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厌氧发酵反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9624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厌氧发酵反应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包括上釜体和下釜体,所述下釜体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多个支脚,且下釜体的中心开设有出料口,所述上釜体的顶部连通设置有入料口和管体一,所述上釜体的顶端固定设置有定位环,且定位环内固定插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贯穿上釜体的顶端侧壁并延伸至装置本体内设置,位于装置本体内的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同轴连接有杆体,通过在装置本体内设置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搅拌杆,使得电机启动时,其输出端带动搅拌杆转动并同时产生带动电机向装置本体内部移动的作用力,此时电机与定位环之间连接处更加紧密,由此避免反应装置运行时电机与上釜体之间的连接处出现缝隙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厌氧发酵反应装置
本技术涉及厌氧发酵生产领域,尤其是一种厌氧发酵反应装置。
技术介绍
沼气发酵又称为厌氧消化、厌氧发酵,是指有机物质在一定的水分、温度和厌氧条件下,通过各类微生物的分解代谢,最终形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可燃性混合气体的过程。现有技术中,厌氧发酵通常会在反应釜中进行,整体结构包括釜体结构以及设置在釜体外部的电机以及设置在釜体内部的搅拌杆,随着反应装置的运行,电机与釜体上端侧壁之间的连接处,会随着电机的运转渐渐偏移晃动进而产生微小缝隙,造成反应装置内部封闭性降低的情况,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厌氧发酵反应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厌氧发酵反应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厌氧发酵反应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包括上釜体和下釜体,所述下釜体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多个支脚,且下釜体的中心开设有出料口,所述上釜体的顶部连通设置有入料口和管体一,所述上釜体的顶端固定设置有定位环,且定位环内固定插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贯穿上釜体的顶端侧壁并延伸至装置本体内设置,位于装置本体内的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同轴连接有杆体,且杆体的侧壁环绕设置有多组搅拌杆,每组所述搅拌杆沿杆体的杆壁倾斜设置,且杆体远离杆体的一端向电机处倾斜。通过在装置本体内设置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搅拌杆,使得电机启动时,其输出端带动搅拌杆转动并同时产生带动电机向装置本体内部移动的作用力,此时电机与定位环之间连接处更加紧密,由此避免反应装置运行时电机与上釜体之间的连接处出现缝隙的情况。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每组所述搅拌杆的数量为五个,且五个搅拌杆沿杆体呈辐射状等距分布,五个搅拌杆的设置提升了杆体转动一圈时的搅拌次数,由此提升反应装置内的搅拌效率,进而提升厌氧反应效率。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杆体的末端固定连接有搅拌棒,且搅拌棒位于出料口的上方设置并与出料口的上端侧壁具有1mm-3mm的距离,搅拌棒的设置使得出料口的上端的原料能够在搅拌棒的搅拌下充分拌匀,避免搅拌杆无法与出料口的上端的原料接触,造成出料口的上端的原料搅拌不均匀的情况。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入料口的端口设置有盖体,且盖体与入料口的上端侧壁通过铰链转动连接,转动连接设置的盖体便于操作人员开合放料,且同时提升了装置本身的气密性。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装置本体的侧壁连通设置有管体二,且管体二的内侧嵌设有一层滤网,管体二具有释放装置本体内液体的作用,其内部嵌设的滤网能够有效阻挡原料,避免原料沿管体二漏出。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搅拌杆的数量为四组,且四组搅拌杆沿杆体的杆壁呈线性等距分布,四组搅拌杆的设置提升了杆体的搅拌效率,进而使得装置本体内各高度的原料均能够搅拌充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在装置本体内设置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搅拌杆,使得电机启动时,其输出端带动搅拌杆转动并同时产生带动电机向装置本体内部移动的作用力,此时电机与定位环之间连接处更加紧密,由此避免反应装置运行时电机与上釜体之间的连接处出现缝隙的情况。2、搅拌棒的设置使得出料口的上端的原料能够在搅拌棒的搅拌下充分拌匀,避免搅拌杆无法与出料口的上端的原料接触,造成出料口的上端的原料搅拌不均匀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厌氧发酵反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厌氧发酵反应装置中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厌氧发酵反应装置中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厌氧发酵反应装置中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装置本体;2、上釜体;3、下釜体;4、入料口;5、管体一;6、盖体;7、定位环;8、电机;9、管体二;10、出料口;11、支脚;12、杆体;13、搅拌杆;14、搅拌棒。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厌氧发酵反应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装置本体1包括上釜体2和下釜体3,下釜体3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多个支脚11,且下釜体3的中心开设有出料口10,上釜体2的顶部连通设置有入料口4和管体一5,入料口4的端口设置有盖体6,且盖体6与入料口4的上端侧壁通过铰链转动连接,转动连接设置的盖体6便于操作人员开合放料,且同时提升了装置本身的气密性;上釜体2的顶端固定设置有定位环7,且定位环7内固定插设有电机8,电机8的输出端贯穿上釜体2的顶端侧壁并延伸至装置本体1内设置,位于装置本体1内的电机8的输出端同轴连接有杆体12,且杆体12的侧壁环绕设置有多组搅拌杆13,搅拌杆13的数量为四组,且四组搅拌杆13沿杆体12的杆壁呈线性等距分布,四组搅拌杆13的设置提升了杆体12的搅拌效率,进而使得装置本体1内各高度的原料均能够搅拌充分,每组搅拌杆13沿杆体12的杆壁倾斜设置,且杆体12远离杆体12的一端向电机8处倾斜;通过在装置本体1内设置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搅拌杆13,使得电机8启动时,其输出端带动搅拌杆13转动并同时产生带动电机8向装置本体1内部移动的作用力,此时电机8与定位环7之间连接处更加紧密,由此避免反应装置运行时电机8与上釜体2之间的连接处出现缝隙的情况。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区别的是:每组搅拌杆13的数量为五个,且五个搅拌杆13沿杆体12呈辐射状等距分布,五个搅拌杆13的设置提升了杆体12转动一圈时的搅拌次数,由此提升反应装置内的搅拌效率,进而提升厌氧反应效率,杆体12的末端固定连接有搅拌棒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厌氧发酵反应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所述装置本体(1)包括上釜体(2)和下釜体(3),所述下釜体(3)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多个支脚(11),且下釜体(3)的中心开设有出料口(10),所述上釜体(2)的顶部连通设置有入料口(4)和管体一(5),所述上釜体(2)的顶端固定设置有定位环(7),且定位环(7)内固定插设有电机(8),所述电机(8)的输出端贯穿上釜体(2)的顶端侧壁并延伸至装置本体(1)内设置,位于装置本体(1)内的所述电机(8)的输出端同轴连接有杆体(12),且杆体(12)的侧壁环绕设置有多组搅拌杆(13);/n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搅拌杆(13)沿杆体(12)的杆壁倾斜设置,且杆体(12)远离杆体(12)的一端向电机(8)处倾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厌氧发酵反应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所述装置本体(1)包括上釜体(2)和下釜体(3),所述下釜体(3)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多个支脚(11),且下釜体(3)的中心开设有出料口(10),所述上釜体(2)的顶部连通设置有入料口(4)和管体一(5),所述上釜体(2)的顶端固定设置有定位环(7),且定位环(7)内固定插设有电机(8),所述电机(8)的输出端贯穿上釜体(2)的顶端侧壁并延伸至装置本体(1)内设置,位于装置本体(1)内的所述电机(8)的输出端同轴连接有杆体(12),且杆体(12)的侧壁环绕设置有多组搅拌杆(13);
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搅拌杆(13)沿杆体(12)的杆壁倾斜设置,且杆体(12)远离杆体(12)的一端向电机(8)处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发酵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搅拌杆(13)的数量为五个,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华蒋小钰郭清吉王学斌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发展中恒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