿过第一通孔3和第二通孔5,从而使得钢筋802与钢架801交叉增加了混凝土主体8的承重力。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凸块1的高度与凹槽7的深度相等,凸块1的宽度与凹槽7的宽度相同,凸块1的外径与凹槽7的内径相适配,而在沿着地基同水平线布放混凝土主体8的顶部累加时,工作人员只需将混凝土主体8的凹槽7对准混凝土主体8的凸块1交错排放,从而使得混凝土墙更加的坚固,也大大节省了砌墙的所需要的人力和时间以及成本也提高了砌墙的速度。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竖孔2与第一通孔3相通,第一通孔3的直径与第二通孔5的直径相同,在未插入钢结构的竖孔2内倒入混凝土浆并堵住第二通孔5,使得混凝土浆不会流出,并使混凝土主体8能够充分吸收混凝土浆的水分,使混凝土浆跟混凝土主体8产生粘连,从而增加混凝土主体8与混凝土主体8之间的固定性,而堵住第二通孔5会使得混凝土浆能够充分的贯通混凝土主体8上的第二通孔5和第一通孔3以及凹槽7、竖孔2内,这样增加了混凝土墙的承重力和混凝土墙的牢固性。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混凝土主体8包括凹槽7两侧的支撑块6和支撑块6顶部的放置面4,支撑块6与放置面4固定连接,从而使得布放好的混凝土主体8的放置面4跟支撑块6紧密贴合。工作原理:本技术安装好过后,首先检查本技术的安装固定以及安全防护,在需要砌混凝土墙时,工作人员首先将混凝土主体8的凹槽7内砌满混凝土浆,然后将砌满混凝土浆的混凝土主体8沿着地基同水平线布放,而在沿着地基同水平线布放混凝土主体8的顶部累加时,工作人员只需将混凝土主体8的凹槽7对准混凝土主体8的凸块1交错排放,使得布放好的混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隔音混凝土墙,包括混凝土主体(8),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主体(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凸块(1),所述凸块(1)的顶部开设有竖孔(2),所述凸块(1)的两侧均开设第一通孔(3),所述混凝土主体(8)的底部开设有凹槽(7),所述凹槽(7)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块(6),所述支撑块(6)的两侧贯穿有第二通孔(5),所述支撑块(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放置面(4),所述混凝土主体(8)通过竖孔(2)活动连接有钢架(801),所述钢架(801)的外表面贯穿有钢架孔(803),所述钢架(801)通过钢架孔(803)活动连接有钢筋(80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隔音混凝土墙,包括混凝土主体(8),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主体(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凸块(1),所述凸块(1)的顶部开设有竖孔(2),所述凸块(1)的两侧均开设第一通孔(3),所述混凝土主体(8)的底部开设有凹槽(7),所述凹槽(7)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块(6),所述支撑块(6)的两侧贯穿有第二通孔(5),所述支撑块(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放置面(4),所述混凝土主体(8)通过竖孔(2)活动连接有钢架(801),所述钢架(801)的外表面贯穿有钢架孔(803),所述钢架(801)通过钢架孔(803)活动连接有钢筋(8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隔音混凝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主体(8)的宽度为二十四厘米,所述混凝土主体(8)内部为实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美叶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飞龙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