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利用引退水方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9787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利用引退水方涵装置,涉及污水利用技术领域。包括方涵本体,所述方涵本体内靠近左右两侧设置有第一污水管与第二污水管,所述第一污水管与第二污水管之间设置有密封机构,所述第一污水管的前侧面开设有退水孔,所述第二污水管的前侧面开设有引水孔,所述退水孔与引水孔的前侧面均设置有过滤机构,所述退水孔相对应的圆孔前侧方涵本体前侧面设置有退水管,所述引水孔相对应的圆孔前侧方涵本体前侧面设置有引水管。本发明专利技术占地面积小,结构简单,施工难度低,解决了现有的污水取回水点间距要求的问题,减低污水提升泵功耗,同时有效避免引水管与退水管堵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利用引退水方涵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利用
,具体为一种污水利用引退水方涵装置。
技术介绍
污水源供热行业中,传统的污水利用方式为污水源+换热器+热泵技术,直接换热尾水温度一般为7℃,热源侧出于对污水资源最大限度的利用,污水尾水温度一般设计为8℃,出于换热要求及主机特性,一般主机设计的进出水温为12/5℃,热泵主机利用平均温度较低,系统能效比较小,如果提高进出水温则无法控制污水回水温度,难以实现污水资源最大化利用,用户侧供热规范设计供回水温推荐为50/40℃,热泵主机在大温差时能效比也相对较低,运行工况较差,实际运行状况为大功率制热后间歇性开启。因污水干渠内水流多处于自流状态,需将污水从干渠内引至供热站污水提升泵站,目前传统取回水在干渠上单独设置引退水方涵,引退水方涵间距较远,一般退水方涵多在引水方涵下游60-80m范围,城市污水管网多在城市道路直埋敷设,多个引退水口造成施工和场地要求较高,造成成本和施工协调难度增加,同时引退水容易被污水管道内的垃圾与淤泥堵塞,因此,提出一种污水利用引退水方涵装置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利用引退水方涵装置,包括方涵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涵本体(1)内靠近左右两侧设置有第一污水管(2)与第二污水管(3),所述第一污水管(2)与第二污水管(3)之间设置有密封机构(4),所述密封机构(4)包括轴承座(401)、丝杆(402)、滚珠螺母(403)和密封板(404),所述方涵本体(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轴承座(401),所述轴承座(401)内固定安装有丝杆(402),所述丝杆(402)上设置有滚珠螺母(403),所述滚珠螺母(403)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密封板(404),且密封板(404)将第一污水管(2)与第二污水管(3)相对面的侧面密封,所述第一污水管(2)的前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利用引退水方涵装置,包括方涵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涵本体(1)内靠近左右两侧设置有第一污水管(2)与第二污水管(3),所述第一污水管(2)与第二污水管(3)之间设置有密封机构(4),所述密封机构(4)包括轴承座(401)、丝杆(402)、滚珠螺母(403)和密封板(404),所述方涵本体(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轴承座(401),所述轴承座(401)内固定安装有丝杆(402),所述丝杆(402)上设置有滚珠螺母(403),所述滚珠螺母(403)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密封板(404),且密封板(404)将第一污水管(2)与第二污水管(3)相对面的侧面密封,所述第一污水管(2)的前侧面开设有退水孔(5),所述第二污水管(3)的前侧面开设有引水孔(6),所述退水孔(5)与引水孔(6)的前侧面均设置有过滤机构(7),所述过滤机构(7)包括过滤箱(701)、挡板(702)、格栅板(703)和圆孔(704),所述过滤箱(701)固定安装于第一污水管(2)与第二污水管(3)前侧面,所述过滤箱(701)内壁之间固定安装有挡板(702),所述挡板(702)上靠近上侧设置有格栅板(703),所述过滤箱(701)的前侧面均开设有圆孔(70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喜春田亚飞杨显中赵阳
申请(专利权)人:万江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