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莉专利>正文

一种中医护理康复用拔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7829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医护理康复用拔罐装置,包括圆形盖、橡胶垫、L型槽、气缸、圆形板、半圆形槽、紫外线灯、第一L型板、电机、转板、第二L型板、T型槽、底座、隔热棉、电热丝和圆形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通过轻松拔罐结构,使圆形板随着气缸的伸缩在圆形罐上下移动,达到产生的负压大小可控制的效果,避免了负压过大容易损伤皮肤,或负压过小治疗效果不好等情况,同时达到轻松拔罐的效果,提高了拔罐的效率,通过充分加热杀菌结构,对圆形罐的内壁进行全面充分的加热,达到火罐的温热刺激效应的效果,提高拔罐的质量,同时达到杀菌的效果,避免细菌等物质对拔罐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护理康复用拔罐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拔罐装置,具体是一种中医护理康复用拔罐装置,属于拔罐应用

技术介绍
在祖国传统医学中,常用拔火罐的方法来治疗某些常见病,如风湿痛、关节炎等往往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拔火罐一般是由玻璃或陶瓷制做成的半球形或圆柱形空腔的简单罐体,使用时在罐体空腔放入可燃物并使之燃烧,同时迅速将罐体扣在人体的病灶部位,可燃物的燃烧在罐内产生负压,使罐体紧紧的吸附在人体病灶部位。但是一般的拔火罐,采用可燃物在罐内燃烧所致产生负压,在操作时如果不慎,容易烫伤皮肤,且产生负压的大小很难控制,当负压过大时,容易损伤皮肤,当负压过小时,治疗效果不好,有时甚至与皮肤吸附不牢发生脱落,还须进行第二次操作。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中医护理康复用拔罐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中医护理康复用拔罐装置。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中医护理康复用拔罐装置,包括圆形盖、轻松拔罐结构和充分加热杀菌结构,所述圆形盖位于底座上;所述轻松拔罐结构包括圆形罐、隔热棉、圆形板和橡胶垫,所述圆形罐的内腔的顶部与气缸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气缸的底部与圆形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圆形板上设置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的环形面贴靠在圆形罐的内侧壁上;所述充分加热杀菌结构包括电热丝、紫外线灯、转板和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转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转板的顶部对称安装有第一L型板和第二L型板,所述第一L型板上等距开设有若干个半圆形槽,所述半圆形槽内安装有紫外线灯,所述第二L型板上开设有L型槽,所述L型槽内安装有电热丝,所述电热丝的一侧安装有隔热棉,所述隔热棉贴靠在L型槽的内侧壁上。优选的,所述转板位于T型槽内,所述T型槽开设在底座上。优选的,所述电机的底部与法兰盘固定连接,且法兰盘通过螺栓与T型槽的底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L型板和第二L型板位于底座和圆形罐形成的内腔内,且所述第一L型板和第二L型板的一端贴靠在一起。优选的,所述圆形罐位于底座和圆形盖形成的内腔内,且所述圆形盖底端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底座上端的环形面上设置有外螺纹。优选的,所述电机、电热丝和紫外线灯均通过导线与PLC控制器连接,且PLC控制器安装在底座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种中医护理康复用拔罐装置设计合理,通过轻松拔罐结构,使圆形板随着气缸的伸缩在圆形罐上下移动,达到产生的负压大小可控制的效果,避免了负压过大容易损伤皮肤,或负压过小治疗效果不好等情况,同时达到轻松拔罐的效果,提高了拔罐的效率。2、该种中医护理康复用拔罐装置设计合理,通过充分加热杀菌结构,对圆形罐的内壁进行全面充分的加热,达到火罐的温热刺激效应的效果,提高拔罐的质量,同时达到杀菌的效果,避免细菌等物质对拔罐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圆形盖和底座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电热丝和第二L型板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圆形盖,2、橡胶垫,3、L型槽,4、气缸,5、圆形板,6、半圆形槽,7、紫外线灯,8、第一L型板,9、电机,10、转板,11、第二L型板,12、T型槽,13、底座,14、隔热棉,15、电热丝,16、圆形罐。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得本技术的技术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中医护理康复用拔罐装置,包括圆形盖1、轻松拔罐结构和充分加热杀菌结构,所述圆形盖1位于底座13上;所述轻松拔罐结构包括圆形罐16、隔热棉14、圆形板5和橡胶垫2,所述圆形罐16的内腔的顶部与气缸4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气缸4的底部与圆形板5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圆形板5上设置有橡胶垫2,所述橡胶垫2的环形面贴靠在圆形罐16的内侧壁上,达到轻松拔罐的效果;所述充分加热杀菌结构包括电热丝15、紫外线灯7、转板10和电机9,所述电机9的输出端与转板10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转板10的顶部对称安装有第一L型板8和第二L型板11,所述第一L型板8上等距开设有若干个半圆形槽6,所述半圆形槽6内安装有紫外线灯7,所述第二L型板11上开设有L型槽3,所述L型槽3内安装有电热丝15,所述电热丝15的一侧安装有隔热棉14,所述隔热棉14贴靠在L型槽3的内侧壁上,达到充分加热杀菌的效果。所述转板10位于T型槽12内,所述T型槽12开设在底座13上,合理利用空间;所述电机9的底部与法兰盘固定连接,且法兰盘通过螺栓与T型槽12的底部固定连接,合理利用空间;所述第一L型板8和第二L型板11位于底座13和圆形罐16形成的内腔内,且所述第一L型板8和第二L型板11的一端贴靠在一起,有利于圆形罐16的加热和杀菌;所述圆形罐16位于底座13和圆形盖1形成的内腔内,且所述圆形盖1底端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底座13上端的环形面上设置有外螺纹,使圆形盖1与底座13螺纹连接;所述电机9、电热丝15和紫外线灯7均通过导线与PLC控制器连接,且PLC控制器安装在底座13上,便于控制电热丝15的温度以及电机9和紫外线灯7的使用。本技术在使用时,首先将本装置中的电器元件均外接控制开关和电源,启动电热丝15,通过电热丝15释放热量对圆形罐16的内壁进行加热,且同时启动电机9,使转板10随着电机9的转动而转动,从而带动电热丝15转动,对圆形罐16的内壁进行全面充分的加热,达到火罐的温热刺激效应的效果,同时启动紫外线灯7,通过紫外线灯7释放紫外线,对圆形罐16进行全面充分的杀菌,避免细菌等物质对拔罐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且将圆形罐16放置在圆形盖1和底座13的内腔内,达到密封的效果,可以避免灰尘等物质吸附在圆形罐16上,有利于圆形罐16的存放;当圆形罐16加热到合适的温度后,关闭电热丝15,将圆形罐16从圆形盖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医护理康复用拔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形盖(1)、轻松拔罐结构和充分加热杀菌结构,所述圆形盖(1)位于底座(13)上;/n所述轻松拔罐结构包括圆形罐(16)、隔热棉(14)、圆形板(5)和橡胶垫(2),所述圆形罐(16)的内腔的顶部与气缸(4)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气缸(4)的底部与圆形板(5)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圆形板(5)上设置有橡胶垫(2),所述橡胶垫(2)的环形面贴靠在圆形罐(16)的内侧壁上;/n所述充分加热杀菌结构包括电热丝(15)、紫外线灯(7)、转板(10)和电机(9),所述电机(9)的输出端与转板(10)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转板(10)的顶部对称安装有第一L型板(8)和第二L型板(11),所述第一L型板(8)上等距开设有若干个半圆形槽(6),所述半圆形槽(6)内安装有紫外线灯(7),所述第二L型板(11)上开设有L型槽(3),所述L型槽(3)内安装有电热丝(15),所述电热丝(15)的一侧安装有隔热棉(14),所述隔热棉(14)贴靠在L型槽(3)的内侧壁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护理康复用拔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形盖(1)、轻松拔罐结构和充分加热杀菌结构,所述圆形盖(1)位于底座(13)上;
所述轻松拔罐结构包括圆形罐(16)、隔热棉(14)、圆形板(5)和橡胶垫(2),所述圆形罐(16)的内腔的顶部与气缸(4)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气缸(4)的底部与圆形板(5)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圆形板(5)上设置有橡胶垫(2),所述橡胶垫(2)的环形面贴靠在圆形罐(16)的内侧壁上;
所述充分加热杀菌结构包括电热丝(15)、紫外线灯(7)、转板(10)和电机(9),所述电机(9)的输出端与转板(10)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转板(10)的顶部对称安装有第一L型板(8)和第二L型板(11),所述第一L型板(8)上等距开设有若干个半圆形槽(6),所述半圆形槽(6)内安装有紫外线灯(7),所述第二L型板(11)上开设有L型槽(3),所述L型槽(3)内安装有电热丝(15),所述电热丝(15)的一侧安装有隔热棉(14),所述隔热棉(14)贴靠在L型槽(3)的内侧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莉
申请(专利权)人:杨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