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回弹能量的鞋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83823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15
一种具有回弹能量的鞋件,包含鞋底,及脚掌反弹结构。所述鞋底包括相间隔的前掌区与后跟区,及连接在所述前掌区与所述后跟区间的足弓区。所述脚掌反弹结构包括连接于所述鞋底且相互并列的两个挠性片,所述挠性片沿所述鞋底的长度方向由所述前掌区朝所述足弓区延伸且不超过所述足弓区与后跟区的交界处,每一挠性片包括内侧缘,所述挠性片的所述内侧缘共同界定出间隙。借此,通过所述间隙使所述脚掌反弹结构分为两个,能够在脚掌行动而承受压力时,更容易地挠性变形,且产生更多的回弹能量推进所述脚掌,减少所述脚掌施力时的能量损失,有效提升省力效率,使所述脚掌更省力地行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回弹能量的鞋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产生反弹力的脚掌反弹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回弹能量的鞋件。
技术介绍
参阅图1,一种美国公开号第20010001907号专利案所公开的具有稳定元件的鞋1,主要包含一个鞋底11,及一个稳定元件12。所述鞋底11包括一个前掌区111与一个后跟区112。所述稳定元件12由弹性材料构成,并包括填充在所述鞋底11之前掌区111的一个前掌部121,及填充在所述鞋底11的后跟区112且能够在变形后释放能量的一个后跟部122。当脚跑动或走动时,脚后跟会在脱离地面的过程中,以脚前掌施力于所述稳定元件12之前掌部121,使所述稳定元件12的后跟部122朝脚后跟的方向挠曲变形,并产生回弹的能量推进脚后跟。借此,减少脚在跑动或走动时的能量损失,达到省力的效果。惟,由于所述稳定元件12的后跟部122延伸至所述鞋底11的后跟区112,在长度较长且结构表面积较大的情形下,所述后跟部122往往不易挠曲,或变形幅度不够大,以致于回弹时的能量不足,省力的效果也大打折扣。另一种如美国专利号第5572805号专利案所公开的具有弹性物的鞋,公开出在一个鞋底内填充有两个以上不同密度的弹性物。借此,当脚跑动或走动时,通过所述弹性物提供一个缓冲效果。惟,前述弹性物只能提供缓冲效果,并不能推进脚后跟,且重要的是,所述弹性物相对脚前掌的部位,相隔一个极大的间距,因此,脚跑动或走动时的压力的中心刚好会落在所述的间距内,而无法有效施压在所述弹性物上,以致于所述弹性物相对脚后跟的部位,更无法用于推进脚后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产生更多的回弹能量,有效提升省力效率的具有回弹能量的鞋件。本专利技术的具有回弹能量的鞋件,包含鞋底,及脚掌反弹结构。所述鞋底包括相间隔的前掌区与后跟区,及连接在所述前掌区与所述后跟区间的足弓区。所述脚掌反弹结构包括连接于所述鞋底且相互并列的两个挠性片,所述挠性片沿所述鞋底的长度方向由所述前掌区朝所述足弓区延伸且不超过所述足弓区与后跟区的交界处,每一个挠性片包括内侧缘,所述挠性片的所述内侧缘共同界定出间隙。本专利技术的具有回弹能量的鞋件,所述间隙为等距,且介于0mm~50mm。本专利技术的具有回弹能量的鞋件,所述间隙沿直线或沿弧线延伸。本专利技术的具有回弹能量的鞋件,所述挠性片沿所述长度方向以上、下排列方式相互并列。本专利技术的具有回弹能量的鞋件,所述挠性片沿所述长度方向以左、右排列方式相互并列,使所述内侧缘沿所述长度方向由所述前掌区朝所述足弓区延伸且不超过所述足弓区与后跟区的交界处。本专利技术的具有回弹能量的鞋件,所述鞋底还包括适用于朝向脚掌的顶表面、反向于所述顶表面的底表面,及连接所述顶表面与所述底表面的周面,所述挠性片的部分显露在所述顶表面、所述底表面、所述周面三者至少一个。本专利技术的具有回弹能量的鞋件,所述脚掌反弹结构填充在所述鞋底内。本专利技术的具有回弹能量的鞋件,所述鞋底适用于承受来自脚掌的压力,所述脚掌反弹结构的间隙沿所述压力的中心所构成的轨迹力线延伸。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所述间隙使所述脚掌反弹结构一分为两个,能够在脚掌行动而承受压力时,更容易地挠性变形,且产生更多的回弹能量推进所述脚掌,减少所述脚掌施力时的能量损失,有效提升省力效率,使所述脚掌更省力地行动。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图1是一张俯视图,说明美国公开号第20010001907号专利案所公开的一种现有具有稳定元件的鞋;图2是一张俯视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具有回弹能量的鞋件的一个第一实施例;图3是沿着图2中的线Ⅲ-Ⅲ所截取的剖视图;图4是一张类似于图3的剖视图,但一个脚掌反弹结构的一个挠动部挠性变形;图5是一张类似于图4的剖视图,但所述脚掌反弹结构的挠动部推进一个脚后跟;图6是一张俯视图,说明所述第一实施例中所述脚掌反弹结构的第二种变化;图7是一张俯视图,说明所述第一实施例中一个脚掌反弹结构的第三种变化;图8是一张俯视图,说明所述第一实施例中一个脚掌反弹结构的第四种变化;图9是一张俯视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具有回弹能量的鞋件的一个第二实施例;图10是一张俯视图,说明所述第二实施例中一个脚掌反弹结构的第二种变化;图11是一张俯视图,说明所述第二实施例中一个脚掌反弹结构的第三种变化;及图12~图14分别是一张类似于图2、图6~图11的俯视图,但所述脚掌反弹结构为上、下并列。具体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参阅图2、图3与图4,本专利技术具有回弹能量的鞋件的一个第一实施例,接触于一个脚掌2。所述脚掌2包括一个脚前掌21、一个脚后跟22,及位于所述脚前掌21与所述脚后跟22间的一个足弓23。所述鞋件包含一个鞋底3,及一个脚掌反弹结构4。值得说明的是,以下有关方向的叙述,是以所述脚前掌21的方向为前方,以所述脚后跟22的方向为后方,图2的右手方向为右侧,左手方向为左侧。所述鞋底3适用于承受来自所述脚掌2的一个压力,并包括适用接触于所述脚前掌21的一个前掌区31、与所述前掌区31相间隔且适用接触于所述脚后跟22的一个后跟区32、连接在所述前掌区31与所述后跟区32间且适用相对于所述足弓23的一个足弓区33、适用于朝向所述脚掌2的一个顶表面34、反向于所述顶表面34的一个底表面35,及连接所述顶表面34与所述底表面35的一个周面36。所述脚掌反弹结构4包括界定出一个间隙40的两个挠性片4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挠性片41沿所述鞋底3的一个长度方向X以左、右排列的方式相互并列,且每一个挠性片41嵌合于所述鞋底3的顶表面34,而部分显露在所述顶表面34,并具有由所述前掌区31朝所述足弓区33延伸且延伸至所述足弓区33与所述后跟区32交界处的一个内侧缘411、反向于所述内侧缘411且与所述内侧缘411相间隔的一个外侧缘412、连接于所述内侧缘411一个前端与所述外侧缘412一个前端的一个前缘413、连接于所述内侧缘411一个后端与所述外侧缘412一个后端的一个后缘414、连接在所述前缘413、所述内侧缘411与所述外侧缘412间且相对于所述前掌区31的一个受压部415,及连接在所述后缘414、所述受压部415、所述内侧缘411与所述外侧缘412间的一个挠动部416。所述外侧缘412具有多个凹槽417。所述凹槽417配合脚型可以是直线、弧线、锯齿状等。应当注意的是,所述挠性片41不限于部分显露在所述顶表面34,在本实施例的其它变化例中,也可以部分显露在所述底表面35、或部分显露在所述周面36、或完全填充在所述鞋底3内部。所述挠性片41的所述内侧缘411共同界定出所述间隙40。所述间隙40为等距,且介于0mm~50mm。所述间隙40沿所述压力的中心所构成的一条轨迹力线L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回弹能量的鞋件,包含:/n鞋底,包括相间隔的前掌区与后跟区,及连接在所述前掌区与所述后跟区间的足弓区;/n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回弹能量的鞋件还包含:/n脚掌反弹结构,包括连接于所述鞋底且相互并列的两个挠性片,所述挠性片沿所述鞋底的长度方向由所述前掌区朝所述足弓区延伸且不超过所述足弓区与后跟区的交界处,每一个挠性片包括内侧缘,所述挠性片的所述内侧缘共同界定出间隙。/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321 TW 1081098171.一种具有回弹能量的鞋件,包含:
鞋底,包括相间隔的前掌区与后跟区,及连接在所述前掌区与所述后跟区间的足弓区;
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回弹能量的鞋件还包含:
脚掌反弹结构,包括连接于所述鞋底且相互并列的两个挠性片,所述挠性片沿所述鞋底的长度方向由所述前掌区朝所述足弓区延伸且不超过所述足弓区与后跟区的交界处,每一个挠性片包括内侧缘,所述挠性片的所述内侧缘共同界定出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回弹能量的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为等距,且介于0mm~5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回弹能量的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沿直线或沿弧线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回弹能量的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性片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怡君谢博翔蔡进源
申请(专利权)人:光威国际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