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郝娟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电气施工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94728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电气施工固定结构,包括顶板,所述顶板的两端皆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通过轴承设置有转轴一,所述转轴一外侧的两端皆垂直焊接有支撑杆,且支撑杆远离转轴一的一端设置有万向轮,所述转轴一中部的外侧设置有齿轮辊,所述顶板中间位置处的两侧皆设置有侧板,且两个所述侧板之间通过轴承设置有转轴二,且转轴二的一端延伸至侧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斜齿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将顶板调节至接近地面,便于将较重的电气化设备移动至顶板顶部,降低了劳动程度,且在托举电气化设备时,只需转动把手即将电气化设备的托举至合适高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电能,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值得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电气施工固定结构
本技术涉及施工固定
,具体的涉及一种建筑电气施工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建筑中,利用现代先进的科学理论及电气技术,创造一个人性化生活环境的电气系统,统称范围建筑电气,建筑电气的作用是服务于建筑内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娱乐、安全等,建筑电气包含,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接地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全防范系统、设备自动化系统、有线电视系统、综合布线、有线广播及扩声系统、会议系统等,而这些电气中有较多设备需要安装于建筑物的高处,而在安装时就需要将其电气固定在所需安装位置的地方后再进行进一步的安装,从而使得安装过程过于繁琐,而目前的固定装置大多通过人力进行托举,使用时较为费力。国家知识产权局2019年2月26日授权了一件名为“一种建筑电气施工固定结构”的技术专利,其申请号为;201820896272.8,该专利过通过电动升降杆带动托举座上的电气设备移动至合适高度进行安装,避免通过人力进行托举,降低了劳动强度,但是该专利在使用时,存在以下缺陷,1、通过电能进行驱动,这样该专利在使用时,需要携带电源或者在附近外接电源,而携带电源增加该专利的重,量,不便于移动,而外接电源十分麻烦,2、该专利托举座位于底座上方,托举座下降高度有限,当电气设备较重时,还需人力将电气设备搬至托举座顶部,提高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电气施工固定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电气施工固定结构,包括顶板,所述顶板的两端皆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通过轴承设置有转轴一,所述转轴一外侧的两端皆垂直焊接有支撑杆,且支撑杆远离转轴一的一端设置有万向轮,所述转轴一中部的外侧设置有齿轮辊,所述顶板中间位置处的两侧皆设置有侧板,且两个所述侧板之间通过轴承设置有转轴二,且转轴二的一端延伸至侧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斜齿轮,所述斜齿轮正上方的顶板侧壁铰接有铰接杆,所述铰接杆铰接轴上设置有扭簧,且铰接杆的底端延伸至斜齿轮的斜齿内部,所述铰接杆的一侧的顶板侧壁固定有固定块,所述转轴二两侧的顶板底部滑动设置有滑块,且滑块远离转轴二的一侧设置有齿条板,且齿条板与齿轮辊相互啮合,所述滑块靠近转轴二的一端设置有固定绳,其中一个固定绳远离滑块的一端与转轴二顶端固定连接,另一个固定绳远离滑块的一端与转轴二底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齿条板外侧的顶板底部设置有U型定位块。优选的,两个所述支撑杆之间设置有连接杆。优选的,所述斜齿轮一侧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把手。优选的,所述固定绳为钢丝绳。3.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顶部的凹槽内部通过轴承设置转轴一,且在转轴一两端设置支撑杆,支撑杆的末端设置万向轮,在转轴中间处设置齿轮辊,并在顶板中间位置处的两侧皆设置侧板,且两个侧板之间通过轴承设置转轴二,且转轴二的一端延伸至侧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斜齿轮,斜齿轮正上方的顶板侧壁铰接铰接杆,铰接杆铰接轴上设置扭簧,且铰接杆的底端延伸至斜齿轮的斜齿内部,铰接杆的一侧的顶板侧壁固定有固定块,转轴二两侧的顶板底部滑动设置滑块,且滑块远离转轴二的一侧设置齿条板,且齿条板与齿轮辊相互啮合,滑块靠近转轴二的一端设置固定绳,其中一个固定绳远离滑块的一端与转轴二顶端固定连接,另一个固定绳远离滑块的一端与转轴二底端固定连接,应用时,可使顶板与两侧的支撑杆之间的夹角为钝角,顶板接近地面,在对较重的电气设备进行托举时,便于将电气设备搬至顶板顶部,降低了劳动程度,转动把手使得斜齿轮转动,进而带动转轴二转动,而转轴二转动通过固定绳带动两个滑块同时向转轴二一侧移动,从而通过齿条板带动两个齿轮辊转动,而齿轮辊转动带动转轴一转动,使得顶板两侧的支撑杆向内翻转,当顶部两侧的支撑杆内翻转时,顶板的会缓慢向上移动,使得顶板将电气设备托举至合适高度,且在托举过程中,斜齿轮顺时针转动时,会推动铰接杆不停向右侧摆动,因为铰接杆左侧设置固定块,铰接杆无法向左侧摆动,进而可限制斜齿轮逆时针转动,从而在托举电气化设备时,只需转动把手即将电气化设备的托举至合适高度,本技术无需电能,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值得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A-A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转轴一,2-顶板,21-凹槽,3-支撑杆,4-万向轮,5-齿条板,6-固定块,7-把手,8-斜齿轮,9-齿轮辊,10-连接杆,11-转轴二,12-滑块,121-固定绳,13-侧板,14-U型定位块,15-铰接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如图1-3所示的一种建筑电气施工固定结构,包括顶板2,顶板2的两端皆设置有凹槽21,凹槽21的内部通过轴承设置有转轴一1,转轴一1外侧的两端皆垂直焊接有支撑杆3,且支撑杆3远离转轴一1的一端设置有万向轮4,万向轮4为带有锁定功能的万向轮4,两个支撑杆3之间设置有连接杆10,转轴一1中部的外侧设置有齿轮辊9,顶板2中间位置处的两侧皆设置有侧板13,且两个侧板13之间通过轴承设置有转轴二11,且转轴二11的一端延伸至侧板1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斜齿轮8,斜齿轮8一侧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把手7,斜齿轮8正上方的顶板2侧壁铰接有铰接杆15,铰接杆15铰接轴上设置有扭簧,且铰接杆15的底端延伸至斜齿轮8的斜齿内部,铰接杆15的一侧的顶板2侧壁固定有固定块6,转轴二11两侧的顶板2底部滑动设置有滑块12,且滑块12远离转轴二11的一侧设置有齿条板5,且齿条板5与齿轮辊9相互啮合,齿条板5外侧的顶板2底部设置有U型定位块14,滑块12靠近转轴二11的一端设置有固定绳121,其中一个固定绳121远离滑块12的一端与转轴二11顶端固定连接,另一个固定绳121远离滑块12的一端与转轴二11底端固定连接,固定绳121为钢丝绳。工作原理:应用时,可使顶板2与两侧的支撑杆3之间的夹角为钝角,顶板2接近地面,在对较重的电气设备进行托举时,便于将电气设备搬至顶板2顶部,降低了劳动程度,转动把手7使得斜齿轮8转动,进而带动转轴二11转动,而转轴二11转动通过固定绳带动两个滑块12同时向转轴二11一侧移动,从而通过齿条板5带动两个齿轮辊9转动,而齿轮辊9转动带动转轴一1转动,使得顶板2两侧的支撑杆3向内翻转,当顶板2两侧的支撑杆3内翻转时,顶板2的会缓慢向上移动,将顶板2将电气设备托举至合适高度,且在托举过程中,斜齿轮8顺时针转动时,铰接杆15的铰接轴设置扭簧,使得铰接杆15不停向右侧摆动,因为铰接杆15左侧设置固定块6,铰接杆15无法向左侧摆动,进而可限制斜齿轮8逆时针转动,从而在托举电气化设备时,只需顺时针转动把手7即可将电气化设备托举至合适的高度,本技术无需电能,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值得推广使用。本
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电气施工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2),所述顶板(2)的两端皆设置有凹槽(21),所述凹槽(21)的内部通过轴承设置有转轴一(1),所述转轴一(1)外侧的两端皆垂直焊接有支撑杆(3),且支撑杆(3)远离转轴一(1)的一端设置有万向轮(4),所述转轴一(1)中部的外侧设置有齿轮辊(9),所述顶板(2)中间位置处的两侧皆设置有侧板(13),且两个所述侧板(13)之间通过轴承设置有转轴二(11),且转轴二(11)的一端延伸至侧板(1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斜齿轮(8),所述斜齿轮(8)正上方的顶板(2)侧壁铰接有铰接杆(15),所述铰接杆(15)铰接轴上设置有扭簧,且铰接杆(15)的底端延伸至斜齿轮(8)的斜齿内部,所述铰接杆(15)的一侧的顶板(2)侧壁固定有固定块(6),所述转轴二(11)两侧的顶板(2)底部滑动设置有滑块(12),且滑块(12)远离转轴二(11)的一侧设置有齿条板(5),且齿条板(5)与齿轮辊(9)相互啮合,所述滑块(12)靠近转轴二(11)的一端设置有固定绳(121),其中一个固定绳(121)远离滑块(12)的一端与转轴二(11)顶端固定连接,另一个固定绳(121)远离滑块(12)的一端与转轴二(11)底端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电气施工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2),所述顶板(2)的两端皆设置有凹槽(21),所述凹槽(21)的内部通过轴承设置有转轴一(1),所述转轴一(1)外侧的两端皆垂直焊接有支撑杆(3),且支撑杆(3)远离转轴一(1)的一端设置有万向轮(4),所述转轴一(1)中部的外侧设置有齿轮辊(9),所述顶板(2)中间位置处的两侧皆设置有侧板(13),且两个所述侧板(13)之间通过轴承设置有转轴二(11),且转轴二(11)的一端延伸至侧板(1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斜齿轮(8),所述斜齿轮(8)正上方的顶板(2)侧壁铰接有铰接杆(15),所述铰接杆(15)铰接轴上设置有扭簧,且铰接杆(15)的底端延伸至斜齿轮(8)的斜齿内部,所述铰接杆(15)的一侧的顶板(2)侧壁固定有固定块(6),所述转轴二(11)两侧的顶板(2)底部滑动设置有滑块(12),且滑块(12)远离转轴二(11)的一侧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永会林冬亮
申请(专利权)人:郝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