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墙分区式梁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79600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挡墙分区式梁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梁场结构包括:制存梁区,所述制存梁区以挖填方的形式形成第一坡度的第一梁场路基;提梁区,与所述制存梁区相邻设置,所述提梁区以挖填方的形式形成第二坡度的第二梁场路基;分区挡墙,设置于所述制存梁区与所述提梁区之间;二供龙门吊安装行走的轨道挡墙,设于所述提梁区并分别与所述分区挡墙的两端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修筑分区挡墙将制存梁区与提梁区分隔开并结合挖填方,实现分区降低梁场功能区的使用坡度,实现了梁场功能区与现场地形的有机结合;分区挡墙的设置能够减少放坡,提高梁场的土地利用率;轨道挡墙的设置能够方便调节龙门吊的行走坡度及行走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挡墙分区式梁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挡墙分区式梁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预制梁场多数设置于直线段桥下附近的场区或桥头平缓路基段,龙门吊行走轨道坡度及梁场功能区坡度处于水平状态,该种方案不适用于陡坡路段或曲线路段。在山区水源保护区,环水保要求高,同时缺少较大的平整场地,红线外征地费用大,后期复垦成本高,且运梁便道修建难度及投入费用大,所以在工区外选址建设预制梁场的方案不可行。另外,工区位于山区互通圈,场地狭小且线路处于曲线段,不具备在线下建设梁场进行制梁、存梁及提梁的条件。为解决上述预制梁场选址建场的难题,查阅资料,在陡坡段建设梁场亦有采取多次分级设置多级台阶建设梁场的方案,其中《台阶式梁场在山区的应用》(刘道华)中提出按照高度50cm多次分级降坡的观点,此种建场方案的提出具有前瞻性,同时也具有一定得局限性。采取多次分级设置多级台阶建设梁场的方案,存在以下不足:(1)梁场多次分级,会降低制存梁区面积的使用率,限制制存梁台座的设置数量,直接制约预制梁施工进度,每一分级区域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挡墙分区式梁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制存梁区,所述制存梁区以挖填方的形式形成第一坡度的第一梁场路基;/n提梁区,与所述制存梁区相邻设置,所述提梁区以挖填方的形式形成第二坡度的第二梁场路基;/n分区挡墙,设置于所述制存梁区与所述提梁区之间;/n二供龙门吊安装行走的轨道挡墙,设于所述提梁区并分别与所述分区挡墙的两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挡墙分区式梁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存梁区,所述制存梁区以挖填方的形式形成第一坡度的第一梁场路基;
提梁区,与所述制存梁区相邻设置,所述提梁区以挖填方的形式形成第二坡度的第二梁场路基;
分区挡墙,设置于所述制存梁区与所述提梁区之间;
二供龙门吊安装行走的轨道挡墙,设于所述提梁区并分别与所述分区挡墙的两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墙分区式梁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存梁区还包括在所述第一梁场路基上设置制存梁区轨道基础面,所述第一梁场路基的路基坡度及所述制存梁区轨道基础面的坡度均为0.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挡墙分区式梁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梁场路基的路基坡度为1.5%,所述轨道挡墙的顶面坡度为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墙分区式梁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区挡墙包括衡重式挡墙及连接于所述衡重式挡墙的两端与两侧的所述轨道挡墙之间的悬臂式挡墙,所述衡重式挡墙采用片石混凝土浇筑形成,所述悬臂式挡墙与所述轨道挡墙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挡墙分区式梁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衡重式挡墙部分设于所述第一梁场路基和所述第二梁场路基以下,部分设于所述第一梁场路基和所述第二梁场路基以上,所述分区挡墙靠近制存梁区的一侧顺序设置有级配碎石反滤层及透水土工布,所述级配碎石反滤层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梁场路基之间通过夯实于所述第一梁场路基内的黏土连接,所述衡重式挡墙的底部铺设有碎石垫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国栋刘军营陈新喜朱威李赟陈韬郎金铭吴光辉龚智文陈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