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滴眼液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7755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滴眼液支架,包括圈体和撑柱,所述圈体设有中心通孔且该中心通孔的孔壁设有螺纹,两个所述撑柱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圈体的一端的端壁连接,两个所述撑柱以所述圈体的中心通孔的中轴线为对称轴对称分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圈体连接滴眼液瓶,通过撑柱撑住眼睑,并将圈体和撑柱连接在一起,确保用户滴眼液时滴眼液瓶的滴嘴正对眼球,滴眼液不会滴到眼睛外面,避免浪费滴眼液,而且确保滴眼液瓶的滴嘴不会与皮肤接触,避免滴眼液污染,同时能够避免滴入滴眼液时条件反射式的闭眼,避免滴眼液失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滴眼液支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滴眼液用的辅助部件,尤其涉及一种与滴眼液瓶配合使用且能撑开眼睑和定位滴液的滴眼液支架。
技术介绍
目前,因为电子设备尤其是平板手机的大量普及,人们的眼睛使用频率大幅增加,人们的眼睛也更容易疲劳或更容易感染眼睛疾病,所以滴眼液的使用也更加频繁。滴眼液的传统使用方式都是直接手持滴眼液瓶将眼液滴到眼球位置,具体方式是靠人手工感觉找到眼睛位置,靠自己张开眼睛后再将滴眼液瓶内的滴眼液滴入眼睛的眼球位置。这种传统的滴眼液方式存在如下缺陷:第一,需要被滴眼液的人紧密配合,张开眼睛,但滴眼液瓶在眼睛上方又可能会导致闭眼的惯性反应动作,从而可能导致滴眼液滴注失败;第二,滴眼液滴入的位置不好找准,可能滴不到眼睛里面,而滴到外面,浪费眼药水;第三,滴眼液瓶的滴注孔位置找不准,可能与眼睛区域皮肤接触,可能导致滴眼液药的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便于稳定、可靠地完成滴眼液操作的滴眼液支架。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滴眼液支架,包括圈体和撑柱,所述圈体设有中心通孔且该中心通孔的孔壁设有螺纹,两个所述撑柱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圈体的一端的端壁连接,两个所述撑柱以所述圈体的中心通孔的中轴线为对称轴对称分布。上述结构中,圈体用于连接撑柱和滴眼液瓶,将滴眼液瓶的瓶颈外螺纹与圈体的内螺纹配合连接使滴眼液瓶的滴嘴正对眼球;两个撑柱用于分别撑住眼睛的上下眼睑,避免滴入滴眼液时条件反射式的闭眼,同时也确保滴眼液瓶的滴嘴正对眼球。r>作为优选,为了使撑柱在撑住眼睑时具有一定的外撑效果,所述撑柱与所述圈体的中心通孔的中轴线之间具有1-15°的夹角,两个所述撑柱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端之间的距离;所述撑柱的第二端向远离另一个所述撑柱的方向弯曲且弯曲处表面以圆弧面过渡。作为优选,为了实现更好的撑住眼睑且较为舒适的功能,所述撑柱为弹性橡胶柱,所述圈体为弹性橡胶圈。进一步,为了使圈体适应不同大小的滴眼液瓶,所述圈体的中心通孔的孔壁设有两个台阶形成三个不同直径的孔壁且每个孔壁均设有螺纹。作为优选,为了连接稳定且便于加工,两个所述撑柱与所述圈体之间一体成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圈体连接滴眼液瓶,通过撑柱撑住眼睑,并将圈体和撑柱连接在一起,确保用户滴眼液时滴眼液瓶的滴嘴正对眼球,滴眼液不会滴到眼睛外面,避免浪费滴眼液,而且确保滴眼液瓶的滴嘴不会与皮肤接触,避免滴眼液污染,同时能够避免滴入滴眼液时条件反射式的闭眼,避免滴眼液失败。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滴眼液支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A-A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滴眼液支架与眼睛配合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未示滴眼液瓶;图4是本技术所述滴眼液支架应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了滴眼液瓶,视角与图2一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滴眼液支架包括圈体2、第一撑柱1和第二撑柱7,圈体2设有中心通孔6且该中心通孔6的孔壁设有螺纹,第一撑柱1的第一端和第二撑柱7的第一端分别与圈体2的一端的端壁连接,第一撑柱1和第二撑柱7以圈体2的中心通孔6的中轴线为对称轴对称分布。如图3和图4所示,将第一撑柱1和第二撑柱7分别撑住眼睛的上下眼睑9时,圈体2的中心通孔6正对眼睛的眼球8;如图4所示,使用时,先将滴眼液瓶10的瓶颈11上的外螺纹与圈体2的内螺纹连接,用户将头上仰,眼睛向上看,将第一撑柱1和第二撑柱7分别撑住眼睛的上下眼睑9,此时滴眼液瓶10的滴嘴12正对眼睛的眼球8,然后挤压滴眼液瓶10,滴眼液13滴下并准确地落在眼球8上,完成精准的滴眼液操作。如图1-图4所示,下面还公开本技术的多种优化结构,根据需要可以将上述结构与下面的一种或多种结构进行叠加组合形成更加优化的技术方案。为了使第一撑柱1和第二撑柱7在撑住眼睑9时具有一定的外撑效果,第一撑柱1和第二撑柱7与圈体2的中心通孔6的中轴线之间具有1-15°的夹角,具体角度根据需要而定,第一撑柱1的第二端和第二撑柱7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端之间的距离;第一撑柱1的第二端和第二撑柱7的第二端分别向远离第二撑柱7和第一撑柱1的方向弯曲且弯曲处表面以圆弧面过渡。为了实现更好的撑住眼睑9且较为舒适的功能,第一撑柱1和第二撑柱7均为弹性橡胶柱,圈体2为弹性橡胶圈。为了使圈体2适应不同大小的滴眼液瓶10,圈体2的中心通孔6的孔壁设有两个台阶形成三个不同直径的孔壁且每个孔壁均设有螺纹,即具有大孔壁螺纹3、中孔壁螺纹4和小孔壁螺纹5。使用时,根据滴眼液瓶10的瓶颈11的直径大小不同,选择合适的孔壁螺纹与滴眼液瓶10的瓶颈11之间螺纹连接即可;如果圈体2的三个孔壁螺纹均与滴眼液瓶10的瓶颈11不匹配,也可以利用圈体2的弹性实现两者之间的临时限位连接,基本不影响滴眼液操作的精准性。为了连接稳定且便于加工,第一撑柱1和第二撑柱7与圈体2之间一体成型。上述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是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只要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即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实现的技术方案,均应视为落入本技术专利的权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滴眼液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圈体和撑柱,所述圈体设有中心通孔且该中心通孔的孔壁设有螺纹,两个所述撑柱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圈体的一端的端壁连接,两个所述撑柱以所述圈体的中心通孔的中轴线为对称轴对称分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滴眼液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圈体和撑柱,所述圈体设有中心通孔且该中心通孔的孔壁设有螺纹,两个所述撑柱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圈体的一端的端壁连接,两个所述撑柱以所述圈体的中心通孔的中轴线为对称轴对称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滴眼液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柱与所述圈体的中心通孔的中轴线之间具有1-15°的夹角,两个所述撑柱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端之间的距离;所述撑柱的第二端向远离另一个所述撑柱的方向弯曲且弯曲处表面以圆弧面过渡。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冉从梅陶弘官建杨玲吴宁唐春艳张怡夏钦红肖欧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建设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