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宝娥专利>正文

一种神经外科术后护理辅助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7886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神经外科术后护理辅助训练装置,包括底架和顶架,所述底架的上侧设置有顶架,所述底架的顶部中间设置有第一手柄,且底架的前侧上端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分别与连杆的左右两端相连接,所述底架的底部后侧设置有支撑件,且底架的底部前侧设置有防滑件,所述底架顶部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槽,且限位槽均与限位件相连接,所述限位件的顶端均贯穿限位槽顶部与限位盘相连接,且限位盘分别设置在顶架底部的前后两侧,所述限位件内均设置有弹簧,且弹簧的前侧均设置有顶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顶架配合托架便于对整体的高度进行提升,且便于对患者的手臂进行承托,确保在使用时患者的身体可以保持挺直的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神经外科术后护理辅助训练装置
本技术涉及神经外科相关
,具体为一种神经外科术后护理辅助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神经外科是外科学中的一个分支,是在外科学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的基础上,应用独特的神经外科学研究方法,研究人体神经系统,如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以及与之相关的附属机构,如颅骨、头皮、脑血管脑膜等结构的损伤、炎症、肿瘤、畸形和某些遗传代谢障碍或功能紊乱疾病。而目前使用神经外科术后辅助训练行走装置通常结构简单,且整体高度较低,患者在使用辅助行走时腰部无法挺直,会对患者的腰部产生压迫,且整体使用时舒适性较低,因此在使用时存在不便。为此,提出一种神经外科术后护理辅助训练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神经外科术后护理辅助训练装置,通过设置顶架配合托架便于对整体的高度进行提升,且便于对患者的手臂进行承托,确保在使用时患者的身体可以保持挺直的状态,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神经外科术后护理辅助训练装置,包括底架和顶架,所述底架的上侧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神经外科术后护理辅助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1)和顶架(10),所述底架(1)的上侧设置有顶架(10);/n所述底架(1)的顶部中间设置有第一手柄(2),且底架(1)的前侧上端设置有固定件(3),所述固定件(3)分别与连杆(4)的左右两端相连接,所述底架(1)的底部后侧设置有支撑件(5),且底架(1)的底部前侧设置有防滑件(6),所述底架(1)顶部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槽(7),且限位槽(7)均与限位件(8)相连接,所述限位件(8)的顶端均贯穿限位槽(7)顶部与限位盘(9)相连接,且限位盘(9)分别设置在顶架(10)底部的前后两侧;/n所述限位件(8)内均设置有弹簧(11),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外科术后护理辅助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1)和顶架(10),所述底架(1)的上侧设置有顶架(10);
所述底架(1)的顶部中间设置有第一手柄(2),且底架(1)的前侧上端设置有固定件(3),所述固定件(3)分别与连杆(4)的左右两端相连接,所述底架(1)的底部后侧设置有支撑件(5),且底架(1)的底部前侧设置有防滑件(6),所述底架(1)顶部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槽(7),且限位槽(7)均与限位件(8)相连接,所述限位件(8)的顶端均贯穿限位槽(7)顶部与限位盘(9)相连接,且限位盘(9)分别设置在顶架(10)底部的前后两侧;
所述限位件(8)内均设置有弹簧(11),且弹簧(11)的前侧均设置有顶杆(12),所述顶杆(12)均贯穿限位件(8)前侧上端、限位槽(7)内壁前侧上端和底架(1)外壁,所述顶架(10)顶端前侧设置有第二手柄(13),且顶架(10)的顶端后侧通过固定夹(14)与托架(15)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外科术后护理辅助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的后壁呈向前倾斜结构,且底架(1)的前臂呈垂直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宝娥刘娟
申请(专利权)人:王宝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