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用卫生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7761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生理用卫生巾,其包括面层、底层以及位于面层和底层之间的吸收芯,所述面层为体液可渗透的材料,所述底层为防水层,所述吸收芯包括一个前翼和后翼,所述吸收芯上还设有一个中凸芯,所述中凸芯位于前翼与后翼之间,所述后翼开有一个第二U型开口,所述第二U型开口沿吸收芯长度方向开设,第二U型开口的开口方向背向于中凸芯的方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在受压之后保持预定形状,第二U型开口处的吸收芯产生的反向作用力较小,减少对穿戴者的摩擦,保持吸收面积的稳定,预防体液经过股缝发生渗漏,穿戴者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生渗漏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理用卫生巾
本技术涉及吸收性产品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生理用卫生巾。
技术介绍
目前吸收性的产品,例如卫生巾,卫生巾是一种具吸收力的物质,主要的材质为棉、不织布、纸浆或以上材质复合物所形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和高分子聚合物复合纸,侧边的设计主要用来防止侧漏,因为使用时会和卫生棉本体呈现某个角度,更容易和鼠蹊部流生摩擦,因此使用柔软材质的侧边的卫生巾较受女性青睐。现有的卫生巾分为三层,分别是面层、吸收芯、底层。由于卫生巾的基本要求是用来吸收大流量的经血等体液,因此在的尺寸上设置的较厚且较宽,但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当卫生巾在穿戴者的大腿间被挤压在一起而受到压缩的力时,卫生巾的接受面积会减小,易发生渗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不易发生渗漏的生理用卫生巾。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生理用卫生巾,包括面层、底层以及位于面层和底层之间的吸收芯,所述面层为体液可渗透的材料,所述底层为防水层,所述吸收芯包括一个前翼和后翼,所述吸收芯上还设有一个中凸芯,所述中凸芯位于前翼与后翼之间,所述后翼开有一个第二U型开口,所述第二U型开口沿吸收芯长度方向开设,第二U型开口的开口方向背向于中凸芯的方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穿戴者在使用过程中,使前翼朝向穿戴者的腹部,中凸芯的设置,使本技术紧密贴合穿戴者身体的外阴部提前吸收体液,且方便穿戴者在使用过程中对本技术进行定位;第二U型开口的设置,使本技术根据人体工程学,贴合人体曲线,防止体液导流,同时,使本技术在穿戴者的大腿之间被压在一起时,第二U型开口的设置对本技术产生折叠时进行导向,且能自动根据不同穿戴者使用处的肌肉群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减小吸收芯在收到压力的过程中无控制性的被压缩,使本技术能在受压之后保持预定形状,第二U型开口处的吸收芯产生的反向作用力较小,减少对穿戴者的摩擦,保持吸收面积的稳定,预防体液经过股缝发生渗漏,穿戴者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生渗漏。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面层上设有若干导流压纹,导流压纹上设有若干凹陷于吸收芯方向的压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导流压纹起到导流以及阻碍体液迁移的作用,使穿戴者在运动或压力作用下,在面层表面迁移的体液通过导流压纹快速与吸收芯或中凸芯接触,提高吸收芯或中凸芯的吸收效果,提高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强度,使穿戴者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生渗漏。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前翼开有一个第一U型开口,所述第一U型开口沿吸收芯长度方向开设,第一U型开口的开口方向背向于中凸芯的方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U型开口的设置,提高本技术使用过程中的透气性,节省材料的损耗,第一U型开口将前翼分割成两部分,穿戴者在进行弯折的过程中较为方便,前翼的整体性减弱,提高穿戴者的舒适感,穿戴者在走路或者运动的过程中,前翼不易产生较大的褶皱,给穿戴者一种没有穿戴本专利技术的感觉。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吸收芯上开有若干渗透切口,若干所述渗透切口形成渗透切线,所述渗透切线沿吸收芯的长度方向自后翼向前翼延伸,所述渗透切线自后翼向前翼方向收束。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穿戴者在使用的过程中,体液通过渗透切口更易与中凸芯以及吸收芯接触,由于穿戴者在运动过程中,体液易产生部分迁移,渗透切线收束的设置,使迁移的体液易被导入吸收芯或中凸芯靠近前翼的一端,同时,位于吸收芯沿其长度方向的中段易受力挤压,减小吸收面积,提高渗透切线的密度易于使吸收芯或中凸芯吸收效果的稳定性,提高穿戴者的舒适感;使前翼弯折处的渗透切线较为密集,方便穿戴者因运动产生迁移的体液在传递至前翼弯折处时,被大量吸收,穿戴者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生渗漏;由于前翼吸收的体液量较低,方便吸收芯内的体液发生转移。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渗透切线至少有六根,渗透切线包括均与吸收芯中线对称且依次远离中线设计的第一切线、第二切线以及第三切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迁移的部分体液能均匀穿过渗透切线上的渗透切口,并与吸收芯和中凸芯接触,穿戴者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生渗漏。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渗透切口的长度方向与渗透切线的长度方向相同,相邻两个渗透切口之间的间距为渗透切口长度的1/5-1/2之间,渗透切口间的间距由吸收芯的两端朝向前翼靠近中凸芯的位置逐渐减小。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穿戴者在运动或压力的影响下,迁移的部分体液能穿过渗透切线上的渗透切口与吸收芯和中凸芯接触,穿戴者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生渗漏,靠近前翼方向上迁移的体液更易通过渗透切口与吸收芯接触。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中凸芯的中线与第一U型开口或第二U型开口的中线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穿戴者在使用过程中,前翼或后翼折痕不易凸显出来,穿戴者在运动的过程中,本技术的位置不易发生较大的偏移,吸收效果较好,穿戴者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生渗漏。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导流压纹以吸收芯长度方向的中线对称设置,所述导流压纹包括两根相互对称的纵向导流线,一个设于相对前翼投影方向上的心形闭合导流线以及两根相互对称的异形导流线;两根纵向导流线均与第三切线重合;靠近第二U型开口封闭端的两根导流压纹沿后翼朝向前翼的方向扩口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穿戴者在使用的过程中,部分趋于倒流或朝向后翼迁移的体液沿扩口设计导向压纹渗入吸收芯或中凸芯,穿戴者的体液不易发生倒流,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生渗漏。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穿戴者在使用过程中,使前翼朝向穿戴者的腹部,中凸芯的设置,使本技术紧密贴合穿戴者身体的外阴部提前吸收体液,且方便穿戴者在使用过程中对本技术进行定位;第二U型开口的设置,使本技术根据人体工程学,贴合人体曲线,防止体液导流,同时,使本技术在穿戴者的大腿之间被压在一起时,第二U型开口的设置对本技术产生折叠时进行导向,且能自动根据不同穿戴者使用处的肌肉群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减小吸收芯在收到压力的过程中无控制性的被压缩,使本技术能在受压之后保持预定形状,第二U型开口处的吸收芯产生的反向作用力较小,减少对穿戴者的摩擦,保持吸收面积的稳定,预防体液经过股缝发生渗漏,穿戴者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生渗漏。2.使穿戴者在使用的过程中,体液通过渗透切口更易与中凸芯以及吸收芯接触,由于穿戴者在运动过程中,体液易产生部分迁移,渗透切线收束的设置,使迁移的体液易被导入吸收芯或中凸芯靠近前翼的一端,同时,位于吸收芯沿其长度方向的中段易受力挤压,减小吸收面积,提高渗透切线的密度易于使吸收芯或中凸芯吸收效果的稳定性,提高穿戴者的舒适感。3.使穿戴者在使用的过程中,部分趋于倒流或朝向后翼迁移的体液沿扩口设计导向压纹渗入吸收芯或中凸芯,穿戴者的体液不易发生倒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理用卫生巾,包括面层(1)、底层(2)以及位于面层(1)和底层(2)之间的吸收芯(3),所述面层(1)为体液可渗透的材料,所述底层(2)为防水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芯(3)包括一个前翼(31)和后翼(32),所述吸收芯(3)上还设有一个中凸芯(33),所述中凸芯(33)位于前翼(31)与后翼(32)之间,所述后翼(32)开有一个第二U型开口(321),所述第二U型开口(321)沿吸收芯(3)长度方向开设,第二U型开口(321)的开口方向背向于中凸芯(33)的方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理用卫生巾,包括面层(1)、底层(2)以及位于面层(1)和底层(2)之间的吸收芯(3),所述面层(1)为体液可渗透的材料,所述底层(2)为防水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芯(3)包括一个前翼(31)和后翼(32),所述吸收芯(3)上还设有一个中凸芯(33),所述中凸芯(33)位于前翼(31)与后翼(32)之间,所述后翼(32)开有一个第二U型开口(321),所述第二U型开口(321)沿吸收芯(3)长度方向开设,第二U型开口(321)的开口方向背向于中凸芯(33)的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理用卫生巾,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1)上设有若干导流压纹(11),导流压纹(11)上设有若干凹陷于吸收芯(3)方向的压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理用卫生巾,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翼(31)开有一个第一U型开口(311),所述第一U型开口(311)沿吸收芯(3)长度方向开设,第一U型开口(311)的开口方向背向于中凸芯(33)的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理用卫生巾,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芯(3)上开有若干渗透切口(35),若干所述渗透切口(35)形成渗透切线(34),所述渗透切线(34)沿吸收芯(3)的长度方向自后翼(32)向前翼(31)延伸,所述渗透切线(34)自后翼(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育江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樱姿纸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