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79198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滤水器,涉及水处理装置的技术领域,包括取水部、过滤部、收集部和真空发生组件;取水部内设置有用于存储水样的取水腔室,取水部能够通过过滤部与收集部连通;真空发生组件与收集部连通,真空发生组件用于在收集部内形成负压环境,以使取水腔室内的水样自行通过过滤部过滤后进入到收集部内。由于在对水样的过滤过程中,只需使得取水部、过滤部和收集部三者依次连通,而后通过真空发生组件在收集部内形成负压环境,便可实现水源的自动过滤,过滤的自动化程度较高,操作较为方便,和单纯的依靠水源的重力相比较,也提高了水源的过滤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滤水器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装置
,尤其是涉及一种滤水器。
技术介绍
水是生命之源,为了对自然界中的水质进行监测,我国设立了大量的水文站和水质监测站等其它监测水环境的机构;水质的检测一般需要先对户外或野外的水源进行采集,而后对采集的水源进行多种物理或化学的分析。野外采集的水源不可避免的会存在泥沙和絮凝物等杂质,这些杂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水中逐渐降解或分解而影响之后的水质分析结果,因此需要对野外采集的水样及时地进行过滤处理。目前对野外水样过滤多通过集液瓶、烧杯、漏斗和过滤纸相组合,通过烧杯对水样进行采集,采集的水样通过漏斗内的过滤纸进行过滤,集液瓶对滤液进行收集。上述的水样过滤方式一般需要两个人相配合,操作不方便,并且过滤速度完全依赖水流的重力,过滤效率较低。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技术总体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滤水器,以缓解对水源的过滤效率低、操作不方便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于:本技术提供的滤水器,包括取水部、过滤部、收集部和真空发生组件;所述取水部内设置有用于存储水样的取水腔室,所述取水部能够通过所述过滤部与所述收集部连通;所述真空发生组件与所述收集部连通,所述真空发生组件用于在所述收集部内形成负压环境,以使所述取水腔室内的水样自行通过所述过滤部过滤后进入到所述收集部内。进一步的,所述真空发生组件包括固定筒体和与所述固定筒体的内壁相配合的移动活塞;所述固定筒体上设置有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一连通口处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二连通口处设置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连通口通过第一连接管与所述收集部连通,所述第一单向阀配置为在所述收集部内的气体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进入到所述固定筒体内时打开,所述第二单向阀配置为在所述固定筒体内的气体通过所述第二连通口排出时打开。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活塞包括活塞本体和握持把手;所述活塞本体设置于所述固定筒体内,所述握持把手的一端与所述活塞本体连接,另一端伸出所述固定筒体。进一步的,所述收集部包括储液本体和与所述储液本体盖合配合的第一盖体;所述第一盖体上设置有第三连通口和第四连通口,所述第三连通口通过第二连接管与所述过滤部连通,所述第四连通口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固定筒体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盖体上安装有压力测量部,所述压力测量部用于测量所述储液本体内的压力。进一步的,所述过滤部包括固定盒体和与所述固定盒体盖合配合的第二盖体;所述固定盒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储液本体连通,所述第二盖体上设置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通过第三连接管与所述取水部连通;所述固定盒体内放置有用于对水源进行过滤的过滤体。进一步的,所述过滤部还包括支撑体;所述支撑体设置于所述固定盒体内,所述过滤体铺设于所述支撑体上,所述过滤体包括过滤膜,所述支撑体包括金属支撑网。进一步的,所述滤水器还包括支撑组件;所述取水部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组件上,所述支撑组件用于将所述取水部支撑于所述过滤部上方。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固定环体和多个支撑脚;所述固定环体套设于所述取水部外且与所述取水部可拆卸连接,多个所述支撑脚沿所述固定环体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支撑脚的一端与所述固定环体连接,另一端支撑于地面。进一步的,所述取水部包括注射器,所述注射器用于吸取水源以得到水样;所述注射器的注射口能够通过第三连接管与所述过滤部连通。结合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达到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滤水器,包括取水部、过滤部、收集部和真空发生组件;取水部内设置有用于存储水样的取水腔室,取水部能够通过过滤部与收集部连通;真空发生组件与收集部连通,真空发生组件用于在收集部内形成负压环境,以使取水腔室内的水样自行通过过滤部过滤后进入到收集部内。由于在对水样的过滤过程中,只需使得取水部、过滤部和收集部三者依次连通,而后通过真空发生组件在收集部内形成负压环境,便可实现水源的自动过滤,过滤的自动化程度较高,操作较为方便,和单纯的依靠水源的重力相比较,也提高了水源的过滤速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滤水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滤水器中的过滤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滤水器中的收集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滤水器中的真空发生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0-取水部;200-过滤部;210-固定盒体;220-第二盖体;230-第三连接管;300-收集部;310-储液本体;320-第一盖体;321-第三连通口;322-第四连通口;323-第二连接管;330-压力测量部;400-真空发生组件;410-固定筒体;411-第一连通口;412-第一单向阀;413-第二连通口;414-第二单向阀;420-移动活塞;421-活塞本体;422-握持把手;430-第一连接管;500-支撑组件;510-固定环体;520-支撑脚。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的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滤水器,包括取水部100、过滤部200、收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滤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取水部(100)、过滤部(200)、收集部(300)和真空发生组件(400);/n所述取水部(100)内设置有用于存储水样的取水腔室,所述取水部(100)能够通过所述过滤部(200)与所述收集部(300)连通;/n所述真空发生组件(400)与所述收集部(300)连通,所述真空发生组件(400)用于在所述收集部(300)内形成负压环境,以使所述取水腔室内的水样自行通过所述过滤部(200)过滤后进入到所述收集部(300)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滤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取水部(100)、过滤部(200)、收集部(300)和真空发生组件(400);
所述取水部(100)内设置有用于存储水样的取水腔室,所述取水部(100)能够通过所述过滤部(200)与所述收集部(300)连通;
所述真空发生组件(400)与所述收集部(300)连通,所述真空发生组件(400)用于在所述收集部(300)内形成负压环境,以使所述取水腔室内的水样自行通过所述过滤部(200)过滤后进入到所述收集部(300)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发生组件(400)包括固定筒体(410)和与所述固定筒体(410)的内壁相配合的移动活塞(420);
所述固定筒体(410)上设置有第一连通口(411)和第二连通口(413),所述第一连通口(411)处设置有第一单向阀(412),所述第二连通口(413)处设置有第二单向阀(414);
所述第一连通口(411)通过第一连接管(430)与所述收集部(300)连通,所述第一单向阀(412)配置为在所述收集部(300)内的气体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430)进入到所述固定筒体(410)内时打开,所述第二单向阀(414)配置为在所述固定筒体(410)内的气体通过所述第二连通口(413)排出时打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活塞(420)包括活塞本体(421)和握持把手(422);
所述活塞本体(421)设置于所述固定筒体(410)内,所述握持把手(422)的一端与所述活塞本体(421)连接,另一端伸出所述固定筒体(41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部(300)包括储液本体(310)和与所述储液本体(310)盖合配合的第一盖体(320);
所述第一盖体(320)上设置有第三连通口(321)和第四连通口(322),所述第三连通口(321)通过第二连接管(323)与所述过滤部(200)连通,所述第四连通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冀俊杰耿新新张程鹏张凤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