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经典脂质组学的血清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7908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经典脂质组学的血清分离装置,涉及血清分离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管体,管体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管盖,管盖上远离管体的一侧连通有导管,管体的另一端设置有活塞,活塞上远离管盖的一侧设置有塞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通过在管体的两端分别设置管盖和活塞,并在管盖上设置导管,通过活塞将漂浮在血浆上的血清挤压出,并通过导管导出,避免杂质对血清的二次污染,从而保证了分离出的血清的质量,有助于脂质组学的研究,实用性强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经典脂质组学的血清分离装置
本技术涉及血清分离设备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基于经典脂质组学的血清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血清是指血液凝固后,在血浆中除去纤维蛋白原分离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或指纤维蛋白原已被除去的血浆,其主要作用是提供基本营养物质、提供激素和各种生长因子、提供结合蛋白、提供促接触和伸展因子,使细胞贴壁免受机械损伤、对培养中的细胞起到某些保护作用,因此,血清在医学界应用十分广泛。脂质组学是对整体脂质进行系统分析的一门新兴学科,通过比较不同生理状态下脂,代谢网络的变化,进而识别代谢调控中关键的脂生物标志物,最终揭示脂质在各种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机制。在进行脂质组学研究时,需要对血清进行提取试验。现有的血清提取,主要是从血液中分离出来的,现有的血清分离管均为上端开敞、下端封闭的直管,血清的上表面容易与空气接触发生反应,导致有一层杂质漂浮在血清表面,当取样针从管口向下伸入血清中吸取血清的过程中,针头一旦从表面伸入血清中,容易接触到血清表面的杂质,随着取样的进行,这些杂质容易混入取样的血清中,影响了取样的血清的品质。基于上述问题,需要提出一种能避免杂质进入取样的血清,保证血清质量的血清分离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实际运用中这一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经典脂质组学的血清分离装置,具体方案如下:一种基于经典脂质组学的血清分离装置,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管盖,所述管盖上远离所述管体的一侧连通有导管,所述管体的另一端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上远离所述管盖的一侧设置有塞杆。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将管盖从管体上拆卸,同时朝着远离管盖的一端拉动塞杆,并带动活塞朝着远离管盖的一端移动,接着将血液导入管体内,盖上管盖,静置,当血清漂浮在血浆上方后,朝着靠近管盖的方向推动塞杆,带动活塞朝着靠近管盖的方向移动,直至将漂浮自上方的血清挤压出管盖,并通过导管导出,即可实现血清的分离,从而保证了分离出的血清的质量,有助于脂质组学的研究,实用性强。进一步的,所述活塞与所述管体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密封圈。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圈的设置有助于保证活塞与管体之间的密封性,从而有助于防止血液从活塞与管体之间的连接处泄漏。进一步的,所述活塞与塞杆的长度之和小于所述管体的长度。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未使用血清分离装置时,将活塞与塞杆收纳于管体的内部,方便携带。进一步的,所述塞杆上远离所述活塞的一端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的外径与所述管体的内径大小相等;所述把手上远离所述塞杆的一侧中心位置处设置有助拉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助拉件和把手方便将塞杆和活塞拉出和推进,将把手的外径与管体的内径大小设置成相等,这样,当未使用血清分离装置时,利用把手将管体密封,有助于保证管体内部的清洁度。进一步的,所述导管上靠近所述管盖的一端设置为伸缩管结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伸缩管结构的设置有助于改变导管的长度,方便适应各种使用场景。进一步的,所述导管上远离所述管盖的一端设为尖刺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尖刺部的设置有助于将导管连接于别的收集装置上。进一步的,所述管盖螺旋连接于所述管体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方便管盖的拆卸。进一步的,所述助拉件设为半环形型结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方便拉出把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中,通过在管体的两端分别设置管盖和活塞,并在管盖上设置导管,通过活塞将漂浮在血浆上的血清挤压出,并通过导管导出,避免杂质对血清的二次污染,从而保证了分离出的血清的质量,有助于脂质组学的研究,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工作状态示意图(注入血液时);图4为本技术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导出血清时)。附图标记:1、管体;2、管盖;3、导管;4、活塞;5、塞杆;6、密封圈;7、把手;8、助拉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如图1-4所示,一种基于经典脂质组学的血清分离装置,包括管体1,管体1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管盖2,管盖2上远离管体1的一侧连通有导管3,管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活塞4,活塞4上远离管盖2的一侧设置有塞杆5。这样,使用时,将管盖2从管体1上拆卸,同时朝着远离管盖2的一端拉动塞杆5,并带动活塞4朝着远离管盖2的一端移动,接着将血液导入管体1内,盖上管盖2,静置,当血清漂浮在血浆上方后,朝着靠近管盖2的方向推动塞杆5,带动活塞4朝着靠近管盖2的方向移动,直至将漂浮自上方的血清挤压出管盖2,并通过导管3导出,即可实现血清的分离从而保证了分离出的血清的质量,有助于脂质组学的研究,实用性强。活塞4与管体1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密封圈6。可选的,密封圈6设为橡胶密封圈6结构。这样,密封圈6的设置有助于保证活塞4与管体1之间的密封性,从而有助于防止血液从活塞4与管体1之间的连接处泄漏。活塞4与塞杆5的长度之和小于管体1的长度。这样,当未使用血清分离装置时,将活塞4与塞杆5收纳于管体1的内部,方便携带。塞杆5上远离活塞4的一端设置有把手7,把手7的外径与管体1的内径大小相等;把手7上远离塞杆5的一侧中心位置处设置有助拉件8。这样,利用助拉件8和把手7方便将塞杆5和活塞4拉出和推进,将把手7的外径与管体1的内径大小设置成相等,这样,当未使用血清分离装置时,利用把手7将管体1密封,有助于保证管体1内部的清洁度。导管3上靠近管盖2的一端设置为伸缩管结构。这样,伸缩管结构的设置有助于改变导管3的长度,方便适应各种使用场景。导管3上远离管盖2的一端设为尖刺部。尖刺部设有密封件,由于密封导管3的一端,防止杂质进入管体1内。可选的,尖刺部设为截面设为三角型结构。这样,尖刺部的设置有助于将导管3连接于别的收集装置上。管盖2螺旋连接于管体1上。这样,方便管盖2的拆卸。助拉件8设为半环形型结构。这样,方便拉出把手7。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原理为:使用时,将管盖2从管体1上拆卸,同时利用助拉件8朝着远离管盖2的一端拉动把手7和塞杆5,并带动活塞4朝着远离管盖2的一端移动,接着将血液导入管体1内,盖上管盖2,静置,当血清漂浮在血浆上方后,朝着靠近管盖2的方向推动把手7和塞杆5,带动活塞4朝着靠近管盖2的方向移动,直至将漂浮自上方的血清挤压出管盖2,并通过导管3导出,即可实现血清的分离,从而保证了分离出的血清的质量,有助于脂质组学的研究,实用性强。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经典脂质组学的血清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1),所述管体(1)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管盖(2),所述管盖(2)上远离所述管体(1)的一侧连通有导管(3),所述管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活塞(4),所述活塞(4)上远离所述管盖(2)的一侧设置有塞杆(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经典脂质组学的血清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1),所述管体(1)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管盖(2),所述管盖(2)上远离所述管体(1)的一侧连通有导管(3),所述管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活塞(4),所述活塞(4)上远离所述管盖(2)的一侧设置有塞杆(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经典脂质组学的血清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4)与所述管体(1)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密封圈(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经典脂质组学的血清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4)与塞杆(5)的长度之和小于所述管体(1)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经典脂质组学的血清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塞杆(5)上远离所述活塞(4)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敬全王剑锋邓军亮楼格尔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百趣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