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装在循环流化床吸收塔的气流扰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86271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装在循环流化床吸收塔的气流扰动装置,涉及烟气脱硫技术领域。该气流扰动装置,包括吸收塔入口垂直段气流扰动环,文丘里管气流扰动环,吸收塔扩散段气流扰动环,吸收塔直段气流扰动环。该安装在循环流化床吸收塔的气流扰动装置通过在吸收塔的关键部位设置特殊设计的扰动环来加速和聚集气流,破坏边界层流,增强气流湍动,从而提高烟气和脱硫剂的传热传质效果,提高脱硫效率。采用安装气流扰动环的循环流化床吸收塔具有床层稳定性好,物料消耗低,脱硫效率高等特点。特别是相对于普通吸收塔(处理的烟气入口S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装在循环流化床吸收塔的气流扰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烟气脱硫
,具体为一种安装在循环流化床吸收塔的气流扰动装置。
技术介绍
钢厂烧结球团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后,SO2和NOx会参与和加剧光化学污染、酸沉降污染,严重影响空气环境质量,从而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等造成重大危害,并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SO2的减排是烧结球团烟气治理的重点。随着国家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的持续进行,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以其工艺流程简单,脱硫效率高,投资少,运行费用低,适应性好,不产生二次污染等特点在烧结球团烟气治理中获得广泛应用,普通的循环流化床吸收塔入口烟气SO2浓度小于1500mg/Nm3时,出口能稳定达到超低排放(SO2浓度小于35mg/Nm3)。但是烧结球团烟气量变化大、烟气温度低、烟气中SO2浓度高(最高可达2800mg/Nm3),采用普通循环流化床吸收塔不能保证烟气稳定达标排放。因此能处理高硫烟气的循环流化床吸收塔的研究与开发被提上日程。现有专利号为CN03125294.X的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异结构的干法烟气脱硫反应塔。该专利技术虽然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在使用时依然存在以下等问题需要解决:该专利技术采用多个变异结构的脱硫塔子段构成,每个脱硫塔子段的出口截面形状与进口截面形状不同,此种形式的吸收塔容易导致进口气流偏离,破坏流场分布,气固混合不充分,增加塌床的风险,并且变异结构系统复杂,制作和安装难度大,投资成本增加。于是,本申请人秉持多年该相关行业丰富的设计开发及实际制作的经验,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安装在循环流化床吸收塔的气流扰动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安装在循环流化床吸收塔的气流扰动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多个变异结构的脱硫塔,进口气流偏离,流场分布破坏,气固混合不充分,容易塌床,系统结构复杂,制作和安装难度大,投资成本增加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安装在循环流化床吸收塔的气流扰动装置,包括吸收塔、吸收塔直段、吸收塔直段扰动环、吸收塔扩散段、扩散段扰动环、文丘里扰动环、吸收塔文丘里、吸收塔入口垂直段、入口垂直段扰动环和吸收塔出口段,所述吸收塔直段的内壁上设置有吸收塔直段扰动环,所述吸收塔扩散段的内壁上设置有扩散段扰动环,所述吸收塔文丘里位置的内壁上设置有文丘里扰动环,所述吸收塔入口垂直段的内壁上设置有入口垂直段扰动环。优选的,所述入口垂直段扰动环、扩散段扰动环和文丘里扰动环的扰动环断面呈三角形。优选的,所述吸收塔直段扰动环的扰动环的断面呈梯形。优选的,所述吸收塔入口垂直段扰动环的上缘与壁面夹角α为65°~85°,所述吸收塔入口垂直段扰动环的下缘与壁面夹角α为15°~35°,所述吸收塔入口垂直段扰动环的宽度为所在断面边长的0.01~0.03倍。优选的,所述扩散段扰动环的上缘与壁面夹角α为20°~40°,所述扩散段扰动环的下缘布置成竖直方向,与壁面夹角α为10°~30°,所述扩散段扰动环的宽度为100~300毫米。优选的,所述文丘里扰动环的上缘与壁面夹角α为30°~50°,所述文丘里扰动环的下缘与壁面夹角α为15°~35°,所述文丘里扰动环的宽度为文丘里喉口直径的0.05~0.15倍。优选的,所述吸收塔直筒段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吸收塔直段扰动环,顺着烟气方向,所述第一个吸收塔直段扰动环,布置在距直筒段进口1~3米处,每隔3~5米布置一个吸收塔直段扰动环,最后一个吸收塔直段扰动环,距离直筒段出口小于3米。优选的,所述吸收塔直段扰动环的上缘与壁面夹角α为15°~35°,所述吸收塔直段扰动环的下缘与壁面夹角α为45°~65°,所述吸收塔直段扰动环的宽度为直筒段直径的0.01~0.03倍。优选的,所述吸收塔直段扰动环、扩散段扰动环、文丘里扰动环和入口垂直段扰动环采用4~12毫米厚的Q235钢板或Q355钢板制作。优选的,所述吸收塔直段扰动环、扩散段扰动环、文丘里扰动环和入口垂直段扰动环焊接在吸收塔内壁。(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安装在循环流化床吸收塔的气流扰动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吸收塔的不同位置设置扰动环,来加速和聚集气流,破坏边界层流,增强气流扰动,从而提高烟气和吸收剂的传热传质效果,提高脱硫效率。2)本专利技术可以降低脱硫剂的消耗,减少吸收塔的喷水量,降低了投资和运营费用。3)本专利技术提高脱硫塔的出口温度,避免烟气过低导致结露的问题,为后续污染物脱除工序创造良好的条件。4)本专利技术能适应高硫烟气处理(入口SO2浓度达3000mg/Nm3),扩大了循环流化床脱硫的使用范围。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吸收塔直段;2、吸收塔直段扰动环;3、吸收塔扩散段;4、扩散段扰动环;5、文丘里扰动环;6、吸收塔文丘里;7、吸收塔入口垂直段;8、入口垂直段扰动环;9、吸收塔出口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安装在循环流化床吸收塔的气流扰动装置,包括吸收塔、吸收塔直段1、吸收塔直段扰动环2、吸收塔扩散段3、扩散段扰动环4、文丘里扰动环5、吸收塔文丘里6、吸收塔入口垂直段7、入口垂直段扰动环8和吸收塔出口段9,吸收塔直段1的内壁上设置有吸收塔直段扰动环2,吸收塔扩散段3的内壁上设置有扩散段扰动环4,吸收塔文丘里6位置的内壁上设置有文丘里扰动环5,吸收塔入口垂直段7的内壁上设置有入口垂直段扰动环8,入口垂直段扰动环8、扩散段扰动环4和文丘里扰动环5的扰动环断面呈三角形,吸收塔直段扰动环2的扰动环的断面呈梯形,吸收塔入口垂直段扰动环8的上缘与壁面夹角α为65°~85°,吸收塔入口垂直段扰动环8的下缘与壁面夹角α为15°~35°,吸收塔入口垂直段扰动环8的宽度为所在断面边长的0.01~0.03倍,扩散段扰动环4的上缘与壁面夹角α为20°~40°,扩散段扰动环4的下缘布置成竖直方向,与壁面夹角α为10°~30°,扩散段扰动环4的宽度为100~300毫米,文丘里扰动环5的上缘与壁面夹角α为30°~50°,文丘里扰动环5的下缘与壁面夹角α为15°~35°,文丘里扰动环5的宽度为文丘里喉口直径的0.05~0.15倍,吸收塔直筒段1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吸收塔直段扰动环2,顺着烟气方向,第一个吸收塔直段扰动环2,布置在距直筒段进口1~3米处,每隔3~5米布置一个吸收塔直段扰动环2,最后一个吸收塔直段扰动环2,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装在循环流化床吸收塔的气流扰动装置,包括吸收塔、吸收塔直段(1)、吸收塔直段扰动环(2)、吸收塔扩散段(3)、扩散段扰动环(4)、文丘里扰动环(5)、吸收塔文丘里(6)、吸收塔入口垂直段(7)、入口垂直段扰动环(8)和吸收塔出口段(9),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塔直段(1)的内壁上设置有吸收塔直段扰动环(2),所述吸收塔扩散段(3)的内壁上设置有扩散段扰动环(4),所述吸收塔文丘里(6)位置的内壁上设置有文丘里扰动环(5),所述吸收塔入口垂直段(7)的内壁上设置有入口垂直段扰动环(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装在循环流化床吸收塔的气流扰动装置,包括吸收塔、吸收塔直段(1)、吸收塔直段扰动环(2)、吸收塔扩散段(3)、扩散段扰动环(4)、文丘里扰动环(5)、吸收塔文丘里(6)、吸收塔入口垂直段(7)、入口垂直段扰动环(8)和吸收塔出口段(9),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塔直段(1)的内壁上设置有吸收塔直段扰动环(2),所述吸收塔扩散段(3)的内壁上设置有扩散段扰动环(4),所述吸收塔文丘里(6)位置的内壁上设置有文丘里扰动环(5),所述吸收塔入口垂直段(7)的内壁上设置有入口垂直段扰动环(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装在循环流化床吸收塔的气流扰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垂直段扰动环(8)、扩散段扰动环(4)和文丘里扰动环(5)的扰动环断面呈三角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安装在循环流化床吸收塔的气流扰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塔直段扰动环(2)的扰动环的断面呈梯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安装在循环流化床吸收塔的气流扰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塔入口垂直段扰动环(8)的上缘与壁面夹角α为65°~85°,所述吸收塔入口垂直段扰动环(8)的下缘与壁面夹角α为15°~35°,所述吸收塔入口垂直段扰动环(8)的宽度为所在断面边长的0.01~0.03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安装在循环流化床吸收塔的气流扰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段扰动环(4)的上缘与壁面夹角α为20°~40°,所述扩散段扰动环(4)的下缘布置成竖直方向,与壁面夹角α为10°~30°,所述扩散段扰动环(4)的宽度为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荣武峰严社教杜向前傅仕海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华天安徽节能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