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桑浩坤专利>正文

一种风屏式面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8579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17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风屏式面罩属于防护面罩领域,通过应用带进气道和下方排风气孔的空腔弧形的生成风幕屏障装置、引风装置和送风装置,实现了开启引风装置后能在透明面罩和面部之间形成风幕屏障的目的。形成风幕屏障后有效的避免了透明防护面罩使用时易出现气闷感、防护不严密、面部闷热出汗以及透明防护片上容易形成雾气等弊端,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清洁,更能保证使用者的身体健康。本发明专利技术适合在工作环境中经常需要面对液体飞沫或固体粉尘污染的人群使用,如:医务工作者、科研工作者等在工作时做自身防护时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屏式面罩
:本专利技术属于防护面罩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风屏式面罩。
技术介绍
:目前,因防疫需要和一些技术工种操作环境的需要,透明防护面罩的使用频率和数量都有明显的增加,如:医院工作人员在临床操作时为防止各种飞沫传播疾病;科研工作者或雕刻工作者为防止液体和粉尘污染面部等多种情况都需要使用透明防护面罩。而市场上售卖的透明防护面罩给使用者来便利和防护的同时,也存在多种弊端困扰着使用者,其中最常见的弊端如下:因为透明防护面罩是半开放状态导致防护不严,在面对飞沫或粉尘污染时,飞沫或粉尘可以从面部和面罩形成的开放的间隙处进入,从而导致使用者吸入污染的空气几率变大;飞沫从开放处进入还可污染面部和眼睛;因透明面罩阻挡,呼出的气体会聚集在透明面罩和面部之间,给使用者带来呼吸不畅、面部闷热出汗的感觉,而透明面罩上也容易形成雾气。
技术实现思路
:(一)目的和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风屏式面罩,其目的是在透明面罩和面部之间形成风幕覆盖面部,并且风幕由面部和透明面罩形成的间隙流出时形成气流阻挡屏障,从而解决上述透明面防护罩常见的弊端。(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风屏式面罩,包含:透明面罩片、带进气道和下方排风气孔的空腔弧形的生成风幕屏障装置(以下简称生成风幕屏障装置)、引风装置、送风装置和辅助装置。优先的技术方案中“生成风幕屏障装置”为两端带进气道,呈带状,中间有空腔,下方有排风气孔,两端有头部固定带,可戴在额部的弧形塑料材质的装置。优先的技术方案中引风装置为带有移动电源、引风机、进风口和出风口的方盒。优先的技术方案中送风装置为Y形软性材质送风管道(以下简称“Y形管道”)。优先的技术方案中辅助装置包含:透明罩片支架、固定螺丝。将上述透明面罩片固定在透明罩片支架上并使二者呈弧形弯曲,置于“生成风幕屏障装置”之前,且使二者贴近。把上述带有透明面罩片的支架两端与“生成风幕屏障装置”两端以螺丝连接,并使支架能以螺丝为轴翻转。将上述安装好的“生成风幕屏障装置”两端的进气道与“Y形管道”两个头端连接,“Y形管道”另一端连接引风装置出风口。将引风装置固定于手臂或腰部后方。把上述连接好的“生成风幕屏障装置”两端的头部固定带连接,并戴在头部。使透明面罩片置于面部前方,会在面罩和面部间形成一个相对的顶部封闭、下面和侧方开放的半开放的空间。开启引风装置,风经“Y形管道”送至“生成风幕屏障装置”后经下方的排风气孔排出,会在面罩与面部之间形成风幕并覆盖面部;当风幕由面部和透明面罩形成的间隙流出时会形成气流阻挡屏障,阻挡外部空气进入。(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优先的技术方案,通过应用带进气道和下方排风气孔的空腔弧形的生成风幕屏障装置,再加装引风装置和送风装置,实现了开启引风装置后能在透明面罩和面部之间形成风幕屏障的目的。形成风幕屏障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风幕流经并覆盖面部,能有效阻挡带有飞沫或粉尘的空气对口鼻、眼睛及面部的污染;风幕给使用者带来新鲜空气并带走使用者呼出的气体,可有效防止出现气闷感;风幕可以带走使用者呼出的热量和水蒸气,可防止面部闷热出汗情况的发生,也能防止透明面罩上形成雾气;风幕由面罩下方和侧方开放间隙流出并在此形成气流屏障,可有效阻挡带有飞沫或粉尘的空气通过下部和侧方开放的间隙进入到面部和透明面罩之间的空间。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一种风屏式面罩,较好的避免了现有的透明防护面罩使用时存在的多种弊端,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清洁,更能保证使用者的身体健康。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图1一种风屏式面罩及其形成风幕屏障的侧面观结构示意图。图2带进气道和下方排风气孔的空腔弧形的生成风幕屏障装置侧下方仰视结构示意图图3Y形软性材质送风管道和引风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各结构标记说明:1-透明面罩片2-卡扣3-透明罩片支架4-带进气道和下方排风气孔的空腔弧形的生成风幕屏障装置5-固定螺丝6-进气道7-Y形软性材质送风管道头端8-Y形软性材质送风管道引风机端9-引风装置出风口10-头部固定带11-引风装置12-便携电源13-引风机14-引风装置进风口15-排风气孔16-风幕屏障具体实施方式把上述图中1-透明面罩片通过2-卡扣固定在3-透明罩片支架上并使两者呈弧形弯曲,置于4-带进气道和下方排风气孔的空腔弧形的生成风幕屏障装置(以下简称生成风幕屏障装置)之前,且使二者贴近。将上述带有透明罩片的支架与“生成风幕屏障装置”两端以5-固定螺丝连接,并使面罩能以螺丝为轴翻转。上述安装好的“生成风幕屏障装置”两端的6-进气道连接7-Y形软性材质送风管道的两个头端,8-Y形软性材质送风管道引风机端连接9-引风装置出风口。将11-引风装置固定于手臂后或腰部。把连接好的“生成风幕屏障装置”通过10-头部固定带固定在头部,使透明面罩片置于面部前方,会在面罩和面部间形成一个相对的顶部封闭、下面和侧方开放的半开放的空间。开启12-便携电源,13-引风机将风经14-引风装置进风口吸入,经“Y形管道”送至“生成风幕屏障装置”后经下方的15-排风气孔排出,会在面罩与面部之间形成16-风幕屏障,风幕能覆盖面部;当风幕由面部和透明面罩形成的间隙流出时会形成气流阻挡屏障,阻挡外部空气进入。上述仅以优先的技术方案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介绍和说明,以便于读者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屏式面罩,包含透明面罩片、带进气道和下方排风气孔的空腔弧形的生成风幕屏障装置、引风装置和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开启引风装置后,风通过送风装置进入带进气道和下方排风气孔的空腔弧形的生成风幕屏障装置后由排风气孔排出,能在面部和透明面罩片之间形成风幕并覆盖面部;当风幕由面部和透明面罩片形成的开放间隙流出时会在此处形成气流阻挡屏障,阻挡外部空气进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屏式面罩,包含透明面罩片、带进气道和下方排风气孔的空腔弧形的生成风幕屏障装置、引风装置和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开启引风装置后,风通过送风装置进入带进气道和下方排风气孔的空腔弧形的生成风幕屏障装置后由排风气孔排出,能在面部和透明面罩片之间形成风幕并覆盖面部;当风幕由面部和透明面罩片形成的开放间隙流出时会在此处形成气流阻挡屏障,阻挡外部空气进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屏式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面罩片”指使用时遮挡在面部前方,在工作或使用环境下不影响使用者透过罩片进行观察的面罩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屏式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进气道和下方排风气孔的空腔弧形的生成风幕屏障装置”中的“进气道”指该装置与送风装置的连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屏式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进气道和下方排风气孔的空腔弧形的生成风幕屏障装置”中“下方排风气孔”指开口方向朝向下方口鼻及两颊部的排风气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屏式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进气道和下方排风气孔的空腔弧形的生成风幕屏障装置”中的“空腔”指连通“进气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桑浩坤桑浩鹏
申请(专利权)人:桑浩坤桑浩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