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环境修复的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95470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环境修复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支撑机构、净化机构,所述支撑机构的上表面一侧设置有所述净化机构,还包括用于初次过滤污水的滤杂机构,所述滤杂机构包括垫块、气罐、连接管、中转箱、进污管、集流块、分流管、初滤箱、第一过滤箱、下污管,所述中转箱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支撑机构的上表面一侧,所述中转箱的上部焊接有所述下污管,所述下污管的上部焊接有所述初滤箱,所述初滤箱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所述第一过滤箱,所述初滤箱的上部焊接有所述分流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滤杂机构的设置使得在污水处理的时避免了水中的杂质对污水处理造成的不必要的困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环境修复的污水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特别是涉及用于环境修复的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但是现有的污水处理装置不能对污水中的大颗粒物处理到位进而影响污水处理工作的开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用于环境修复的污水处理装置。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用于环境修复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支撑机构、净化机构,所述支撑机构的上表面一侧设置有所述净化机构,还包括用于初次过滤污水的滤杂机构,所述滤杂机构包括垫块、气罐、连接管、中转箱、进污管、集流块、分流管、初滤箱、第一过滤箱、下污管,所述中转箱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支撑机构的上表面一侧,所述中转箱的上部焊接有所述下污管,所述下污管的上部焊接有所述初滤箱,所述初滤箱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所述第一过滤箱,所述初滤箱的上部焊接有所述分流管,所述分流管的上部通过螺栓连接有所述集流块,所述集流块的上部焊接有所述进污管,所述中转箱的上表面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所述垫块,所述垫块的上部设置有所述气罐,所述气罐的一侧焊接有所述连接管。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垫板、固定孔,所述垫板设置在所述滤杂机构的下部,所述垫板的四角设置有所述固定孔。优选的,所述净化机构包括净化箱、活性炭板、连通管、出水块、压力泵,所述连通管焊接在所述滤杂机构的一侧,所述连通管的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所述压力泵,所述压力泵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净化箱,所述净化箱的一侧焊接有所述出水块,所述净化箱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所述活性炭板。优选的,所述净化箱、活性炭板、连通管、出水块、压力泵、第二过滤箱,所述连通管焊接在所述滤杂机构的一侧,所述连通管的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所述压力泵,所述压力泵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净化箱,所述净化箱的一侧焊接有所述出水块,所述净化箱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所述活性炭板,所述净化箱的前部滑动连接有所述第二过滤箱。有益效果在于:利用滤杂机构的设置使得在污水处理的时避免了水中的杂质对污水处理造成的不必要的困难。本技术的附加技术特征及其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内容中阐述地更加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具体实践可以了解到。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所述用于环境修复的污水处理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用于环境修复的污水处理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正视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用于环境修复的污水处理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用于环境修复的污水处理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的正视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支撑机构;101、垫板;102、固定孔;2、滤杂机构;201、垫块;202、气罐;203、连接管;204、中转箱;205、进污管;206、集流块;207、分流管;208、初滤箱;209、第一过滤箱;210、下污管;3、净化机构;301、净化箱;302、活性碳板;303、连通管;304、出水块;305、压力泵;306、第二过滤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用于环境修复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支撑机构1、净化机构3,支撑机构1的上表面一侧设置有净化机构3,还包括用于初次过滤污水的滤杂机构2,滤杂机构2包括垫块201、气罐202、连接管203、中转箱204、进污管205、集流块206、分流管207、初滤箱208、第一过滤箱209、下污管210,中转箱204通过螺栓连接在垫板101的上表面一侧,能将初次过滤后的污水中转进入下一机构,中转箱204的上部焊接有下污管210,过滤后的污水通过此处进入中转箱204内,下污管210的上部焊接有初滤箱208,是对污水进行初次过滤的位置,初滤箱208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过滤箱209,对污水进行初次过滤,初滤箱208的上部焊接有分流管207,将污水的流入分散进而提高其流进效率,分流管207的上部通过螺栓连接有集流块206,污水在此处汇集,集流块206的上部焊接有进污管205,污水从此处进入机器内部,中转箱204的上表面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垫块201,垫块201的上部设置有气罐202,内部储存有气体,气罐202的一侧焊接有连接管203,将气体通入中转箱204内部。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支撑机构1包括垫板101、固定孔102,垫板101设置在滤杂机构2的下部,垫板101的四角设置有固定孔102;净化机构3包括净化箱301、活性炭板302、连通管303、出水块304、压力泵305,连通管303焊接在中转箱204的一侧,中转箱204内部的污水从此处进入净化机构3内,连通管303的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压力泵305,能够产生吸力将水抽出,压力泵305的一侧设置有净化箱301,是将污水净化的位置,净化箱301的一侧焊接有出水块304,净化后的污水从此处排出,净化箱30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性炭板302,能将污水进行净化。工作原理:将污水从进污管205注入,在第一过滤箱209的作用下将污水进行初步过滤,然后进入中转箱204内部,在压力泵305的作用下将其抽进下一机构,在活性炭板302的作用下对其净化,结束后从出水块304排出,至此全部工作结束。实施例2:如图3和图4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净化箱301、活性炭板302、连通管303、出水块304、压力泵305、第二过滤箱306,连通管303焊接在中转箱204的一侧,中转箱204内部的污水从此处进入净化机构3内,连通管303的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压力泵305,能够产生吸力将水抽出,压力泵305的一侧设置有净化箱301,是将污水净化的位置,净化箱301的一侧焊接有出水块304,污水净化过后从此处排出,净化箱30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性炭板302,能将污水进行净化,净化箱301的前部滑动连接有第二过滤箱306,更小的网孔能将更小的颗粒滤除,工作时,将污水从进污管205注入,在第一过滤箱209的作用下将污水进行初步过滤,然后进入中转箱204内部,在压力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环境修复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支撑机构、净化机构,所述支撑机构的上表面一侧设置有所述净化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初次过滤污水的滤杂机构,所述滤杂机构包括垫块、气罐、连接管、中转箱、进污管、集流块、分流管、初滤箱、第一过滤箱、下污管,所述中转箱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支撑机构的上表面一侧,所述中转箱的上部焊接有所述下污管,所述下污管的上部焊接有所述初滤箱,所述初滤箱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所述第一过滤箱,所述初滤箱的上部焊接有所述分流管,所述分流管的上部通过螺栓连接有所述集流块,所述集流块的上部焊接有所述进污管,所述中转箱的上表面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所述垫块,所述垫块的上部设置有所述气罐,所述气罐的一侧焊接有所述连接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环境修复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支撑机构、净化机构,所述支撑机构的上表面一侧设置有所述净化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初次过滤污水的滤杂机构,所述滤杂机构包括垫块、气罐、连接管、中转箱、进污管、集流块、分流管、初滤箱、第一过滤箱、下污管,所述中转箱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支撑机构的上表面一侧,所述中转箱的上部焊接有所述下污管,所述下污管的上部焊接有所述初滤箱,所述初滤箱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所述第一过滤箱,所述初滤箱的上部焊接有所述分流管,所述分流管的上部通过螺栓连接有所述集流块,所述集流块的上部焊接有所述进污管,所述中转箱的上表面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所述垫块,所述垫块的上部设置有所述气罐,所述气罐的一侧焊接有所述连接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环境修复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垫板、固定孔,所述垫板设置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谷清刘峰高启凤李小华杨秀丽周萌王慧芳田大威郭振林张志永刘洪超胡龙兵杜嘉祥焦剑妮陈雪娇
申请(专利权)人:三河市华勘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