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供暖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供暖机组,具体是一种供暖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一方面,现有常见的供暖设备是一种依靠切换采暖末端的水是流向常温侧的水源热泵的蒸发器,还是直接流向采暖末端,来实现根据环境温度变化进行单级和双级耦合运行(以水为耦合换热介质),以保证系统问题和节能需求。但该方式的低温侧系统(低温热泵装置)不能采用低温制冷剂,导致改系统的最低运行温度受限(环境温度需>-35度)。另一方面,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通过制冷剂直接耦合,低温侧(低温热泵装置)采用低温制冷剂,常温侧(常温热泵装置)采用常温制冷剂,虽然解决低温运行温度限制,但不能解决环境温度较高(一般指大于-5度)机组常温侧的安全运行和系统的高能效运行。此外,现有双级压缩技术,解决了压缩比问题,但单一制冷剂仍然无法解决环境温度低于-35度的运行,同时为了满足较高环境温度运行,机组运行能效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通过打开或关闭第一百叶窗、第二百叶窗,以检测通气是否有空气流过耦合换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供暖设备,包括低温热泵装置(1)、常温热泵装置(2),其特征在于:低温热泵装置(1)、常温热泵装置(2)之间设有具备和空气换热能力的耦合装置(3),具备和空气换热能力的耦合装置(3)包括左右或上下密封的耦合区,耦合区内设有耦合换热器(3.1),耦合换热器(3.1)至少为管翅换热器,耦合换热器(3.1)在其上、下或左、右方向上设有第一百叶窗(3.2)、第二百叶窗(3.3),耦合区在第一百叶窗(3.2)的上方设有蒸发风机(3.4);低温热泵装置(1)设有出气端和进液端,且低温热泵装置(1)的气液流路、常温热泵装置(2)的气液流路分别通过管道与耦合换热器(3.1)连接;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暖设备,包括低温热泵装置(1)、常温热泵装置(2),其特征在于:低温热泵装置(1)、常温热泵装置(2)之间设有具备和空气换热能力的耦合装置(3),具备和空气换热能力的耦合装置(3)包括左右或上下密封的耦合区,耦合区内设有耦合换热器(3.1),耦合换热器(3.1)至少为管翅换热器,耦合换热器(3.1)在其上、下或左、右方向上设有第一百叶窗(3.2)、第二百叶窗(3.3),耦合区在第一百叶窗(3.2)的上方设有蒸发风机(3.4);低温热泵装置(1)设有出气端和进液端,且低温热泵装置(1)的气液流路、常温热泵装置(2)的气液流路分别通过管道与耦合换热器(3.1)连接;通过关闭第一百叶窗(3.2)、第二百叶窗(3.3),耦合区呈完全密封状态,以完成低温热泵装置(1)和常温热泵装置(2)之间的通过管翅换热器的翅片导热完成耦合换热,且低温热泵装置(1)、常温热泵装置(2)同时运行,完成低温热泵装置(1)在超低温环境下的制热功能;打开控制第一百叶窗(3.2)、第二百叶窗(3.3),低温热泵装置(1)不运行,常温热泵装置(2)运行,蒸发风机(3.4)运行,蒸发风机(3.4)牵引外界环境空气,空气从上往下依次进入第二百叶窗(3.3)、耦合换热器(3.1)、第一百叶窗(3.2);或者,空气从左往右依次进入第一百叶窗(3.2)、耦合换热器(3.1)、第二百叶窗(3.3),实现常温热泵系统(2)通过耦合换热器(3.1)和环境的空气换热,且常温热泵装置(2)单独运行;以通过控制是否有空气流过耦合换热器(3.1)来实现超低温环境下热泵供暖设备的单级和双级耦合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供暖设备,其特征在于:耦合换热器(3.1)倾斜、横向或纵向设置在耦合区内;耦合区在耦合换热器(3.1)上、下或左、右两外侧分别设有保温板(3.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供暖设备,其特征在于:超低温环境的温度为-20℃至-60℃;所述的第一百叶窗(3.2)和第二百叶窗(3.3)内部呈中空状、且内部分别填充保温材料,或者第一百叶窗(3.2)和第二百叶窗(3.3)外表面侧部均贴敷2到20mm的保温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供暖设备,其特征在于:低温热泵装置(1)包括通过管道连接的第一蒸发器(4)、第一压缩机(5)、第一气液分离器(6)和第一热回收换热器(7);第一蒸发器(4)的上方设有低温侧风机(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供暖设备,其特征在于:耦合换热器(3.1)设有相连通的第一进气口(3.6)和第一出气口(3.8),第一压缩机(5)设有第一排气口(5.1),第一排气口(5.1)和第一进气口(3.6)之间设有第一四通阀(8);第一四通阀(8)设有第一上接头(8.1)和第一下接头(8.2),第一排气口(5.1)、第一上接头(8.1)通过管道连接,第一进气口(3.6)和第一下接头(8.2)通过管道连接;常温热泵装置(2)包括通过管道连接的第二压缩机(9)和主换热器(10)、第二气液分离器(11)和第二热回收换热器(12),第二压缩机(9)和主换热器(10)之间设有第二四通阀(13),第二压缩机(9)设有第二排气口(9.1),主换热器(10)设有第二进气口(10.1),第二四通阀(13)设有第二上接头(13.1)、第二下接头(13.2)和第三下接头(13.3),第二上接头(13.1)和第二排气口(9.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