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挑混凝土结构分段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79553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悬挑混凝土结构分段施工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现有的型钢进行支撑虽然能够对悬挑混凝土结构进行一次性的浇筑,但型钢过于笨重且截面较大,从而导致型钢运输和安装均比较麻烦,而钢丝绳斜拉的方式需要事先在建筑主体沿混凝土悬挑正上的位置预埋多个锚筋,从而导致后期锚筋拆卸不方便,会对主体结构造成破坏的问题,通过对悬挑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法进行改良和优化,使得悬挑混凝土结构能够分段施工,避免了传统施工方法产生的弊端,同时在悬挑混凝土结构施工所用的支撑装置的作用下方便稳定快速的对悬挑混凝土结构进行分段施工,极大的方便了对悬挑混凝土结构的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悬挑混凝土结构分段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方法
,具体为一种悬挑混凝土结构分段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的基建技术快速的成长,同时在全国各地各种建筑物拔地而起,其中很多建筑需要在建筑主体的某个位置进行悬挑混凝土结构施工,而往往在悬挑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过程对悬挑混凝土结构支撑时施工的技术难点,位置较低的悬挑混凝土结构可以从地面搭建手脚架进行支撑,且位置较低的悬挑混凝土施工由于方便支撑其施工难度也较低,但是如果悬挑混凝土的位置距离地面过高时就会导致地面搭建手脚架的方式在经济以及作用力的方面均不适用,悬挑混凝土结构支撑装置的施工难度大,而传统的高位置悬挑混凝土结构支撑方法多采用型钢支撑或者利用钢丝绳斜拉的方式进行支撑;但是现有的悬挑混凝土施工的方法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型钢进行支撑虽然能够对悬挑混凝土结构进行一次性的浇筑,型钢的过于笨重且截面较大,从而导致型钢运输和安装均比较麻烦,而钢丝绳斜拉的方式需要事先在建筑主体沿混凝土悬挑正上的位置预埋多个锚筋,从而导致后期锚筋拆卸不方便,会对主体结构造成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悬挑混凝土结构分段施工方法,旨在改善现有的型钢进行支撑虽然能够对悬挑混凝土结构进行一次性的浇筑,但型钢过于笨重且截面较大,从而导致型钢运输和安装均比较麻烦,而钢丝绳斜拉的方式需要事先在建筑主体沿混凝土悬挑正上的位置预埋多个锚筋,从而导致后期锚筋拆卸不方便,会对主体结构造成破坏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悬挑混凝土结构分段施工方法,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S1:施工准备施工前先根据施工的环境对结构施工的各个位置的合理的计算,并对悬挑混凝土结构分段施工载荷进行设计和计算,之后根据设计对悬挑混凝土结构进行分段的范围进行确定,确定分段结构后根据设计计算数据对支撑装置的强度进行验算,以保证支撑装置的结构强度满足使用需求;S2:支撑装置和模板的安装根据设计需求将三角支撑架安装在对应的位置,之后将混凝土施工模板安装在三角支撑架顶端,并对混凝土施工模板进行固定和安装,使得三角支撑架和混凝土施工模板之间能够稳定的连接在一起。S3:第一段结构施工在安装完成的混凝土施工模板内部进行钢筋网的绑扎,在绑扎钢筋网时将钢筋网朝向第二段结构的方向预留出钢筋,以便于分段施工的悬挑结构能够稳定,第一段结构建筑边缘以内的部分,模板支架按常规楼板做法即可,悬挑部分的三角支撑架通过螺栓固定在墙体上,三角支撑架搭设范围不超过第一段结构的范围。施工时应在可受力范围的边界设竖向安全防护,并设有防止跨越的标示牌,第一段结构施工时,悬挑主梁主筋一般通长设置,板筋可在施工缝附近断开,在挑梁施工缝处,如果剪力较大,可设置胡须筋;S4:混凝土养护已浇筑成型的结构,很多情况下结构本身不能承担这一荷载,特别是水平方向的荷载,因此需要增加梁板配筋并保留梁板以及其下若干梁板模板的支撑装置,必要时增设支撑,并定时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和加固,直至混凝土凝固情况满足设计需求;S5:支撑装置延伸加固在第一段结构施工完毕后在三角支撑架前端插入承托杆,并使得承托杆和三角支撑架固定连接在一起,然后在承托杆底面靠近前端的位置转动连接有套杆,并在套杆底端连接有插杆,并在插杆底端转动连接有连接脚,使得套杆和插杆的配合能够稳定的对承托杆进行支撑,便于承托杆的稳定,方便承托杆稳定的对模板进行支撑;S6:模板延长和固定在承托杆安装和固定完毕后,然后在承托杆上表面安装第二段结构混凝土施工模板,并使得第二段结构的混凝土施工模板和第一段的混凝土施工模板紧密对接,在施工模板对接完成后在第二段结构混凝土施工模板表面进行钢筋网的绑扎。S7:第二段结构施工在第二段结构的钢筋网困扎完毕后即可对第二段结构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第二段混凝土表面进行收光,以保证整个悬挑结构表面光滑;S8:结构完成并养护在整个悬挑混凝土结构完成后要根据施工要求定时对悬挑混凝土进行浇水,以保证悬挑混凝土结构不会因缺水出现干裂,进而影响整个悬挑混凝土结构的性能;S9:结构表面处理在悬挑混凝土结构凝固条件满足使用需求后将对悬挑混凝土结构表面进行处理,使得悬挑混凝土结构表面的瑕疵位置得以修复,在保证整个悬挑混凝土的结构性满足使用需求后也保证整个悬挑混凝土表面美观;S10:模板和支撑装置拆卸待整个悬挑混凝土结构施工完毕且混凝土凝固条件满足拆卸需求后即可对混凝土模板和支撑装置进行拆卸,在对混凝土模板和支撑装置拆卸完毕后在对悬挑混凝土结构底面进行处理,使得悬挑混凝土表面的瑕疵部位得以修复和使用。进一步的,第一段结构主要为建筑物外围线以内的结构,第一段结构可包括一部分悬挑结构,且第一段施工的悬挑结构不易过长。进一步的,三角支撑架通过螺栓安装固定在墙壁上,使得三角支撑架和墙壁之间配合足够的紧密。进一步的,混凝土浇筑按先内部结构后悬挑部刀顺序施工,对屋面构架,梁柱不得同时浇筑。进一步的,插杆和套杆之间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所述连接脚和墙壁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进一步的,第二段结构的钢筋网和第一段结构的钢筋网焊接在一起,使得第二段结构和第一段结构能够西形成稳定的整体结构。进一步的,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要对混凝土进行边浇筑边振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对悬挑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法进行改良和优化,使得悬挑混凝土结构能够分段施工,避免了传统施工方法产生的弊端,同时在悬挑混凝土结构施工所用的支撑装置的作用下方便稳定快速的对悬挑混凝土结构进行分段施工,极大的方便了对悬挑混凝土结构的施工。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悬挑混凝土结构施工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悬挑混凝土结构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三角支撑架;2-承托杆;3-套杆;4-插杆;5-连接脚。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参照图1和图2所示: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悬挑混凝土结构分段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施工准备/n施工前先根据施工的环境对结构施工的各个位置的合理的计算,并对悬挑混凝土结构分段施工载荷进行设计和计算,之后根据设计对悬挑混凝土结构进行分段的范围进行确定,确定分段结构后根据设计计算数据对支撑装置的强度进行验算,以保证支撑装置的结构强度满足使用需求;/nS2:支撑装置和模板的安装/n根据设计需求将三角支撑架安装在对应的位置,之后将混凝土施工模板安装在三角支撑架顶端,并对混凝土施工模板进行固定和安装,使得三角支撑架和混凝土施工模板之间能够稳定的连接在一起。/nS3:第一段结构施工/n在安装完成的混凝土施工模板内部进行钢筋网的捆扎,在捆扎钢筋网时将钢筋网朝向第二段结构的方向预留出钢筋,以便于分段施工的悬挑结构能够稳定,第一段结构建筑边缘以内的部分,模板支架按常规楼板做法即可,悬挑部分的三角支撑架通过螺栓固定在墙体上,三角支撑架搭设范围不超过第一段结构的范围。施工时应在可受力范围的边界设竖向安全防护,并设有防止跨越的标示牌,第一段结构施工时,悬挑主梁主筋一般通长设置,板筋可在施工缝附近断开,在挑梁施工缝处,如果剪力较大,可设置胡须筋;/nS4:混凝土养护/n已浇筑成型的结构,很多情况下结构本身不能承担这一荷载,特别是水平方向的荷载,因此需要增加梁板配筋并保留梁板以及其下若干梁板模板的支撑装置,必要时增设支撑,并定时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和加固,直至混凝土凝固情况满足设计需求;/nS5:支撑装置延伸加固/n在第一段结构施工完毕后在三角支撑架前端插入承托杆,并使得承托杆和三角支撑架固定连接在一起,然后在承托杆底面靠近前端的位置转动连接有套杆,并在套杆底端连接有插杆,并在插杆底端转动连接有连接脚,使得套杆和插杆的配合能够稳定的对承托杆进行支撑,便于承托杆的稳定,方便承托杆稳定的对模板进行支撑;/nS6:模板延长和固定/n在承托杆安装和固定完毕后,然后在承托杆上表面安装第二段结构混凝土施工模板,并使得第二段结构的混凝土施工模板和第一段的混凝土施工模板紧密对接,在施工模板对接完成后在第二段结构混凝土施工模板表面进行钢筋网的困扎。/nS7:第二段结构施工/n在第二段结构的钢筋网困扎完毕后即可对第二段结构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第二段混凝土表面进行收光,以保证整个悬挑结构表面光滑;/nS8:结构完成并养护/n在整个悬挑混凝土结构完成后要根据施工要求定时对悬挑混凝土进行浇水,以保证悬挑混凝土结构不会因缺水出现干裂,进而影响整个悬挑混凝土结构的性能;/nS9:结构表面处理/n在悬挑混凝土结构凝固条件满足使用需求后将对悬挑混凝土结构表面进行处理,使得悬挑混凝土结构表面的瑕疵位置得以修复,在保证整个悬挑混凝土的结构性满足使用需求后也保证整个悬挑混凝土表面美观;/nS10:模板和支撑装置拆卸/n待整个悬挑混凝土结构施工完毕且混凝土凝固条件满足拆卸需求后即可对混凝土模板和支撑装置进行拆卸,在对混凝土模板和支撑装置拆卸完毕后在对悬挑混凝土结构底面进行处理,使得悬挑混凝土表面的瑕疵部位得以修复和使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挑混凝土结构分段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施工准备
施工前先根据施工的环境对结构施工的各个位置的合理的计算,并对悬挑混凝土结构分段施工载荷进行设计和计算,之后根据设计对悬挑混凝土结构进行分段的范围进行确定,确定分段结构后根据设计计算数据对支撑装置的强度进行验算,以保证支撑装置的结构强度满足使用需求;
S2:支撑装置和模板的安装
根据设计需求将三角支撑架安装在对应的位置,之后将混凝土施工模板安装在三角支撑架顶端,并对混凝土施工模板进行固定和安装,使得三角支撑架和混凝土施工模板之间能够稳定的连接在一起。
S3:第一段结构施工
在安装完成的混凝土施工模板内部进行钢筋网的捆扎,在捆扎钢筋网时将钢筋网朝向第二段结构的方向预留出钢筋,以便于分段施工的悬挑结构能够稳定,第一段结构建筑边缘以内的部分,模板支架按常规楼板做法即可,悬挑部分的三角支撑架通过螺栓固定在墙体上,三角支撑架搭设范围不超过第一段结构的范围。施工时应在可受力范围的边界设竖向安全防护,并设有防止跨越的标示牌,第一段结构施工时,悬挑主梁主筋一般通长设置,板筋可在施工缝附近断开,在挑梁施工缝处,如果剪力较大,可设置胡须筋;
S4:混凝土养护
已浇筑成型的结构,很多情况下结构本身不能承担这一荷载,特别是水平方向的荷载,因此需要增加梁板配筋并保留梁板以及其下若干梁板模板的支撑装置,必要时增设支撑,并定时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和加固,直至混凝土凝固情况满足设计需求;
S5:支撑装置延伸加固
在第一段结构施工完毕后在三角支撑架前端插入承托杆,并使得承托杆和三角支撑架固定连接在一起,然后在承托杆底面靠近前端的位置转动连接有套杆,并在套杆底端连接有插杆,并在插杆底端转动连接有连接脚,使得套杆和插杆的配合能够稳定的对承托杆进行支撑,便于承托杆的稳定,方便承托杆稳定的对模板进行支撑;
S6:模板延长和固定
在承托杆安装和固定完毕后,然后在承托杆上表面安装第二段结构混凝土施工模板,并使得第二段结构的混凝土施工模板和第一段的混凝土施工模板紧密对接,在施工模板对接完成后在第二段结构混凝土施工模板表面进行钢筋网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宇江涛李万旺董黎平王正文高伦豪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蕉岭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