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透过式固相微萃取微流控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固相微萃取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透过式固相微萃取微流控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1990年,Pawliszyn等首次明确提出固相微萃取的概念,相较于固相萃取,保存了其溶剂消耗量少、萃取时间短的优点;同时克服了其空白背景高、堵塞固定相等缺点。该固相微萃取装置主体是一个注射器,核心部件是表面涂敷有机固定相或无机吸附剂的石英光导纤维。萃取时,将其针头放在被测样品中,推出石英纤维,对样品中目标组分进行富集萃取;萃取完成,将纤维拉回针头,进行储存;解吸时,直接插入气相色谱进样口加热解吸,并入色谱柱分离后检测。Qin等于2009年提出,可以用折叠的铜网来保护固相微萃取薄膜;同时,由于铜离子的杀菌作用,该方法还可以抑制薄膜上微生物的生长。该方法分为5个步骤:1.第一是铜网的打孔。在铜网的左侧铣削出一个大孔,在铜网的右侧铣削一个小孔。其中大孔用于目标分析物进入薄膜和萃取后薄膜的取出;而小孔的大小只能让小型的螺丝刀通过,其作用是支撑薄膜,防止薄膜在取样时掉落。2.第二是铜网的折叠。折叠铜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过式固相微萃取微流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相微萃取薄膜、上层微流控芯片以及下层微流控芯片,所述固相微萃取薄膜的上、下表面分别与所述上层微流控芯片及所述下层微流控芯片键合,所述上层微流控芯片的朝所述固相微萃取薄膜的一面上设有流道,所述上层微流控芯片与所述固相微萃取薄膜键合后使所述流道形成为密闭的萃取液流道;所述下层微流控芯片上设有开口朝所述固相微萃取薄膜的储液池,所述下层微流控芯片与所述固相微萃取薄膜键合后使所述储液池形成为微萃取储液池;所述上层微流控芯片和所述下层微流控芯片具有键合在一起的尖端,所述流道的出口位于所述尖端处从而在所述尖端处形成电喷雾喷嘴;其中,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过式固相微萃取微流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相微萃取薄膜、上层微流控芯片以及下层微流控芯片,所述固相微萃取薄膜的上、下表面分别与所述上层微流控芯片及所述下层微流控芯片键合,所述上层微流控芯片的朝所述固相微萃取薄膜的一面上设有流道,所述上层微流控芯片与所述固相微萃取薄膜键合后使所述流道形成为密闭的萃取液流道;所述下层微流控芯片上设有开口朝所述固相微萃取薄膜的储液池,所述下层微流控芯片与所述固相微萃取薄膜键合后使所述储液池形成为微萃取储液池;所述上层微流控芯片和所述下层微流控芯片具有键合在一起的尖端,所述流道的出口位于所述尖端处从而在所述尖端处形成电喷雾喷嘴;其中,注入所述微萃取储液池中的样品与所述固相微萃取薄膜直接接触,注入所述萃取液流道中的萃取液通过所述固相微萃取薄膜对所述样品进行透过式固相微萃取,在进行固相微萃取后,通过在流道的入口注入驱动介质,驱动含有目标分析物的所述萃取液从所述喷嘴排出,并通过对所述萃取液施加高压电形成电喷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过式固相微萃取微流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相微萃取薄膜、所述上层微流控芯片以及所述下层微流控芯片为PDMS材料。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过式固相微萃取微流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池为贯通所述下层微流控芯片的上下表面的腔室,在固相微萃取时将所述微流控装置翻转,使所述下层微流控芯片位于所述上层微流控芯片的上方。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透过式固相微萃取微流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相微萃取薄膜覆盖所述流道的全部区域。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翔,汪国涛,王晓浩,余泉,倪凯,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