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锁把手的双向复位机构及门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96070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门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把手的双向复位机构及门锁,其中包括:衬板和设置于衬板上的把手;推动板,沿第一方向放置于衬板的内侧;复位板,与把手固定,随把手一起转动,复位板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凸出拨位,把手转动时,凸出拨位能够带动推动板沿第一方向滑动;弹性件两个分别连接衬板和推动板。上抬或下压把手,复位板转动,其中一侧的凸出拨位跟着转动,带动推动板沿第一方向运动,松开把手后,把手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回到原位。该机构能够实现把手的双向复位:把手上抬反锁‑复位,把手下压开锁‑复位。而且该机构是两个弹性件同时作用使把手复位,可以保护把手平衡,具有好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门锁把手的双向复位机构及门锁
本专利技术涉及门锁
,尤其涉及一种把手双向复位机构及门锁。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门锁大多数只采用单向复位机构,把手只能向下转动用以开锁。另外,人们在门外想要反锁时只能通过机械钥匙来打出反锁方舌;人们在室内反锁时只能转动室内锁面上的反锁旋钮来打出反锁方舌。这与智能电子锁极少用到机械钥匙相矛盾。虽然现在市面上出现了双向复位的门锁,也依靠弹簧使复位板复位,但实际上上抬或者下压把手时,只有其中一个弹簧被拉伸,依靠被拉伸的弹簧回弹力复位,另一个弹簧是不动的,不起作用。并且上抬或者下压把手时,都是单一的开锁动作。因此,需要一种把手双向复位机构及门锁,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把手双向复位机构及门锁,上抬把手可将门反锁,下压把手可开锁,并使这种机构具有复位稳定、平衡的特点。为达到此目的,本专利技术拟采用以下技术方案:1.提供一种把手双向复位机构,包括衬板和设置于所述衬板上的把手,还包括:推动板,沿第一方向运动设置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把手双向复位机构,包括衬板1和转动设置于所述衬板1上的把手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推动板4,沿第一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衬板1的内侧;/n复位板2,与所述把手3固定,能随着所述把手3一起转动,且位于所述衬板1的内侧,所述复位板2的两侧均设置有凸出拨位21和22,所述把手3转动时,所述凸出拨位21和22能够带动所述推动板4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n弹性件5和6,分别连接于所述衬板1和所述推动板4,所述把手3转动松开时,所述弹性件5和6能够通过所述推动板4和所述复位板2使得所述把手3复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把手双向复位机构,包括衬板1和转动设置于所述衬板1上的把手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推动板4,沿第一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衬板1的内侧;
复位板2,与所述把手3固定,能随着所述把手3一起转动,且位于所述衬板1的内侧,所述复位板2的两侧均设置有凸出拨位21和22,所述把手3转动时,所述凸出拨位21和22能够带动所述推动板4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
弹性件5和6,分别连接于所述衬板1和所述推动板4,所述把手3转动松开时,所述弹性件5和6能够通过所述推动板4和所述复位板2使得所述把手3复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双向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衬板1上设置了限位凸台11和15,所述推动板4能够在把手3转动时接触所述限位凸台11和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双向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板4的上设置有挡位凸台42和44,所述把手3转动时,所述复位板2的一个所述凸出拨位21或22能够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闵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爱迪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