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贞华专利>正文

一种室外消防栓防撞减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9884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室外消防栓防撞减震结构,包括消防栓,固定柱,上梁,固定环一,滚筒,位移纵槽,下梁,固定环二,滚筒轴,横向减震弹簧,纵向减震弹簧,位移槽,位移横槽,固定环三,固定环四,消防栓周围设有四根固定柱,固定柱上方转动连接固定环一和固定环二,固定环一固定连接上梁,固定环三固定连接下梁,上梁和下梁通过固定柱构成一个圆形,上梁和下梁之间固定连接滚筒轴,滚筒轴上转动连接滚筒,固定柱下方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横向减震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固定柱下方的减震弹簧,可以使得固定柱朝左右后三个方向缓冲,同时上下梁的弧度可以缓冲,滚筒还可以改变冲撞物体的运动方向,减缓撞击力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室外消防栓防撞减震结构
本技术涉及消防栓领域,具体为一种室外消防栓防撞减震结构。
技术介绍
室外消火栓是设置在建筑物外面消防给水管网上的供水设施,主要供消防车从市政给水管网或室外消防给水管网取水实施灭火,也可以直接连接水带、水枪出水灭火,是扑救火灾的重要消防设施之一,通常设置在室外的消防栓都设置在人行道、马路边上,并没有设置防护措施,马路上的来往车辆发生意外事故失控时,容易对消防栓造成损坏,从而导致消防栓内的水喷出,对交通造成影响,同时也浪费大量水,如果刚好有火灾发生,还会影响消防接水,造成生命财产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室外消防栓防撞减震结构,解决了上述提到的消防栓容易被撞导致损坏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室外消防栓防撞减震结构,包括消防栓,固定柱,上梁,固定环一,滚筒,位移纵槽,下梁,固定环二,滚筒轴,横向减震弹簧,纵向减震弹簧,位移槽,位移横槽,固定环三,固定环四,所述消防栓周围设有四根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上方转动连接固定环一和固定环二,所述固定环一与固定环二贴合且独立转动,所述固定环一固定连接上梁,所述固定环二固定连接另一侧的上梁,所述固定柱下方转动连接固定环三和固定环四,所述固定环三固定连接下梁,所述固定环四固定连接另一侧的下梁,所述上梁和下梁同为弧形且四根上梁和四根下梁通过固定柱构成一个圆形,所述固定柱下方伸入地下位移槽内,所述位移槽分为位移纵槽和位移横槽,所述固定柱位于消防栓一侧固定连接纵向减震弹簧。优选的,所述消防栓周围均匀设有四根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上方转动连接上梁和下梁,所述上梁和下梁为圆弧形。优选的,所述固定柱下方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横向减震弹簧。优选的,所述固定柱下方位于消防栓的内侧固定连接纵向减震弹簧。优选的,所述上梁和下梁之间固定连接滚筒轴,所述滚筒轴有五根且均匀排列在上梁和下梁之间,所述滚筒轴上转动连接滚筒。(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室外消防栓防撞减震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种室外消防栓防撞减震结构,通过四个固定柱之间连接的上梁和下梁,当车辆撞到时,上梁和下梁的弧度可以有缓冲作用。(2)、该种室外消防栓防撞减震结构,通过固定柱下方固定连接的横向减震弹簧和纵向减震弹簧,可以向左右侧和里侧三个方向缓冲,同时力还可通过上梁和下梁传动到相邻的固定柱进行进一步的缓冲。(3)、该种室外消防栓防撞减震结构,通过上梁和下梁之间的滚筒设计,当车辆撞上时可通过滚筒的转动,改变车辆的运动方向,减缓冲击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局部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位移槽俯视图。图中:1、消防栓;2、固定柱;3、上梁;4、固定环一;5、滚筒;6、位移纵槽;7、下梁;8、固定环二;9、滚筒轴;10、横向减震弹簧;11、纵向减震弹簧;12、位移槽;13、位移横槽;14、固定环三;15、固定环四。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中使用的1-消防栓,2-固定柱,3-上梁,4-固定环一,5-滚筒,6-位移纵槽,7-下梁,8-固定环二,9-滚筒轴,10-横向减震弹簧,11-纵向减震弹簧,12-位移槽,13-位移横槽,14-固定环三,15-固定环四均可以通过市场购买或私人订制所得。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室外消防栓防撞减震结构,包括消防栓1,固定柱2,上梁3,固定环一4,滚筒5,位移纵槽6,下梁7,固定环二8,滚筒轴9,横向减震弹簧10,纵向减震弹簧11,位移槽12,位移横槽13,固定环三14,固定环四15,消防栓1周围设有四根固定柱2,固定柱2上方转动连接固定环一4和固定环二8,固定环一4与固定环二8贴合且独立转动,固定环一4固定连接上梁3,固定环二8固定连接另一侧的上梁3,固定柱2下方转动连接固定环三14和固定环四15,固定环三14固定连接下梁7,固定环四15固定连接另一侧的下梁7,上梁3和下梁7同为弧形且四根上梁3和四根下梁7通过固定柱2构成一个圆形,固定柱2下方伸入地下位移槽12内,位移槽12分为位移纵槽6和位移横槽13,固定柱2位于消防栓1一侧固定连接纵向减震弹簧11。其中,消防栓1周围均匀设有四根固定柱2,固定柱2上方转动连接上梁3和下梁7,上梁3和下梁7为圆弧形,通过上梁3和下梁7的圆弧形可以使得上梁3和下梁7发生形变,可以缓震,同时上梁3和下梁7可以传导力,将固定柱2上的力传递给相邻的固定柱2,进一步缓震。其中,固定柱2下方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横向减震弹簧10,可以使得固定柱2向左右两侧缓冲减震。其中,固定柱2下方位于消防栓1的内侧固定连接纵向减震弹簧11,可以使得固定柱2向消防栓1内侧缓冲减震。其中,上梁3和下梁7之间固定连接滚筒轴9,滚筒轴9有五根且均匀排列在上梁3和下梁7之间,滚筒轴9上转动连接滚筒5,可以使得撞来的物体改变运动方向,减缓冲击力。在使用时:首先当物体撞到固定柱2时,固定柱2通过下方的位移纵槽6向内侧运动,固定柱2下方固定连接的纵向减震弹簧被压缩缓冲,因为固定柱2发生位移,所以连接在固定柱2左右两边的上梁3和下梁7弯曲缓冲,同时上梁3和下梁7将力传递给相邻的固定柱2,相邻的固定柱2通过下方的横向减震弹簧10进行缓冲,同时将力传递给另外的上梁3和下梁7弯曲缓冲,进一步达到缓冲的效果,其次当物体撞到固定柱2之间时,固定柱2之间的上梁3和下梁7发生形变,将力传递给左右两端的固定柱2,固定柱2通过下方的横向减震弹簧10进行缓冲减震,同时使得另一侧的上梁3和下梁7发生弯曲形变进行缓冲,同时还可以将力继续传递给另外两个固定柱2进行缓冲减震,最后当物体侧向撞到装置时,滚筒5的转动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减缓物体对装置的冲击力。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综上可得,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室外消防栓防撞减震结构,包括消防栓(1),固定柱(2),上梁(3),固定环一(4),滚筒(5),位移纵槽(6),下梁(7),固定环二(8),滚筒轴(9),横向减震弹簧(10),纵向减震弹簧(11),位移槽(12),位移横槽(13),固定环三(14),固定环四(15),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防栓(1)周围设有四根固定柱(2),所述固定柱(2)上方转动连接固定环一(4)和固定环二(8),所述固定环一(4)与固定环二(8)贴合且独立转动,所述固定环一(4)固定连接上梁(3),所述固定环二(8)固定连接另一侧的上梁(3),所述固定柱(2)下方转动连接固定环三(14)和固定环四(15),所述固定环三(14)固定连接下梁(7),所述固定环四(15)固定连接另一侧的下梁(7),所述上梁(3)和下梁(7)同为弧形且四根上梁(3)和四根下梁(7)通过固定柱(2)构成一个圆形,所述固定柱(2)下方伸入地下位移槽(12)内,所述位移槽(12)分为位移纵槽(6)和位移横槽(13),所述固定柱(2)位于消防栓(1)一侧固定连接纵向减震弹簧(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外消防栓防撞减震结构,包括消防栓(1),固定柱(2),上梁(3),固定环一(4),滚筒(5),位移纵槽(6),下梁(7),固定环二(8),滚筒轴(9),横向减震弹簧(10),纵向减震弹簧(11),位移槽(12),位移横槽(13),固定环三(14),固定环四(15),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防栓(1)周围设有四根固定柱(2),所述固定柱(2)上方转动连接固定环一(4)和固定环二(8),所述固定环一(4)与固定环二(8)贴合且独立转动,所述固定环一(4)固定连接上梁(3),所述固定环二(8)固定连接另一侧的上梁(3),所述固定柱(2)下方转动连接固定环三(14)和固定环四(15),所述固定环三(14)固定连接下梁(7),所述固定环四(15)固定连接另一侧的下梁(7),所述上梁(3)和下梁(7)同为弧形且四根上梁(3)和四根下梁(7)通过固定柱(2)构成一个圆形,所述固定柱(2)下方伸入地下位移槽(12)内,所述位移槽(12)分为位移纵槽(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贞华
申请(专利权)人:徐贞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