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普外科护理换药车
本技术涉及护理领域,具体是一种普外科护理换药车。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医院规模不断的扩大,普外护理工作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人们受伤的伤口需要及时换药和护理,普外科每天接待受伤人数很多,医生手动换药和取药的操作过程增多,伤口还需要消毒处理;如遇紧急状况,处理伤患数量还会增多,如无换药车,医生来回操作过程频繁,从而影响护理效率。针对普外护理的简易推车,实际存在的一些问题大致如下:推车过程完全凭护士的对周围观察,由于无法时刻看到身后的情况,所以推拉中容易误碰到周围人。消毒或冲洗过程中的视线角度单一,如:正面冲洗干净后,反面是否也干净了,观察判断起来不太容易,需要反转过来看一下,但有些情况就不方便了,如手部骨折外伤等。同时,冲洗伤口时,冲洗池上没有支撑装置,较为不便;冲洗物品时,则需要护理人员手持冲洗,缺少能暂时搁放和沥水的地方,效率低。另外,换药过程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废弃垃圾,但空间有限,较难配合垃圾分类的要求。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简易且更实用的换药车,更好的辅助医护人员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普外科护理换药车,包括喷头(1)、水槽(2)、车箱体(3)、挡板(4)、推拉杆(5)、储物盒(6)、横板(7)、拉环(8)、水箱(9)、温度调节阀(10)、出水管(11)、L形承压板(12)、Z形排水管(13)、储水桶(14)、万向轮(15)、固定块(16)、垃圾筒(17)、筒箍(18)、冷热水管(20)、水箱垫板(19)、管托架(23)、支撑网板(25)、观察镜(24)、红外灯(22)和十字转动接头(26),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箱体(3)为前后敞开式结构,在车箱体(3)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推拉杆(5),车箱体(3)右侧壁上表面固定连接有L形承压板(12);所述L形承压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普外科护理换药车,包括喷头(1)、水槽(2)、车箱体(3)、挡板(4)、推拉杆(5)、储物盒(6)、横板(7)、拉环(8)、水箱(9)、温度调节阀(10)、出水管(11)、L形承压板(12)、Z形排水管(13)、储水桶(14)、万向轮(15)、固定块(16)、垃圾筒(17)、筒箍(18)、冷热水管(20)、水箱垫板(19)、管托架(23)、支撑网板(25)、观察镜(24)、红外灯(22)和十字转动接头(26),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箱体(3)为前后敞开式结构,在车箱体(3)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推拉杆(5),车箱体(3)右侧壁上表面固定连接有L形承压板(12);所述L形承压板(12)的内侧顶壁设置有红外灯(22),L形承压板(12)的内侧壁设置有观察镜(24);在L形承压板(12)的上表面设置有水箱垫板(19),所述水箱垫板(19)上设置有两个水箱(9);所述水箱(9)包括一个冷水箱和一个热水箱,在水箱(9)的下表面设有冷热水管(20),所述冷热水管(20)的一端分别插入冷水箱和热水箱的底部,且另一端穿过L形承压板(12)与温度调节阀(10)的两个进水口螺纹连接,所述温度调节阀(10)的出水口与出水管(11)固定连接;所述出水管(1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喷头(1),并活动连接在管托架(23)上,所述管托架(23)固定在L形承压板(12)的内侧面;
所述车箱体(3)的内部设有挡板(4),所述挡板(4)的左侧面固定设有若干个平行设置的横板(7),所述若干横板(7)纵向均匀排列,横板(7)的上表面设有储物盒(6),所述储物盒(6)的前后表面的中间位置分别连接有拉环(8);在挡板(4)的右侧面设有储水桶(14)和垃圾筒(17),所述储水桶(14)放置在车箱体(3)的内部底面上;所述垃圾筒(17)通过筒箍(18)活动连接在车箱体(3)的上底面,所述筒箍(18)为一体成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晶晶,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