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二维整体伸缩式的智能行李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7559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二维整体伸缩式的智能行李箱,包括箱体外壳、控制系统和伸缩式整体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安装在箱体外壳的上箱体Ⅳ上部,所述上箱体Ⅳ内部安装有伸缩式整体框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箱体外壳的设计,改变了以往的箱体整体造型,实现了箱体外壳的多维伸缩;通过控制系统的设计,实现了人机交互的功能,保证了行李箱尺寸的精确控制;通过电控锁的设计,实现了对行李箱携带物品的保护,保证了使用者的财产安全;通过伸缩式整体框架的设计,实现了行李箱在高度、长度两个方向上的整体伸缩,节约了消费者对此类产品的使用费用,节省了行李箱的放置空间,提高了行李箱的性价比和优越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二维整体伸缩式的智能行李箱
本技术涉及一类智能行李箱,具体是一种基于二维整体伸缩式的智能行李箱。
技术介绍
行李箱通常是人们远行外出用于携带物品的生活用具,可以很方便的帮助人们携带衣物、化妆品、电脑等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在平常的时候,人们一般用24寸的较多;但是在乘坐飞机又不想托运的时候,用20寸的较多;在行李比较多的时候,人们通常又会选择28寸或32寸的行李箱。市场上的大多数行李箱的尺寸都是固定不变的,不能根据使用者的意愿来自动调整尺寸。那么人们在不同的条件下,需要准备不同的行李箱,使用费用高,性价比低,并且行李箱数量过多还会占用大量空间。因此,为了克服上述缺陷,在现实生产生活中,有一些行李箱的设计可以实现容积大小的变化,但仅仅是一维方向上伸缩,达不到具体尺寸的要求,需要人工操作与设置,实用性不强。基于现实生活中人们的需求和国家行李箱行业尺寸标准,设计一种既能实现标准化整体伸缩的行李箱,又能节约消费者此类产品的使用费用,提高性价比,节省使用空间的智能行李箱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基于二维整体伸缩式的智能行李箱。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基于二维整体伸缩式的智能行李箱,包括箱体外壳、控制系统和伸缩式整体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安装在箱体外壳的上箱体Ⅳ上部,所述上箱体Ⅳ内部安装有伸缩式整体框架。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箱体外壳包括上箱体Ⅰ、上箱体Ⅱ、上箱体Ⅲ、上箱体Ⅳ、下箱体Ⅰ、下箱体Ⅱ、下箱体Ⅲ和下箱体Ⅳ,所述上箱体Ⅰ、下箱体Ⅰ、上箱体Ⅳ和下箱体Ⅳ外壳有三层滑道,所述上箱体Ⅱ、下箱体Ⅱ、上箱体Ⅲ和下箱体Ⅲ外壳有两层滑道,所述上箱体Ⅰ与上箱体Ⅳ用电控锁Ⅱ连接,所述下箱体Ⅰ与下箱体Ⅳ用电控锁Ⅰ连接,所述上箱体Ⅱ与上箱体Ⅲ用合页Ⅱ连接,所述下箱体Ⅱ与下箱体Ⅲ用合页Ⅰ连接,所述上箱体Ⅰ外壳的外侧滑道与前伸缩板Ⅱ右部滑动连接,所述前伸缩板Ⅱ左部与上箱体Ⅱ外壳的外侧滑道固接,所述上箱体Ⅱ外壳的内侧滑道与前伸缩板Ⅲ上部滑动连接,所述前伸缩板Ⅲ下部与下箱体Ⅱ外壳的内侧滑道滑动连接,所述前伸缩板Ⅲ右部分别与上箱体Ⅰ外壳和下箱体Ⅰ外壳的内侧滑道滑动连接,所述下箱体Ⅱ外壳的外侧滑道与前伸缩板Ⅳ左部固接,所述前伸缩板Ⅳ右部与下箱体Ⅰ外壳的外侧滑道滑动连接,所述下箱体Ⅰ外壳的中部滑道与前伸缩板Ⅰ下部滑动连接,所述前伸缩板Ⅰ上部与上箱体Ⅰ外壳的中部滑道滑动连接,所述上箱体Ⅲ外壳的外侧滑道与后伸缩板Ⅱ右部固接,所述后伸缩板Ⅱ左部与上箱体Ⅳ外壳的外侧滑道滑动连接,所述上箱体Ⅳ外壳的中部滑道与后伸缩板Ⅰ上部滑动连接,所述后伸缩板Ⅰ下部与下箱体Ⅳ外壳的中部滑道滑动连接,所述下箱体Ⅳ外壳的外侧滑道与后伸缩板Ⅳ左部滑动连接,所述后伸缩板Ⅳ右部与下箱体Ⅲ外壳的外侧滑道固接,所述下箱体Ⅲ外壳的内侧滑道与后伸缩板Ⅲ的下部滑动连接,所述后伸缩板Ⅲ左部分别与上箱体Ⅳ外壳和下箱体Ⅳ外壳的内侧滑道滑动连接,所述后伸缩板Ⅲ上部与上箱体Ⅲ外壳的内侧滑道滑动连接,所述上箱体Ⅲ上部与可收缩帆布左侧固接,所述可收缩帆布右侧与发条弹簧固接,所述发条弹簧安装在上箱体Ⅳ内部固定卡槽中,所述上箱体Ⅳ上部与拉杆外圈固接,所述拉杆下部固定在下箱体Ⅳ下部。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盒,所述控制盒内装有动力电源、主控电路板和控制面板。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伸缩式整体框架包括后支撑杆Ⅰ,所述后支撑杆Ⅰ后部安装在连接块Ⅰ前部,所述连接块Ⅰ固定在下箱体Ⅳ内部,所述连接块Ⅰ左部安装有电动伸缩杆Ⅰ,所述连接块Ⅰ上部安装有电动伸缩杆Ⅱ,所述电动伸缩杆Ⅱ上部与连接块Ⅱ下部固接,所述连接块Ⅱ固定在上箱体Ⅳ内部,所述连接块Ⅱ前部安装有后支撑杆Ⅱ,所述连接块Ⅱ左部与电动伸缩杆Ⅲ右部固接,所述电动伸缩杆Ⅲ左部安装在连接块Ⅳ右部,所述连接块Ⅳ固定在上箱体Ⅲ内部,所述连接块Ⅳ前部安装有后支撑杆Ⅲ,所述连接块Ⅳ下部与电动伸缩杆Ⅳ上部固接,所述电动伸缩杆Ⅳ下部安装在连接块Ⅵ上部,所述连接块Ⅵ固定在下箱体Ⅲ内部,所述连接块Ⅵ右部与电动伸缩杆Ⅰ左部固接,所述连接块Ⅵ前部安装有后支撑杆Ⅳ,所述后支撑杆Ⅳ前部与前支撑杆Ⅳ后部可活动对接,所述前支撑杆Ⅳ前部安装在连接块Ⅶ后部,所述连接块Ⅶ固定在下箱体Ⅱ内部,所述连接块Ⅶ上部安装有从动伸缩杆Ⅱ,所述从动伸缩杆Ⅱ上部与连接块Ⅴ下部固接,所述连接块Ⅴ固定在上箱体Ⅱ内部,所述连接块Ⅴ后部安装有前支撑杆Ⅲ,所述前支撑杆Ⅲ后部与后支撑杆Ⅲ前部可活动对接,所述连接块Ⅴ右部与从动伸缩杆Ⅰ左部固接,所述从动伸缩杆Ⅰ右部安装在连接块Ⅲ左部,所述连接块Ⅲ固定在上箱体Ⅰ内部,所述连接块Ⅲ后部安装有前支撑杆Ⅱ,所述前支撑杆Ⅱ后部与后支撑杆Ⅱ前部可活动对接,所述连接块Ⅲ下部与从动伸缩杆Ⅲ上部固接,所述从动伸缩杆Ⅲ下部安装在连接块Ⅷ上部,所述连接块Ⅷ固定在下箱体Ⅰ内部,所述连接块Ⅷ左部安装有从动伸缩杆Ⅳ,所述从动伸缩杆Ⅳ左部与连接块Ⅶ右部固接,所述连接块Ⅷ后部安装有前支撑杆Ⅰ,所述前支撑杆Ⅰ后部与后支撑杆Ⅰ前部可活动对接。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箱体外壳的设计,改变了以往的箱体整体造型,实现了箱体外壳的多维伸缩;通过控制系统的设计,实现了人机交互的功能,保证了行李箱尺寸的精确控制;通过电控锁的设计,实现了对行李箱携带物品的保护,保证了使用者的财产安全;通过伸缩式整体框架的设计,实现了行李箱在高度、长度两个方向上的整体伸缩,节约了消费者此类产品的使用费用,节省了行李箱的放置空间,提高了行李箱的性价比和优越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轴测图;图2、图3、图4为图1中1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2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3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箱体外壳;101、电控锁Ⅰ;102、下箱体Ⅰ;103、前伸缩板Ⅰ;104、电控锁Ⅱ;105、上箱体Ⅰ;106、前伸缩板Ⅱ;107、上箱体Ⅱ;108、前伸缩板Ⅲ;109、前伸缩板Ⅳ;110、下箱体Ⅱ;111、下箱体Ⅲ;112、合页Ⅰ;113、后伸缩板Ⅲ;114、合页Ⅱ;115、上箱体Ⅲ;116、后伸缩板Ⅱ;117、上箱体Ⅳ;118、后伸缩板Ⅰ;119、后伸缩板Ⅳ;120、下箱体Ⅳ;121、可收缩帆布;122、发条弹簧;123、拉杆;2、控制系统;201、控制盒;202、动力电源;203、主控电路板;204、控制面板;3、伸缩式整体框架;301、连接块Ⅰ;302、后支撑杆Ⅰ;303、前支撑杆Ⅰ;304、电动伸缩杆Ⅰ;305、电动伸缩杆Ⅱ;306、前支撑杆Ⅱ;307、后支撑杆Ⅱ;308、连接块Ⅱ;309、电动伸缩杆Ⅲ;310、连接块Ⅲ;311、从动伸缩杆Ⅰ;312、连接块Ⅳ;313、后支撑杆Ⅲ;314、前支撑杆Ⅲ;315、连接块Ⅴ;316、电动伸缩杆Ⅳ;317、从动伸缩杆Ⅱ;318、从动伸缩杆Ⅲ;319、连接块Ⅵ;320、后支撑杆Ⅳ;321、前支撑杆Ⅳ;322、连接块Ⅶ;323、从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二维整体伸缩式的智能行李箱,包括箱体外壳(1)、控制系统(2)和伸缩式整体框架(3),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2)安装在箱体外壳(1)的上箱体Ⅳ(117)上部,所述上箱体Ⅳ(117)内部安装有伸缩式整体框架(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二维整体伸缩式的智能行李箱,包括箱体外壳(1)、控制系统(2)和伸缩式整体框架(3),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2)安装在箱体外壳(1)的上箱体Ⅳ(117)上部,所述上箱体Ⅳ(117)内部安装有伸缩式整体框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二维整体伸缩式的智能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外壳(1)包括上箱体Ⅰ(105)、上箱体Ⅱ(107)、上箱体Ⅲ(115)、上箱体Ⅳ(117)、下箱体Ⅰ(102)、下箱体Ⅱ(110)、下箱体Ⅲ(111)和下箱体Ⅳ(120),所述上箱体Ⅰ(105)、下箱体Ⅰ(102)、上箱体Ⅳ(117)和下箱体Ⅳ(120)外壳有三层滑道,所述上箱体Ⅱ(107)、下箱体Ⅱ(110)、上箱体Ⅲ(115)和下箱体Ⅲ(111)外壳有两层滑道,所述上箱体Ⅰ(105)与上箱体Ⅳ(117)用电控锁Ⅱ(104)连接,所述下箱体Ⅰ(102)与下箱体Ⅳ(120)用电控锁Ⅰ(101)连接,所述上箱体Ⅱ(107)与上箱体Ⅲ(115)用合页Ⅱ(114)连接,所述下箱体Ⅱ(110)与下箱体Ⅲ(111)用合页Ⅰ(112)连接,所述上箱体Ⅰ(105)外壳的外侧滑道与前伸缩板Ⅱ(106)右部滑动连接,所述前伸缩板Ⅱ(106)左部与上箱体Ⅱ(107)外壳的外侧滑道固接,所述上箱体Ⅱ(107)外壳的内侧滑道与前伸缩板Ⅲ(108)上部滑动连接,所述前伸缩板Ⅲ(108)下部与下箱体Ⅱ(110)外壳的内侧滑道滑动连接,所述前伸缩板Ⅲ(108)右部分别与上箱体Ⅰ(105)外壳和下箱体Ⅰ(102)外壳的内侧滑道滑动连接,所述下箱体Ⅱ(110)外壳的外侧滑道与前伸缩板Ⅳ(109)左部固接,所述前伸缩板Ⅳ(109)右部与下箱体Ⅰ(102)外壳的外侧滑道滑动连接,所述下箱体Ⅰ(102)外壳的中部滑道与前伸缩板Ⅰ(103)下部滑动连接,所述前伸缩板Ⅰ(103)上部与上箱体Ⅰ(105)外壳的中部滑道滑动连接,所述上箱体Ⅲ(115)外壳的外侧滑道与后伸缩板Ⅱ(116)右部固接,所述后伸缩板Ⅱ(116)左部与上箱体Ⅳ(117)外壳的外侧滑道滑动连接,所述上箱体Ⅳ(117)外壳的中部滑道与后伸缩板Ⅰ(118)上部滑动连接,所述后伸缩板Ⅰ(118)下部与下箱体Ⅳ(120)外壳的中部滑道滑动连接,所述下箱体Ⅳ(120)外壳的外侧滑道与后伸缩板Ⅳ(119)左部滑动连接,所述后伸缩板Ⅳ(119)右部与下箱体Ⅲ(111)外壳的外侧滑道固接,所述下箱体Ⅲ(111)外壳的内侧滑道与后伸缩板Ⅲ(113)的下部滑动连接,所述后伸缩板Ⅲ(113)左部分别与上箱体Ⅳ(117)外壳和下箱体Ⅳ(120)外壳的内侧滑道滑动连接,所述后伸缩板Ⅲ(113)上部与上箱体Ⅲ(115)外壳的内侧滑道滑动连接,所述上箱体Ⅲ(115)上部与可收缩帆布(121)左侧固接,所述可收缩帆布(121)右侧与发条弹簧(122)固接,所述发条弹簧(122)安装在上箱体Ⅳ(117)内部固定卡槽中,所述上箱体Ⅳ(117)上部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继冲张胜伦马鑫叶聪何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