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丘陵地区小型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丘陵地区小型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方法,属于水治理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持续,水环境承受的压力日益加大。数十年的高速工业化和城市化,也使得我国正面临着水污染的严峻挑战。近些年来,我国对水环境的治理进行了大量探索,在长期的治理过程中,积累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验,运用和提出了一些优化模型和求解技术,如沱江水质规划、上海黄浦江水污染综合治理、丹东鸭绿江水污染系统规划,长江武汉江段污染防治规划研究,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等。目前,丘陵地区水库承载的功能主要为防洪和灌溉,水源大多都靠天然集雨,无特定的其他水源对水库水体进行有效补充,且至水库建成以来少有出现水库干涸的现象,加上人们长期的不合理生产活动(比如农业面源污染、肥水养殖、生活废水等),使得水库中沉积大量营养盐,常常导致水库水体发生蓝藻爆发、鱼类死亡、发黑发臭的事件,严重影响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如何对小型水体富营养化进行治理,当前主要有物理化学法(以引水换水、污泥疏浚、使用混凝剂促进物理沉淀)、生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丘陵地区小型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n1)取缔水体周边0.05~0.1km内的污染源,在水体周边0.01~0.02km内设置植物隔离带;/n2)改良底泥,消杀原生藻类;/n3)培植有益藻类优势种群,定期投放微生态制剂;/n4)深水区种植沉水植物,养殖贝类动物;浅水区种植沉水植物;/n5)投放滤食性鱼类,土著鱼类和肉食性鱼类;/n6)放养底栖动物;/n7)设置增氧或曝气设备;/n8)构建浅水区挺水植物群落;/n9)构建水体消落区常绿植物;/n10)收割水生植物,打捞鱼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丘陵地区小型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1)取缔水体周边0.05~0.1km内的污染源,在水体周边0.01~0.02km内设置植物隔离带;
2)改良底泥,消杀原生藻类;
3)培植有益藻类优势种群,定期投放微生态制剂;
4)深水区种植沉水植物,养殖贝类动物;浅水区种植沉水植物;
5)投放滤食性鱼类,土著鱼类和肉食性鱼类;
6)放养底栖动物;
7)设置增氧或曝气设备;
8)构建浅水区挺水植物群落;
9)构建水体消落区常绿植物;
10)收割水生植物,打捞鱼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污染源是水体内水产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和/或工业污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改良底泥的方法为:每亩水面投放改性黏土矿物与生石灰混合物3~5公斤;所述改性黏土矿物与生石灰质量比为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消杀原生藻类的方法为:每隔2~3天用杀藻剂控杀原生藻类2~3次,持续1~2周;所述原生藻类为蓝藻和/或裸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培植有益藻类优势种群的方法为:消杀原生藻类结束后,每月向水体中投放至少2次含量为1×107~1×108个/L以上的藻种,每5~7天投放1次,每次投放300~800ml/亩·米,优选每月向水体中投放至少2次含量为1×107个/L以上的藻种,每7天投放1次,每次投放500ml/亩·米;所述藻种为小球藻和/或卵囊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定期投放微生态制剂是每隔8~10天投放1次微生态制剂,优选每隔10天投放1次微生态制剂;所述微生态制剂是芽孢杆菌固体制剂、光合菌和/或硝化细菌液体制剂,其中芽孢杆菌固体制剂每次投放200~250g/亩·米,光合菌、硝化细菌液体制剂每次投放0.5~1L/亩·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深水区每1亩种植6000~8000株/芽沉水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建,吴俊,王燕,胡少迪,熊小琴,樊威,焦晓磊,苏全森,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